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举办“践行金融为民 做好五篇大文章”暨“媒体看国寿”调研采访与新闻发布活动
【/h/]5月14日至17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在江苏开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践行金融为民做好五篇大文章”“融媒看中国生活”系列调研采访和新闻发布活动。中国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赵国栋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h/]江苏新闻发布会现场
【/h/]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成立75周年。作为新中国礼炮中诞生的第一家全国性国有保险公司,伴随着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人寿见证了中国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h/]会上,赵国栋回顾了中国人寿75年来服务实体经济、主业担当、坚持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等发展历程。赵国栋表示,在新时代,中国人寿将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践行当好服务大局的“铁肩”;以保障人民生活为根本,不断提升保险惠民力度;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做好主业;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h/]本次活动举办地江苏是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也被赋予了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光荣使命。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作为江苏保险业最大的市场主体,在助力江苏社会经济建设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会上,公司负责人系统介绍了相关模式和典型做法。
【/h/]服务“大国重器”,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h/]在7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寿明确并不断强化金融央企身份,将自身发展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大局。
【/h/]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中国人寿助力新生产力发展,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国有企业改革。通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投入约117亿元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参与长鑫科技的股权投资,支持长鑫科技在集成电路和芯片领域取得突破;认购40亿元中国人寿科技创新基金投资智能汽车、算法技术、先进制造、物联网等领域。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累计投入超3000亿元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h/]聚焦“两新一重”。中国人寿支持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存量投资超过5100亿元。其中,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通过中国人寿交通基金投资建设,助力大连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增资云南股权运营公司、支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为缺水地区振兴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h/]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积极安排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的投资项目。截至2023年底,累计服务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投资规模超过2.7万亿元,其中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投资规模分别为9000亿元、3600亿元和3700亿元,支持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投资规模分别为1500亿元、3800亿元和5700亿元。
【/h/]顺应“绿色发展”趋势,中国人寿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先后投资了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核汇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发电运营商;参与投资国内锂电池头部企业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底,绿色投资存量超过4600亿元。
【/h/]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一带一路”专属保险,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近600家中资海外企业提供海外保障,风险覆盖近100亿元。
【/h/]如今,中国人寿服务实体经济累计投入超过4万亿元,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主力军作用,为新优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黄金”动能,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h/]聚焦主业,坚守保险本源,织牢民生安全网。
【/h/]2012年国家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参与的商业保险公司。政策推出当年,就与青海省政府合作,为海南、黄南、果洛、西宁等地近230万城乡居民提供高额医疗保障服务。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大病保险项目超过200个,覆盖近3.5亿城乡居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以来,公司累计为1.1亿余人赔付1900多亿元。
【/h/]2016年国家开始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中国人寿在江苏、成都、广州、青岛、东营等地协助政府探索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服务实践。目前已开展70多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项目,覆盖全国16个省市3800多万人。
【/h/]充分发挥公司保险主业优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帮扶机制,为农村人口提供买得起、用得起、有意愿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有效降低了农牧民因病返贫的风险。截至2023年底,公司农业保险覆盖农村人口2.8亿人,提供风险保障30.7万亿元。公司推出的“乡村振兴保险”也成为唯一入选“全球第四大最佳减贫案例”的保险行业项目。
【/h/]2022年个人养老金试点正式启动,中国人寿积极参与其中。试点政策发布后的第二天,36个先行城市(地区)发布了所有订单。截至2023年底,累计完成订单11.9万单,业务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h/]与此同时,中国人寿积极满足政府“一城一策”版医疗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城市定制商业医疗保险。涌现出以江苏江宁幸福保险为代表的一批惠民保险项目,在保险覆盖率、覆盖范围和覆盖水平等方面成为市场标杆,聚焦民生医疗保障的痛点难点,通过保险撬动解决实现共同富裕中的突出短板问题。截至2023年底,“惠民保”项目超过120个,参保人数超过4000万人。
【/h/]多年来,为满足不同人群的保险保障需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断推进保险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特别重视老年人、妇女、儿童和“两新”群体的多元化保险保障需求。不断拓宽普惠保险产品体系覆盖面,加大“小额保”“银龄安康”“计划生育”“关爱女性”“学无忧”“新业态”等系列专属产品升级力度,持续发挥民生保障领域风险保障作用。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在启动新员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北京、上海、重庆等首批7个城市中的5个试点城市承担了项目,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h/]如今,中国人寿将公司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助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参与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针对多元群体,持续加强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普惠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努力做好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
【/h/]坚持“头雁”试点,以改革创新回应时代呼声。
【/h/]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1982年恢复寿险业务,还是1996年成立PICC人寿保险专业化经营公司,以及同年推出个人营销系统,中国人寿一直是中国保险业的领导者。
