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资金支持,固态电池“国家队”要来了?
【/h/]据《中国日报》今日报道,中国将投资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中国一汽、SAIC、卫兰新能源和吉利在内的六家企业,或将获得政府的基础研发支持。
【/h/]多位知情人士证实,这一业内前所未有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研发。据悉,经过严格筛选,该项目最终分为七大项目,分别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h/]针对这一消息,获得支持的六家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他们的公司在上述项目中排名第一。另一家“入围”的产业链公司表示,“我们之前确实听说过这个项目,但我们没有具体信息。
【/h/]目前所有已经量产装车的固态电池实际上都是“半固态电池”,但由于成本高、内阻大等挑战,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商业化仍是一块“硬骨头”。
【/h/]不过,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并未停止。近日,国内多家车企相继给出了全固态电池的上车时间:
【/h/]例如,SAIC的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交付量产,并完成样机测试,能量密度将超过400w h/kg;广汽阿亚恩浩博也发布了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并完成了30Ah大容量全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6年应用于浩博汽车。
【/h/]在电池企业中,郭萱高新最近发布了能量密度为350 Wh/kg的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也在4月首次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从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来看,预计未来三年将逐步进入成熟阶段,真正开启量产进程。
【/h/]此外,今年1月初,“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召开,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迪电池、SAIC、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比亚迪参与其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伟指出,该平台旨在组织行业各方面共同努力,利用好新能源汽车市场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力争早日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
【/h/]▌】业界关注三大技术路线。
【/h/]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约60亿元的全固态电池研发”项目侧重于不同的技术路线。在业内主流观点中,全固态电池根据电解质不同可分为三种主要技术路线:
【/h/]聚合物电解质由基体和锂盐组成。基质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氧化乙烯,锂盐为LiPF6等。它具有安全性高、重量轻、容量大的优点。
【/h/]氧化物电解质可分为两种类型:晶体和玻璃态。前者包括钙钛矿型和NASICON型,后者包括LiPON型。就性能而言,氧化物在空气体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其离子电导率不如硫化物电解质。
【/h/]硫化物电解质也分为晶态和玻璃态,离子电导率高,但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差。
【/h/]此外,TrendForce补充说,有一种卤化物技术路线,它具有高耐压性、高能量密度和稳定的运行,但离子电导率低、成本高且电池倍率性能差。
【/h/]前沿技术的落地很难一蹴而就,全固态电池也不例外。这条被业界寄予厚望、被视为“最终技术”的路线,即使在R&D层面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果大多数固体电解质中的离子扩散速率与液体电解质中的离子扩散速率相差几个数量级,固-固界面难以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在突破这些科技难题后,我们将遇到产业化难题。”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曾毓群今年3月在谈到固态电池的挑战时表示。
【/h/]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技术的迭代转化,必然带来电池材料体系的升级。根据华鑫证券5月15日的报告,材料系统主要有四个升级方向:
【/h/]1)固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替代固体电池中的电解液和隔膜;锆、镧等材料有望受益于氧化物体系;锗将在硫化物体系中迎来新机遇;
【/h/]2)正负极材料:正极将更广泛使用高镍三元,并将逐渐向富锂锰基转变;负极将向硅基负极和锂金属负极演进;
【/h/]3)多孔铜箔:与传统电解铜箔相比,多孔铜箔可以提高固态电池的锂离子传输效率,增强循环,进一步增强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更适用于固态电池;
【/h/]4)铝塑膜:软包层压可提高固态电池的柔韧性,或为最适合固态电池的组装方式,有望带动铝塑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