AI时代的创业:Bye-bye独角兽,Hello小犀牛

ze1年前健康939

【/h/]“独角兽”诞生于2013年——互联网时代。

【/h/]那时,脸书已经率先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优步单轮融资35亿,五年估值破600亿;Airbnb成立于5年前,估值超过250亿;Pinterest成立五年来,估值已超过116亿英镑。

【/h/]这些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新贵”理应获得一个独特的称号,以区别于其他初创公司。

【/h/]因此,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Aileen Lee使用了“独角兽”一词,特指“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未上市的科技创业公司”。从那时起,神话中高贵而罕见的“独角兽”代表着下一个破土而出的脸书。

【/h/]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电子商务、社交平台、SaaS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2013年,全球仅有22家新独角兽企业;2021年是736只,几乎每天都有两只独角兽诞生。

【/h/]这种情况在巅峰时期迅速下降——2022年,全球新增独角兽企业393家,与2021年相比,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2023年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87.2%。

【/h/]除了美联储加息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外,这家独角兽企业“倒下”的根本原因并不模糊。

【/h/]首先,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标准过于宽泛。从2013年到现在,独角兽有迷你化的趋势,含金量一直在缩水。2013年全球独角兽平均估值为1341.9亿元,2023年为219.37亿元。从每年新独角兽的平均估值来看,十几年间价值也下降了84%(瑞兽分析)。

【/h/]其次,独角兽不能代表一家足够优秀的公司。估值过高、融资过度、后续造血不足、烧钱过度的例子比比皆是。PitchBook显示,自2021年以来,超过400家独角兽公司没有筹集新一轮资金,其中约94%的公司未盈利。

【/h/]风险投资家在2021年种下的树在2023年结出了许多苦果。

【/h/]第三,互联网时代诞生的巨大独角兽,在AI时代可能倾向于成为垂直赛道的“小犀牛”。因为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赢家通吃,输家永远是弱者”,一开始凭借商业模式的创新、巨大的网络效应和较低的边际成本,第一名可以烧钱干掉第二名,吞下整个市场。

【/h/]但在AI时代,烧钱可能杀不死第二名,而是杀不死自己。一方面,即使头部企业可以聚集大量财富,但由于计算能力的成本,它们也无法占据整个市场。另一方面,尽管数据壁垒仍然存在,但数据应该分为不同的情况,例如谁拥有数据,数据有多独特,数据在什么级别上是独特的,以及在哪里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正确位置。对于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用例,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有所不同。

【/h/]因此,创业的方向可能会从大企业转变为“一个人的生意”。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而美的产品都是几个人做出来的,ARR也可以很高。

【/h/]站在这个历史节点,Aileen Lee发表了《欢迎回到独角兽俱乐部,10年后》,并指出许多独角兽将在烧钱后消失,只留下350家更健康的公司。筛选和重写文章的适当方法。

【/h/]突出显示数据:

【/h/]首先,戴着独角兽面具的“小犀牛”太快加冕是一种诅咒。

【/h/]这一次,Aileen Lee提出了一个新的名字“ZIRPCORN”——一只在零利率政策(ZIRP)期间出现的独角兽。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它们最后一次被市场评为独角兽企业。当时,股市倍数达到峰值,利率接近于零。

【/h/]目前532家独角兽公司中,60%属于“泡沫”独角兽ZIRPicorns。

【/h/]目前,投资者很谨慎,M&A的环境很糟糕,创始人抵制重组,ZIRPcorns将恢复原来的地位。

【/h/]在这方面,艾琳·李做了一个预测:

1。独角兽很难:只有不到1%的VC投资企业平均需要7年时间才能成长为独角兽。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从39家增加到532家,总估值从2600亿美元增加到1.5万亿美元。

2。过早加冕可能是一种诅咒。例如,Hopin和Bird从成立到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仅用了一年时间,汽车租赁公司Fair用了两年时间,而Convoy和Knotel用了三年时间,现在它们都倒下了。

3。预计2024年将有一家独角兽企业停产。在榨干市场后,美国的独角兽公司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在350家更健康的公司(目前数量的65%)。

【/h/]二、十年:从to C到To B的大迁徙。

【/h/]在Web2.0时代,赢得消费者,你就会成为赢家。然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红利见顶,许多互联网巨头纷纷向to B扩张,而这一趋势在AI时代将更加明显。

【h/]艾琳·李指出:

1。To B独角兽的总估值从20%到80%不等。2013年to B独角兽数量占比38%,总估值占比20%。当时,Workday、ServiceNow、Splunk和Palantir是最有价值的to B独角兽。现在,to B独角兽的数量占78%,总估值占80%(1.2万亿美元)。

2。To C独角兽的总估值在80%至20%之间。如今,最有价值的消费互联网初创公司正在运营最后一英里送货业务(DoorDash、Gopuff)、大健康(destroyed、Ro、Cityblock)和游戏驱动型平台(Discord、Rec Room)-这些公司在疫情期间创造了新的消费习惯。

