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储蓄型保险产品下架, “报行合一”影响有多大?
【/h/]界面新闻记者|吕
【/h/]近日,又一波寿险产品停售。这次的主角是通过代渠道热销的储蓄保险产品。
【/h/]仅在2月份,长城人寿、梅辛相互、中英人寿、信泰人寿和中意人寿就有超过10款养老年金和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退出保险市场。下架潮引发的抢购甚至让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内部系统无法支持投保。
【/h/]此外,部分券商已公布部分增额型寿险和年金险的预计停售时间,相关产品预计在3月底前下架。
【/h/]此次暂停销售的主要原因是经贸渠道“报银一体化”大幕拉开。2024年2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发布的《关于2023年人身保险产品有关情况的通知》指出了目前保险产品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其中第一条就点名部分公司代理渠道“产品设计不符合‘报保合一’基本原则”。
【/h/]监管部门要求被点名公司于2024年2月26日前向监管部门提交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报告,同时对存在问题的产品进行下架、停售。其他公司应通过自查,并在发现问题后立即整改,否则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
【/h/]一位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向界面新闻指出,目前来看,已发布的保单不受影响。未来一种可能是只砍掉保险公司支付的销售费用,客户的保单收入不受影响。另一种可能是客户的保单收入和销售费用将下降。
【/h/]至于对行业的影响,前述负责人表示,如果是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2021年底互联网保险新规后,佣金和产品都被挤出去了,都在监管要求范围内。这一轮“报结一体化”的影响有限。
【/h/]“然而,对于线下经营非互联网特定产品的代理渠道,佣金、合作条款和产品将发生巨大变化。此外,保险公司内部的个人渠道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基本法也会受到影响。毕竟,对销售方的好处会更少。”他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表示,“没有团队、依赖银保和经济渠道的中小保险公司2024年的日子不好过。”
【/h/]除了监管合规压力外,降低保险公司负债端压力也是2023年以来寿险业的主旋律。
【/h/]根据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5%;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22%,均低于内含价值长期投资收益率为5%的精算假设。
【/h/]市场的利率也在下降。最近LPR降息25个基点,五年期LPR已降至3.95%。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葛宇翔认为,LPR的持续下调将为2024年一年期以上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提供可能。
【/h/]尽管产品不断更新,收益率不断下调,但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把自身需求放在首位,不要冲动或盲目购买不适合的储蓄型保险产品。一旦发生提前退保,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