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准入关 IPO市场生态迎深刻变革
截至3月18日,今年已有67家IPO被终止(撤回),超过去年同期的43家。24家公司实现首次公开发行,低于去年同期的56家,发行节奏明显放缓;此次IPO共募集资金203.58亿元,去年同期为474.59亿元...一组数据反映了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的效果。
【/h/]近日,证监会发布政策文件,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督促企业树立正确“上市观”,严禁过度融资,这必然对IPO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禁止过度融资、严格上市门槛、提高现场检查比例等措施将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将推动IPO市场生态发生诸多变化。
【/h/]严把上市公司质量申报关。
【/h/]在受访专家看来,严把上市公司申报质量关将是未来IPO市场生态的重大变化。
【/h/]严把上市公司质量申报关,督促其树立正确的“上市观”。“未来,盲目寻求上市和以‘圈钱’为目的的过度融资将被强力阻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璇说。
【/h/]需要严格审查“伪科技”和突然影响业绩等问题,依法及时严肃查处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安永大中华区硬科技产业中心主管合伙人唐哲慧表示,新规明确对a股IPO中的“伪科技”说“不”,即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最需要科技创新的地方,让更多拥有真正“硬科技”的企业得到资本市场支持。
【/h/]还要督促“关键少数”增强廉洁自律和法治意识,完善公司治理。“我们关注到一些拟上市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优化组织架构,逐步成为践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的优秀企业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
【/h/]上市门槛更加严格。
【/h/]设置更严格的上市门槛是严格准入控制的重要体现。专家认为,可以从督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部分板块上市指标、严格监管未盈利企业上市等三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h/]首先要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资本运作的作用,督促企业根据发展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和规模,防范大股东资金占用、公司治理机制等问题空。赵锡军表示,要督促企业树立正确的“上市观念”,中介机构的引导和监管机构的严格要求,促使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有效的公司治理促进长远发展。
【/h/]其次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研究完善上市财务指标,优化板块定位规则,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多元的投资标的。中国银河证券战略分析师兼团队负责人杨超表示,企业应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潜力,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h/]此外,应严格监管未盈利企业的上市。“我们将征求行业相关部门对未盈利企业技术质量的意见,更好地协调和支持科技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发行监管部主任严金波近日介绍。唐哲辉认为,未来除了满足“硬科技”属性外,未盈利企业上市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将成为发行审核的重点。
【/h/]现场检查的比例将大大增加。
【/h/]聚焦严把准入关,未来IPO市场将实现全链条各环节严监管,包括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
【/h/]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现场检查规定》,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进行“彻底调查”。撤回上市申请不影响检查工作的开展,也不影响依法依规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增加了不经事先通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
【/h/]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等专家分析,随机现场检查可以形成“面”的震慑,以问题为导向的现场检查可以在“点”上发力,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核实,有利于防止“带病闯关”,让问题企业不敢申报。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现场检查覆盖率将不低于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
【/h/]中国证监会机构部主任沈冰表示,中国证监会已在制度和规则中明确规定,对“发现即退”行为要一查到底、责任到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特别关注高撤回率、“业绩变脸”等市场关注问题,严格落实“申报即负责”,督促保荐机构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履行核查职责。“我们将在现场检查中加强信息共享、监管执法联动,提升监管的协同性和效率。”他说。
【/h/]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截至3月16日,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396家。其中,沪深主板IPO排队企业数量最多,约占41%。唐哲辉认为,a股IPO阶段性收紧趋势仍在持续,上市公司需要重新审视中长期发展规划,关注并购重组机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