3。风险投资的兴趣已经转向AIGC、SaaS和其他领域。如今,独角兽配送有19个细分行业,从通用人工智能和医疗保健到食品配送、HR软件和股票交易。这些与2013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社交平台、商业服务和一般企业服务占主导地位。

【/h/]艾琳·李思考了从to C到to B的“大迁徙”:

【/h/]原因是:更高的历史资本效率(关注历史)、SaaS商业模式的可预测性(高毛利率和客户保留率)以及越来越多的潜在高估值收购方。全球云计算的普及使采用新软件变得更加容易,并为应用层、基础架构、数据和分析以及安全公司打开了整个新生态系统的大门。

【/h/]然而,Aileen认为周期性正在摆动,并预计未来几年将出现更多令人兴奋的消费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现在很多相关头部企业都有20年左右的历史(Ebay、Expedia、Opentable、Tripadvisor、Stubhub、Yelp),这可能是下一个机会?

【/h/]第三,风险投资人很难赚钱:独角兽企业的资本效率大幅下降。

【/h/]讲个故事解释资本效率:当前估值/融资总额。

【/h/]一家公司通过优先股筹集了6亿美元,外加1亿美元的债务。

【/h/]2021年,这家公司迅速成长为AAR达到1亿美元的公司,募集资金估值达到30亿美元,是同类高增长公司的30倍。员工以优先股价格的一半获得普通股期权,估值为15亿美元。

【/h/]但是到2022年,老客户将会流失,新客户将很难找到。经过几轮裁员后,该公司将员工人数从1000人减少到500人。

【/h/]2025年,通过奋斗,公司最终实现了1亿美元的ARR,几乎实现了盈亏平衡。此时,一家PE公司向该公司报出了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相当于其收入的5倍,这与当时二级市场上同类公司的估值一致。

【/h/]由于水下股票期权,管理层接受了这笔交易,并同意将8%的“股息”分配给他们自己(2000万美元)和员工(2000万美元)。

【/h/]最后,债权人拿回了所有的钱,但投资者只能收回投资成本的60%,在公司工作了4到10年的老员工只能拿到3万美元左右。

【/h/]此时,公司的资本效率为0.83倍(5亿美元/6亿美元股权融资)。

【/h/]从历史上看,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公司可以在10年内给出“巨额回报”——26倍(IRR约为40%)。

【/h/]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科技行业失去了资本效率的优势。

【/h/]数据显示:

1。十年间,to B企业的资金效率从26x下降到7x;To C企业的资金效率从11倍下降到7倍。而且,考虑到现在很多独角兽都被高估了,7x也太高了。

2。约20%的独角兽企业资本效率不到4倍,甚至更低。

3。平均资本效率最低的行业包括:气候/能源、医疗健康和Fintech。

4。2013年,Workday和Service的资本效率现在达到了60倍,但现在它们的市值也分别扩大了5倍和18倍。

【/h/]换句话说,投资者与其投资独角兽,还不如去二级市场购买超级独角兽的股票。毕竟,在过去十年中,Salesforce、亚马逊和微软分别增长了8倍、9倍和9倍。

【/h/]第四,IPO并不容易:93%的独角兽都是“纸老虎”

【/h/]种种迹象表明,许多独角兽将成为“纸玉米”——“——一级市场给出估值,二级市场却无法变现。而这个比例是惊人的。

【/h/]一些悲观的事实:

1。2023年,只有14家独角兽企业可以上市-高达93%的独角兽企业是Papercorns。即使能够成功上市,独角兽企业的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在过去十年中,至少有20家独角兽企业在上市后市值跌至10亿美元。

【/h/]此外,考虑到目前M&A严寒的环境、创始人对再融资的抵制以及投资者对“飞刀”的恐惧,预计2024年将出现更多“独角兽企业”(例如,康辉、Olive Health、Zume)。

2。爱玲很遗憾“独角兽”一词的产生影响了资本市场:21%的公司估值为10亿美元(2013年为10%),处于成为“独角兽”的边缘,而46%的公司估值低于20亿美元。根据高瓴资本提供的290家独角兽公司的真实交易数据,约40%的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低于10亿美元,可能会有更多公司跌破这一门槛。

【/h/]一些乐观的预测:

1。目前,独角兽企业中约有350家健康企业-十年内几乎翻了10倍(这意味着上述60%的ZIRPicorns中约有27家已成长为健康企业)。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独角兽软件幂律的证据。

2。我们看到了摩尔定律的影子:随着计算能力、功能和用途的增加,独角兽的数量也在增加-在过去十年中,在企业软件支出、消费者技术采用、风险投资投资和利率的推动下,独角兽的数量平均每年增长30%。

3。到2033年,美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预计将是现在的四倍,约为1,400家——如果将目前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调整为健康的350家,未来独角兽企业的同比增长率将降至15%,目前的资本效率将略有提高。

