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经济“温差”让微观未充分感受到宏观火热

ze1年前健康374

【/h/]2024年一季度,中国消费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受房地产投资拖累略显乏力,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强力拉动下增速加快;进出口方面,随着海外需求逐步恢复,增速好于预期。在上述三驾马车的共同推动下,一季度GDP实现了5.3%的增速。

【/h/]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数据表现良好,可以用持续恢复、稳步开局、稳中有进、开局良好四个关键词来评价。

【/h/]在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管清友看来,5.3%的GDP增速已经超出了市场原先5%的预期。由于去年基数相对较低,预计今年二季度GDP增速也将有较好表现。在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下,预计今年GDP增速将达到5%。

【/h/]进入2023年以来,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盛解释了当前经济复苏中存在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存在于消费和生产、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

【/h/]盛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仍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因此每个人都要承受一些转型的痛苦。由于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新动能的培育,经济增长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的,但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在不断完善,这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基本面。

【/h/]多位受访经济学家表示,这种失衡还来自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解决之道仍在于结构性改革。

【/h/]首先,消费增长速度放缓

【/h/]消费是2023年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

【/h/]2024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增速较1-2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

【/h/]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去年消费和服务业的恢复性增长受到疫情防控特殊因素的影响,不可持续。因此,工业和投资是今年经济可持续复苏的主要力量。

【/h/]今年一季度CPI同比增长0%,1-3月CPI同比增速分别为-0.8%、0.7%和0.1%。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CPI连续4个月同比负增长。

【/h/]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表示,从CPI走势来看,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如果国家不针对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足、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今年CPI增速可能会维持在1%以下。

【/h/]雷凯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消费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需要政策给予更多关注。

【/h/]盛表示,从未来趋势看,CPI将在低位缓慢回升。一方面,经济持续向好,总需求回暖,是支撑CPI回升的重要基本面因素。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也到了调价的拐点,比如生猪价格。接下来的假日消费也将带动旅游出行消费价格回升。

【/h/]管清友用“消费变革”来形容当下的消费形势。他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流向房地产市场的消费转移到了其他行业,进而促进了某些行业的消费。可见,整体消费疲软的主要矛盾并不是消费目标和消费模式的缺失,而是居民没钱消费,对收入的预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h/]管清友表示,消费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的。在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改善经济结构将是最重要的重点。

【/h/]第二,投资稳步上升。

【/h/]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h/]投资分项继续分化。其中,房地产投资仍是主要拖累因素。今年前三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超预期下降9.5%,为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尽管各种政策相继出台,但房地产的深度调整仍在继续。

【/h/]另一方面,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9.9%。潘向东表示,稳定经济和内需的政策(如升级设备)以及保持出口的短期弹性为制造业投资提供了一些支持。因此,短期制造业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增速。

【/h/]2024年,各地开始通过各种举措积极促进投资增长。年初,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大省或所辖主要城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1月2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提出,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真正挑起大梁的硬支撑。

【/h/]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建议,加强金融政策支持投资。刘俏说,今年下半年有许多不可预测的事件,包括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选举,这可能会影响国际贸易和中国企业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就变得非常重要。同时,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以抵消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影响也很关键。

【/h/]管清友表示,过去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

【/h/]张立群表示,2024年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拉动和放大作用。在克服市场主导型投资收缩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通过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企业订单将大幅增加,从而带动企业生产投资活动逐步回升,进一步促进就业市场稳定和居民消费持续回暖。

三。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h/]2023年,连续7年蝉联全球最大贸易国的中国开始受到贸易波动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仅同比增长0.2%;2023年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339亿元人民币,下降8.0%,按美元计算下降13.7%。

【/h/]国内外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将进一步复苏。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将增长2.6%。

【/h/]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016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但3月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其中出口同比下降3.8%。

【/h/]潘向东表示,中国第一季度外贸表现好于预期。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短期干扰,但仍有支持保持出口正增长的因素。下半年,随着欧美央行可能进入降息通道,有望进一步提振海外大宗商品需求。同时,主要经济体可能陆续进入补库存阶段,海外需求的韧性将继续为中国后续出口提供有力支撑。

【/h/]盛云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外部需求来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一季度出口好于预期。

【/h/]管清友表示,一季度,越南、韩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表现良好,表明外部贸易环境正在改善。但是,中国面临的进出口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如出口商品更加高级化,外贸解决就业的能力在减弱,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稳定出口仍是未来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h/]四是经济复苏不平衡

【/h/]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盛表示,经济复苏不平衡,核算是各行业增加值的汇总,是反映整体情况的指标。

【/h/]盛云来表示,从复苏的角度来看,中国消费的复苏不如生产,中小企业的复苏不如大型企业,因此经济复苏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每个人对这个数据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h/]盛表示,下一步,在继续巩固经济恢复良好基础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h/]管清友表示,宏观和微观温差仍然较大,这已经反映在CPI和PPI上,宏观和微观温差的背后是结构性扭曲。

【/h/]为解决结构性扭曲问题,管清友建议进行一系列深入体制机制的结构性改革。管清友说:“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大挑战,但韧性强、潜力大。中国经济有一张牌可以打。关键是要想清楚计划,下定决心。”

【/h/]张立群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反差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市场面临总量和结构双重压力,离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还有明显差距

【/h/]张延生表示,去年全球经济增长不乐观,因此他个人感到“寒冷”,这与宏观经济趋势一致。然而,不同地区和行业的人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感受不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台州和深圳等中等发达和发达地区的人们会对经济发展感到“温暖”。

【/h/]在张延生看来,中国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结构性改革。他表示,从2024年到2027年,中国可能会经历一段类似于1998年至2002年的结构调整期。调整期需要的不是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而是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的一揽子政策,包括短期解决需求不足,中期实现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市场的企稳和方式转变,长期解决动能、结构、体制机制和风险防范的转型。

相关文章

滴滴,终于快止血了?

【/h/]5月29日晚,滴滴出行2024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悄然公布。核心要点如下:1。国内量增价跌,但还是一个赢不了的行业?【/h/]第一季度,滴滴的国内出行GTV为714亿,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

省会城市经济实力比拼:福州超越西安挤进前十,成都增量第一

前三季度省会城市GDP陆续出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日,27个省会城市中,除南昌、乌鲁木齐、兰州、拉萨外,已有23个城市公布了GDP。 整体来看,成都、杭州、武汉、郑州、济南、合肥、沈阳...

发展服务业的对与错

【/h/]在几天前的文章《收银员为什么要看不起服务员》中,我们通过一些媒体对哈尔滨旅游爆炸的奇怪感受,谈论了旅游业的意义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别。今天,在此基础上,让我们更进一步,谈谈服...

全球诈骗案疯涨:一年骗走7.3万亿元,新加坡人被骗最多

【/h/]根据非营利组织GASA和数据服务提供商ScamAdviser发布的2023年报告,过去一年,全球欺诈案件造成的总损失约为1.02万亿美元(约7.3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球GDP的1.05...

虎嗅【作·嗅之星】周榜第211期

【/h/]制作嗅星榜单,以周榜形式呈现每周新鲜出炉的优秀作品。2024年5月10日至2024年5月23日,虎嗅第211期《嗅星》获奖文章如下:【/h/]TOP 1:《年度报告季里的真实中国2024》作...

农行分红737亿,国有大行开始“发钱”

国有银行迎来了最年轻的行长,51岁的王志恒被任命为中国农业银行新任行长。【/h/]6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审议通过了聘任王志恒为本行行长的议案。此外,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提名王志恒为农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