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大象起舞”!A、H股上市险企全线飘红,后市如何演绎?
【/h/]界面新闻记者|吕
【/H/]2月6日,随着市场反弹,保险股“像大象一样跳舞”,a股和h股上市保险公司全线飘红。
【/h/]a股方面,截至收盘,天茂集团涨7.17%,股价报2.39元;中国太保涨5.27%,股价报25.35元;中国人寿上涨3.82%,股价为30.14元;新华人寿保险涨3.62%,股价报30.05元;中国PICC上涨3.61%,股价为5.17元;中国平安涨2.16%,股价报41.56元。
【/h/]港股方面,截至界面新闻发稿,中国太保领涨保险板块,最高报14.98港元/股,涨7.3%;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涨超6%,新华人寿涨超4.5%。
【/h/]负债端的表现为保险股的复苏奠定了基础。近日,a股上市险企2023年保费“成绩单”公布。5家上市险企合计揽收保费收入2.69万亿元,同比增长5.21%,增速较2022年有所提升。
【/h/]其中,中国平安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06.95亿元,同比增长4.1%;中国PICC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16.49亿元,同比增长6.86%;中国人寿2023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15亿元,同比增长4.3%;中国太保实现原保费收入4234.68亿元,同比增长7.71%;新华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59.03亿元,同比增长1.72%。
【/h/]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朝认为,从全年收盘情况来看,透支需求明显恢复,养老和储蓄需求依然旺盛。在个险供给侧有效转型和银保支付保费的推动下,2024年一季度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有望得到供需两端的支撑。
【/h/]不过,有券商非银分析师对界面新闻分析称。负债端的表现并不是主导保险估值的核心因素。保险行业的走势更接近沪深300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资产端的波动对行业估值的影响更显著。
【/h/]消息面上,2月6日,* *汇金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的配置价值,近期扩大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持有范围,并将继续加大持有力度和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h/]随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汇金公司增持股份公告答记者问。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定支持汇金公司持续增持,将为汇金公司在市场上的运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畅通的渠道。同时,继续协调引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年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持股力度,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h/]保险资金已在长期资本市场布局。2023年11月,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宣布将共同出资250亿元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同时,新华资产和中国人寿资产分别出资500万元作为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人。据悉,该基金拟投资于公司治理良好、经营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并按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资运作,根据市场情况把握建仓机会,动态优化策略。
【/h/]有市场人士向界面新闻分析指出,此举是为了配合中长期资金入市。“使用新成立的私募基金模式投资股权市场是以前没有的,这也是一种创新和试点。此外,私募基金的十年封闭期可能导致会计准则与传统闲置资本投资的差异,并最终平滑权益市场波动对公司整体利润表的影响。”
【/h/]对于保险股的后市,前述分析师认为,负债端预计客户需求将持续,收报一体化等政策也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利润。目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这已经包含了对资产端的强烈悲观预期,因此保险行业的上行空间广阔空。
【/h/]兴业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保险股有机会修复资产负债共振。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保险负债的销售景气度有望保持高位,一季度的良好开局或表现将构成重要催化剂。另一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对利润的影响得到显著改善,权益市场的复苏将带来显著的业绩改善。最近,大量的长期债务配置可以稳定长期投资预期。资产端隐忧、负债端规范性政策等压制因素得到充分释放,底部反转的高弹性配置机会得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