5。其中只有7%成功退出:硬件公司更有可能被收购。

1。IPO很难,M&A的成功率也在下降。2023年共收购了21家独角兽企业,占比4%,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为23%。这些合并的公司中有66%属于to B公司,平均收购价格为24亿美元,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

2。高达33%的并购涉及硬件公司。比如Cruise,Raxium,Ring和Zoox。原因大概是在低利率环境下,独角兽和收购方都青睐硬件公司。

3。创始人的资金份额创下历史新高(WeWork为7亿美元,Hopin为2亿美元)。这可能会使创始人和投资者以及员工的利益不一致。

4。精英上市独角兽俱乐部:只有3%是上市公司(2013年为41%)。

5。从公司成立到首次IPO或合并的平均时间为6年。

6。75%的创始CEO从一开始就退出了,但在大约70%的上市独角兽公司中,现任CEO也是创始CEO。

【/h/]第六,下一个超级独角兽名单?

【/h/]在科技创新史上,每一次大浪潮都会产生最终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如微软、思科、亚马逊和Meta(过去十年只有Meta上榜)。

1。OpenAI有望成为首个AI超级独角兽。该公司成立仅8年,融资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

2。在过去的十年里,加密货币一度被视为可能引领整个十年的超级趋势。比特币基地于2021年11月上市,其市值飙升至760亿美元,但现在已降至320亿美元左右(比特币基地成立于2012年,因此不包括在本次数据集分析中)。

3。在过去的十年中,VC拥有的超级独角兽数量从2013年的4家增加到现在的15家,市值呈指数级飙升。以Meta为例,市值从2013年的1220亿美元飙升至如今的9500亿美元,增长了8倍。

4。超级独角兽具备颠覆整个行业的能力。例如,网飞的市值超过了康卡斯特、派拉蒙和华纳兄弟的总和,而特斯拉的市值超过了全球五大上市汽车制造商的总和。

5。除了Meta之外,最近几年还有三家公司被提升为超级独角兽:ServiceNow、优步和帕洛阿尔托网络公司。Airbnb也紧随其后,目前市值为880亿美元,有望跻身超级独角兽行列。

【/h/]随着软件行业的整合以及对较小参与者的更严格资本限制,超级独角兽的力量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增强。

【/h/]七、十年反思:风险投资的启示

【/h/]未来,随着独角兽企业的大量消亡,风险投资将发生更多变化。一些人将与他们一起死去,另一些人将筹集更少的资金(也许调整规模以获得更好的回报)并缩小团队规模。

【/h/]因此,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

1。宏观经济因素和周期至关重要。一级市场巨额资本的涌入使大量企业成熟,但资本效率下降,这将影响未来几年的财务回报。毕竟,许多公司仍然是纸玉米。

2。目前,这种循环仍在继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还会有更多的裁员、打折融资和倒闭。请准备好。

3。用10亿美元的“门槛”来区分“独角兽”很方便,但并不完美。过早成为独角兽会埋下隐患。今天的创始人已经可以看到盲目追逐虚高的估值和脆弱的商业模式的后果。

4。在美国500强企业中,只有不到10%被视为科技公司。预计这一比例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上升,其中包括许多将在2023年成为独角兽的公司。

相关文章

民间自有民间的韧性

【/h/]首先,自助餐15元【/h/]春节回家,表哥说要带我去县城吃15元的自助餐。【/h/]我很好奇。15元能吃什么?【/h/]他介绍有38道菜,可乐和啤酒免费,味道还不错。“村里一半的人都去过那里...

3月金股出炉,电子行业成第一推荐

【/h/]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2月市场情绪明显回升,但3月初市场再次进入博弈阶段。【/h/]各城市APP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共有49家券商研究所发布了3月份金股组合,共推荐491只。【/h/]“目...

50岁知名华籍企业家赵安吉车祸去世

【/h/]据国外消息,2月12日凌晨,美国Foremost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安琪因车祸去世,享年50岁。【/h/]总部位于纽约的航运集团福茂集团于2月13日在官网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并在讣告中写...

万亿消费城市,谁的钱景更大?

【/h/]消费作为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早已成为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春节出行和火热的消费经济无疑为2024年开了个好头。【/h/]回顾过去一年,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2023年...

谷歌“核心”团队裁员200人,部分岗位移至印度、墨西哥

【/h/]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赵,原标题为:“谷歌降低成本的新方式:“核心”团队裁员200人,部分工作岗位转移至印度和墨西哥”,标题来自视觉中国。【/h/]据报道,在上月底发布财务报告之前,谷歌...

Scale AI估值逼近千亿,AI产业的下一个巨头?

【/h/]在AI大潮中,又一轮天价融资来了。【/h/]近日,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约72亿元人民币)。加上此前已完成的融资,Scale AI已融资16亿美元。【/h/]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