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大潮迎风起 沪市公司抢抓机遇打造品牌护城河
近年来,由于国潮概念的兴起和国产品牌的崛起,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球舞台上。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恢复和改善,消费“主引擎”动能持续强劲,上海多家美妆、服装、家纺上市公司乘势而上,以创新传承中华文化,以“智”代“造”,正在积极打造品牌护城河。
国潮消费激增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珀莱雅的企业展厅,公司旗下品牌珀莱雅、彩塘、乐福、圣格莱等主打产品相继映入眼帘,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驻足交谈、体验。“过去大家谈论国货时,标签都是极具性价比或大牌,但近年来国货开始注重自身产品力,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珀莱雅副总经理、董秘兼财务总监王莉直言。
随着国内优质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国货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潮已成为消费市场上的“最美标签”。2023年“双十一”年度调查报告显示,66%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对本土品牌的支出,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忠诚度逐渐上升。
其中,国内美容护理的强势崛起使“中国品牌”登上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榜单前列。例如,去年“双十一”期间,珀莱雅品牌GMV(商品交易总额)超过欧莱雅和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在天猫和Tik Tok美妆行业榜单中排名第一;同时,作为珀莱雅旗下“为中国脸定制”的专业化妆师品牌,彩塘也在Tik Tok彩妆行业排名第一。
对于珀莱雅的“登顶”,王莉表示,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本身,关注成分和配方,而不仅仅是关注国际品牌,因此他们更认同国货;另一方面,珀莱雅更了解当地消费者,对市场的反应更快,调整也更快。比如在产品创新方面,珀莱雅品牌先后推出了红宝石、双康、元力等系列单品,每年还会根据市场需求对单品进行升级。
推动收入增长
“国热潮”不仅限于美容护理。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服装品牌正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元素”的品牌底色。
例如,金鸿集团的“原宪”品牌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特点,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包括云锦工艺品、郭超文创礼品和高级定制场合。近年来,太平鸟持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IP联名及原创设计师合作,如太平鸟女装&;三星堆国宝联名系列,Lok-CHO &;敦煌博物馆联名系列等。Geo-fashion继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艺术融入日常系列的设计中。
趁着国潮,沪市不少上市公司也收获了“真金白银”。金宏集团旗下云锦产品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0%,产品毛利率超过70%。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珀莱雅旗下彩塘品牌的营收分别为2.46亿元、5.72亿元及4.14亿元。
苏迪时尚副总经理兼总监田林认为,“全民潮热”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认同。某种程度上,“国潮”是消费者民族文化自信在消费领域的投射。为了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各大品牌必须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以避免后续疲软,实现出圈和避免同质化。
利用资本市场增强竞争力
调研中,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资本市场在助力中国元素走向世界舞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自上市以来,上海多家上市公司将IPO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用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从“制造”转向“智造”。无论是美妆护理还是服装家纺,生产车间智能化、营销线上化、供应链业务数字化是行业当下和未来构筑护城河、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词。
另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丸美株式会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建立了从原材料自研自产到产品开发、功效评价的科研链路,为公司核心原材料和技术的闭环研究和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化妆品行业普遍批评在R&D的投资减少。2021年,珀莱雅发行可转债的申请获得批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龙吴R&D中心建设项目。在该R&D中心建设之前,公司主要专注于配方研究(也称为应用研究),而龙吴R&D中心更专注于原材料研究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线,基础研究的相对投入会更多,产生成果的时间也会更长,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王莉表示,国产品牌在原材料研发方面与国际品牌存在较大差距。借助资本市场,珀莱雅可以加快追赶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