【/h/]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保险业率先全面开放,此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保险公司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两年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功在海外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的IPO,标志着中国人寿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h/]2007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监管体系的建立,保险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中国人寿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公司治理升级和营销业务转型。2008年以来,逐步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评价体系、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性选拔制度。2014年开始全面推进团队驱动业务发展战略。到202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销售人力已超过63万人,团队产能稳步提升,月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28.6%。
【/h/]2019年,加快转型、深化改革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丁鑫工程”为突破口,从理念到业务到组织和机制进行了系统升级。以集约化、智能化的运营体系和精准化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为支撑,推进“重价值、强队伍、稳增长、促科技、优服务、防风险”的经营方针,构建“一体化、多元化”的发展布局和市场化的投资管理体系。实现了释放机制活力、优化商业模式、强化科技供给赋能、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目标。这也使该公司一年内的总保费超过6000亿元。
【/h/]2022年以来,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寿以“八大工程”为延续,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寿险主业,推出党建引领筑基工程、人才建设强基工程、销售渠道强基工程、营销力量整合工程、客户经营金山工程、政企合作赢民心工程、老年生态康养工程、数字金融科技工程。
【/h/]在强化销售渠道工程下,中国人寿积极推进营销新模式布局,试点推进“种子计划”,打造“专业、有价值、融合”的理财保险规划师队伍,培育未来新动能。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已在8个城市开展试点项目。
【/h/]在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下,中国人寿加快养老生态建设步伐,坚持“让子女放心、让老人安心”的理念,遵循长期主义、以客户为中心、市场化运营、滚动发展四项原则,明确中国人寿特色养老生态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加强多元化模式供给,加快重点城市布局。2023年将新增7个机构养老项目和5种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以专业服务更好满足养老规划和保障需求。
【/h/]如今,中国人寿总资产超过6万亿元,内含价值超过1.26万亿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头雁”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凝心聚力。
【/h/]强化科技驱动,以创新赋能“服务好中国人寿”。
【/h/]自“科技助力全民生活”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进金融科技数字化,科技能力持续升级。率先提出并建成国内首个多活动数据中心,响应国家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2021年,作为金融行业首批试点单位,公司成为首家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信创数据库迁移投产的企业。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核心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创新,实现了100%核心业务系统的分布式架构改造,成功打造了全新的自主可控分布式云架构数字底座,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成绩。
【/h/]不仅如此,中国人寿通过科技赋能运营服务,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早在2015年,公司就开始实施“以客户为中心、以互联网为导向”的流程变革,到2022年,形成了公司的职能流程和端到端的流程管理体系。由寿险APP、官微程序和小程序组成的线上服务平台矩阵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的限制,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将客户从繁琐的线下流程中解放出来,让“简单”成为服务之本。
【/h/]通过加强内外部数据连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实现了从投保、核保、保全到理赔的智能化服务。2019年推出“重疾一日赔”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申请重疾赔付客户实现“先诊后赔”。2023年推出“理赔先付”服务,打破“先就医后理赔”的传统模式。并在多个省份试点“全程无人工理赔”,将原本以天为单位的理赔速度缩短至秒级,用“品质”筑起暖心保障。
【/h/]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95519连续20年被CCCS合同中心标准委员会评为“中国最佳合同中心”,并不断升级适老化服务,推出了适合老年客户的互联网应用程序——中国人寿敬老APP,推出了“一键接老”、“柜面老人专属陪护”、“特殊客户上门理赔”等服务。在2023年,它将提供老龄化服务。39996。89999999996
【/h/]如今,中国人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诉求,每年倾听客户声音超过1000万次,为客户提供“简单、品质、温暖”的国民生活服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赋能科技运营服务,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h/]传承红色基因,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h/]中国人寿坚持党的领导,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优势、发展优势、服务优势和竞争优势。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把贯彻落实* *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八个坚持”。将公司党建、改革和发展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并与业务相融合。持续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助推公司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完成,实现高质量发展。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任务和党员干部的终身任务。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截至去年底,全系统共有党员6万余名、党员1.8万余名,各级党组织5610个。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同步覆盖到哪里。
【/h/]赋能业务发展,党建助力实现公司治理现代化。中国人寿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保持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全面落实“偿二代”二期监管要求,严格落实“报银融合”系列新规,在发展中维护安全,在安全中促进发展。顺利通过合规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标认证,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持续保持A类,二代SARMRA评价得分位居寿险公司前列。加强廉洁金融文化建设,擦亮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底色。我们秉承财务向善的原则,先后启动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公益项目,包括健康新村项目、教育和医疗设施捐赠、因灾致孤儿童的关怀和支持、百校扶贫计划等。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一时间宣布帮助汶川地震中的所有孤儿,并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家政企业”奖。
【/h/]如今,中国人寿已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20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品牌价值超4500亿元。
【/h/]回望过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寿财险表示将做到加强党建、推进改革、防范风险“三个坚持”;实现稳健发展、价值增值、重视团队的“三提升”;强化优服务促融合降成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培育新动能,在服务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持续贡献“国民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