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接连收“罚单” 资管和内控等领域为监管关注重点
中国期货行业监管不断深入。过去一周,已有多家期货公司被地方证监局处罚。从违规行为来看,涉及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具体违规行为包括资产管理业务权限不合理、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科技人员不足、管理不规范等。
7月5日,内蒙古证监局发布决定,对蔡中期货有限公司赤峰营业部出具警示函..内蒙古证监局指出,对营业部部分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和处理不到位,反映出营业部内部控制不健全,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机制不完善,违反了相关规定。根据有关规定,内蒙古证监局决定对该营业部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在此之前,7月3日,吉林证监局披露了其于6月28日向东方汇金期货下达的责令改正措施决定。经查,公司违规行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管管理不规范,实际控制人重大事项报告不完整,关联交易管理不完善。反映出公司治理的不完善。二是资产管理业务系统权限设置不合理,互联网营销业务合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不规范,核算不准确。反映出公司风险管理不到位,内控不足。第三,信息技术人员不足。
7月,江苏证监局还披露了对郑宁期货和宏业期货的两起罚款,涉及违规领域,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和信息技术系统。
公告称,经查,郑宁期货在董事长交易系统上线后从未进行过压力测试,仅保留了近15天的监控日志。为此,该公司被责令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予以纠正。对于宏业期货,江苏证监局表示,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接受相关客户提供的具体投资标的等实质性投资建议,未能有效履行主动管理职责。因此,应当采取行政监督措施,责令其改正。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被处罚的期货公司仍不在少数,其中不乏评级靠前的头部期货公司。
今年5月,五矿期货重庆营业部被重庆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重庆证监局表示,该营业部两名自然人客户接入外部信息系统,存在异常交易行为。截至现场检查日,业务部门未能对上述两位客户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未能有效排查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未能严格执行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因此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同月,南华期货重庆营业部也收到了重庆证监局的“罚单”,原因是该营业部在为王默力等4名交易者开立期货账户时,未严格执行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经纪业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未告知上述4名交易者账户实际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也未询问其与他人账户是否存在实际控制关系。反映出业务部门合规风险管理不到位,内控存在缺陷。
4月,海南证监局对大瑞期货海南分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并对多名员工发出警示函,其中提到大瑞期货海南分公司“对互联网业务管控不到位,未对向客户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和报告,互联网渠道客户信息管理机制缺失。”
今年4月,SDIC安信期货也被上海证监局责令采取整改措施,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发现公司个别子交易系统存在的缺陷并采取相应措施,子交易系统管理不足。此外,东兴期货、文华期货、上海中质期货、前海期货上海分公司、海通期货等期货机构也在今年上半年被上海证监局处罚。
近年来,随着期货业务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也高度重视相关业务的合规工作,我国期货行业的监管正在持续深化。
证监会在2023年证监会执法总结中披露,2023年共办理私募、期货案件29起,违规类型包括挪用基金财产、违反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违规承诺收益、违规投资运作、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密切关注相关风险相关案例。期货公司未履行对子公司的管理职责,未提交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证监会将及时对上述案件进行查处。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期货行业日常监管全面加强,处理了包括营销、内控、子公司运营和信息技术系统在内的一批问题,阻断了风险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有助于行业的长期稳定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