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面实施,“开户热、缴存冷”仍待解
【/h/]已在36个城市和地区实施一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下一步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未来趋势。
【/h/]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数已超过5000万。作为首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者,上海市民陈愉在2024年2月1日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最大价值在于避税。毕竟,只要你每年缴纳12000元,就可以享受每年最高5400元的节税。这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中高收入人群具有吸引力。
【/h/]然而,自运行以来,个人养老基金账户仍存在“开户热、存款冷”的现象。在观望者看来,账户中支付的资金流动性差,投资类别有限且收益波动较大,这让他们望而却步。
【/h/]银行积极“拉新”开户。
【/h/]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作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度支付上限为12000元,于2022年11月25日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Xi、成都等36个城市(地区)实施。
【/h/]在陈愉看来,按照每年1.2万元的限额,个人养老基金账户的个人缴费可以按月、分期或按年支付。而且这1.2万元可以享受扣税,最高可节省5400元税款,然后投资于银行储蓄产品,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非常香”。
【/h/]假设个人年收入为30万元,社保公积金全年为6万元,个人养老金按照每年12000元的限额发放。那么,在缴纳个人养老金之前,每年应缴纳的税款为:(30万元-6万元-6万元)* 20%-16920元= 19080元;存款后应纳税额为(30万元-6万元-6万元-1.2万元)* 20%-16920 = 16680元,年内总节税2400元。
【/h/]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首先在36个城市和地区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有5000多万个,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
【/h/]个人养老金锁定期较长,对年轻人吸引力有限。但对于那些即将退休的人来说,它是有吸引力的。陈愉告诉记者,除了中高收入人群,像他母亲这样退休时间短的人也是积极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群体之一。
【/h/]陈愉以她妈妈为例。她还有五年时间退休。退休后,她可以取出所有的存款资金和投资收益,现在她每年可以享受2000多元的个税抵扣。并且在2023年底支付了12000元后,她还收到了银行App奖励的100笔微信立减付款,“更合适”。
【/h/]记者注意到,该行近期打响了个人养老基金账户“开户战”,营销力度进一步加大。
【/h/]近日,一家股份制银行推出了开立个人养老基金账户时赠送礼品的活动。首次成功开立个人养老基金账户可获得50元奖励,并且如果您存入任意金额,则可获得8元奖励。如果您单笔存款金额大于或等于1000元,则可以获得35元奖励。如果累计存款金额达到12000元,则可以获得68元奖金。
【/h/]某国某大行也在开展限时个人养老金开户活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在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完成指定金额存入的客户一次性或一次性存入100元,即可获得微信立减基金20元;累计或一次性存入5000元,即可领取微信立减金50元;累计或一次性存款12000元,可以额外抽奖,并有机会获得微信立减50元。
【/h/]此外,在我国实施个人养老金业务之前,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展了相关业务的预开户和普及个人养老金业务知识培训等活动。
【/h/]养眼不吸金?
【/h/]作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观察者,很久没有开户的郭伟说,自己工作才四五年,距离退休至少还有30年。如果未来有任何变数,你甚至不能取出你存的钱。
【/h/]“再说我工资不高,取出来还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节税功能对我的帮助不大。”郭玮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对年薪15万元以上的人起到避税和稳健回报的作用;对于年薪15万元以下的人来说,绝对没有必要先扣除6万元的个税起征点,税率低于各种扣除后养老金的3%。毕竟,一旦你存入银行,你就必须退休才能取出。
【/h/]事实上,《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规定了领取条件: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完全丧失行为能力;出国(境)定居;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符合上述任何条件的个人养老金参与者可以按月、分期或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h/]个人养老基金账户本质上是一个金融账户。资金存入后,可以购买各种理财产品。目前已推出的产品包括储蓄存款、公募基金、养老商业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
【/h/]截至2024年2月1日,全国共有个人养老储蓄产品465款、个人养老理财产品23款、个人养老保险产品70款、个人养老基金产品181款。
【/h/]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养老金投资回报不理想也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h/]《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指出,试点一年后,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出现分化。四类理财产品中,银行储蓄产品年化利率约为2.0%~3.5%,养老保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为3.0%~6.0%,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超过2.3%。股票型基金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收益惨淡。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九成公募基金个人养老金产品跌破净值,最高跌幅达17.8%,平均收益率为-4.47%。
【/h/]“赶上2022年底第一波开户潮,往账户里放了1.2万元,买了所有银行储蓄产品。没想到,和同事沟通后,我的账户收益率竟然跑赢了公司98%的人。唯一遗憾的是,我买了利率为3.2%的三年期定期存款,放弃了利率为3.5%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本来我以为三年后经济好转就可以转行做基金了。没想到资本市场一路走低。”陈愉说。
【/h/]陈愉在2023年底存入1.2万元后,将账户资金购买了银行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其中一些产品保证了收益,一些产品略高。
【/h/]郭炜还告诉记者,身边已经开立个人养老基金账户并购买养老基金的同事最近都在抱团。谁能想到买养老基金还能“断供”?此外,有些人建议直接购买保险。毕竟,存入账户的钱不再具有流动性,存款利率将进一步下降。不如购买商业保险产品,在保本的基础上提前锁定未来的收益率。
【/h/]《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显示,过去一年个人养老金制度经历了“三高”和“三低”。
【/h/]“三高”是指在个人养老金参与者中,为了获得开户银行提供的“股权奖励”(彩票)而开立个人账户的比例较高,开户后立即申请销户并打算转到其他银行开户以获得第二次“股权奖励”的比例较高,账户资金存入被拒后立即申请“退款”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比例较高。
【/h/]“三低”是指实际存款人数太低,只有22%;与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缴存上限相比,实际缴存比例过低,仅为2.5%;与存款相比,实际投入的资金比例相对较低,约为61%。
【/h/]对于如何推动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梁涛认为,首先要降低个人养老金的准入门槛,尽可能将各类收入群体和就业群体,特别是需要保障的灵活就业群体纳入个人养老金体系。同时,适度提高准入的灵活性,变“强锁”为“弱锁”。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个人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以确保参与者在发生重大变化时的应急需求,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
【/h/]其次,在现行EET(缴费、积累期免税、征税)的基础上,梁涛建议通过丰富税收优惠选择,鼓励不同税基群体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突出制度的包容性。并探索建立统一的个人养老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方便参保人员便捷缴费和选择多种产品,提高市场化投资参与率。
【/h/]此外,梁涛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重点人员投资行为的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加强指导和早期干预,确保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安全和稳定。完善机构和产品的动态调整和激励机制,提高透明度,强化外部约束,增强市场信心。以销售适当性为重点,严格规范金融机构销售行为,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和纠纷,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h/]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表示,应加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普通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应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包括提高实际缴费比例、放宽投资范围和提高投资收益等,以吸引更多参与者。此外,应加强监管,规范个人养老金投资行为,保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h/]“个人养老金需要一定的投资收益来保障参与者的利益;然而,投资本身也存在风险。一旦投资失败,参与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损失。因此,在个人养老金的投资中,需要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个人养老金的安全和稳健增值。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投资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确保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安全和效率。”姜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