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证监会支持专利产业化
【/h/]2月27日,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二司一级巡视员朱昱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推动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的产品对接和制度对接机制。证监会将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更好地支持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h/]朱昱说他支持“科技成果+股票期权”的方式。一方面,“科技成果+股票期权”可以赋予专利持有人、企业和投资者更大的灵活性,解决专利等科技成果估值难、转让难等问题,有效促进专利产业化;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专利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和其他风险。
【/h/]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企业17万家。
【/h/]朱昱介绍,《专利转化应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以来,证监会积极支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落实相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具体工作。《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实施方案》提出,筛选建立专利产业化示范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以成长期中小企业为主,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服务覆盖相契合。
【/h/]朱昱表示,目前,区域性股权市场已初步建成以区块链为依托的场外交易设施,逐步建立了符合本地实际和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可为入库企业提供登记托管、股权转让、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权益管理服务,以及股权、可转债、股权质押、信贷对接等融资服务。规范经营、辅导培训、并购重组等上市培育服务。有条件的区域股权市场可以通过结合专利和其他信息进一步完善企业数字档案,并改善科技评估、专业化和创新型企业评估以及企业数字画像等赋能服务。
【/h/]截至2023年底,全国35个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服务企业17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9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5万家。培育新三板上市公司128家、挂牌企业950家。
【/h/]朱昱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建立产品对接和制度对接机制。2023年8月,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新三板的机构对接正式落地。经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规范培育,入库企业发展壮大后可“升级”进入全国资本市场。
【/h/]朱昱透露,下一步,证监会将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更好地支持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h/]支持“科技成果+股票期权”方式
【/h/]《专利转化申请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以“科技成果+股票期权”方式入股企业。
【/h/]据朱昱介绍,股票期权是指科技企业或关联方授予外部机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认购一定数量或金额的企业股权(或股份)的期权,可以有效调动各方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h/]近年来,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私募基金、产业园区、孵化器等主体逐步探索“债权+股票期权”“服务+股票期权”等业务场景并落地多个案例,有力支持了科技企业发展。但在实践中,股票期权的法律保障相对不足,缺乏权威机构提供确认、登记、托管、估值、转让和行权等专业服务,导致推广困难甚至存在法律风险。
【/h/]朱昱表示,2022年以来,为解决股票期权业务痛点难点,拓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证监会先后批准在京沪渝等三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票期权综合服务试点,稳步推进全周期股票期权服务体系建设,畅通“技术-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截至2023年底,三大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注册股票期权近100只,涉及融资融出资金近9亿元。
【/h/]朱昱介绍,“科技成果+股票期权”可以赋予专利持有人、企业和投资者更大的灵活性,解决专利等科技成果估值难、转让难等问题,有效促进专利产业化;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专利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和其他风险。目前,上述试点地区已有相应的落地案例,有效提升了专利产业化效率,促进了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