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寻求转型,友邦老将郑少玮“空降”华泰人寿代行总经理职权
【/h/]界面新闻记者|吕
【/h/]2月28日,华泰人寿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郑为公司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责,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如果此次人事变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郑将成为华泰人寿第五任总经理。
【/h/]公开资料显示,郑出生于1965年,在保险行业拥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1991年从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毕业后加入保险行业,先后任职于友邦保险马来西亚分公司和保诚马来西亚分公司。2004年来到中国,加入保诚人寿保险(现中信保诚人寿保险)。
【/h/]2011年,郑重返友邦保险,担任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近十年。后于2022年7月调任江苏,担任友邦保险江苏分公司负责人,去年9月离职。
【/h/]据了解,除郑外,还有两位友邦保险负责人也加入了华泰人寿,他们分别是原友邦保险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姚乃伟和原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姚乃伟于去年底加入华泰人寿,担任华泰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文序也在友邦保险工作多年,并参与筹建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2017年9月起担任友邦保险北方分公司副总经理,此次将出任华泰人寿副总经理。
【/h/]华泰人寿为何在此时开启“友谊之旅”?这与友邦保险强大的个险渠道不无关系。
【/h/]1992年,友邦保险将个人代理人制度引入中国内地,开启了内地寿险营销的代理人时代,与之相伴的是一套成熟的“基本法”制度(《个人保险代理人管理办法》)。
【/h/]不过,有寿险公司高管向界面新闻指出,“在业内,大家都羡慕个别外资公司强大的销售能力,却忽略了其基本法产生的驱动力。销售能力是直接的市场竞争力,‘基本法’制度也是竞争力。”
【/h/]“寿险营销可以通过增加资源的投入来形成强大的销售能力,但这种实力是不可持续的。基本法形成的激励机制和增加员工利益的导向可以不断提高绩效水平和扩大组织结构。然而,现在许多公司都在抄袭《基本法》,但他们缺乏了解。”该高管进一步表示。
【/h/]逐步完成中资向外资转变的华泰人寿也到了改革转型的时候。业绩方面,2019年至2023年,华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61.82亿元、62.46亿元、64.74亿元、71.12亿元和73.12亿元,逐年稳步增长。然而,该公司的净利润却背道而驰,从2019年的5.06亿降至2023年的亏损8.82亿元。
【/h/]与此同时,与大多数保险公司类似,华泰人寿2023年投资业绩出现下滑,公司投资收益率为2.3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75%。
【/h/]为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2023年末,华泰人寿股东安达北美及华泰保险集团获批向公司增资共计6.8亿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达到43.125亿元。
【/h/]在个险渠道上,华泰人寿推出“华泰客户家庭风险管理系统”项目,旨在培养一批能够为客户家庭识别和评估风险并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专业保险代理人——家庭风险管理师。“友谊”之后,华泰人寿如何走转型之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