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再升级 多家银行开展个人客户信息核查
“对于基本身份信息不完整的个人客户,我行有权依法对您的账户采取限制某些金融服务的管控措施。”近日,邮储银行发布关于个人客户身份信息核查完善工作的公告。
【/h/]据记者统计,除邮储银行外,青海银行、山西银行、广东兴宁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加大了对个人客户身份信息的管理力度。
【/h/]除了信息核查外,多家银行推出了“唤醒”行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宣布将对“睡眠账户”进行提醒。
【/h/]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治理个人客户身份信息,还是唤醒“沉睡账户”,都是为了有效清理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隐患,为金融安全筑牢风险控制防线。
【/h/]及时核实、更新和补充记录。
【/h/]“您留在我行的证件有效期即将到期。根据监管要求,我行将暂停您账户的基金交易服务。请到我行网点或登录手机银行及时更新证书相关信息。”这两天,林女士的手机上收到了工行发来的短信。
【/h/]据了解,林女士是用中国香港居民的回乡证开户的。当她收到短信时,距离证书有效期到期只有两个月了。“收到提醒短信后,我发现证书即将过期。我赶紧预约办证,然后我就更新了银行信息。”林女士说。
【/h/]除了注明证书有效期外,许多银行最近还对个人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验证。
【/h/]邮储银行公告称,自2024年8月起,在前期个人客户身份信息治理和业务限制的基础上,将对身份信息仍不完整或不真实或个人身份证件已过期且真实性存疑的个人客户进一步实施业务限制。
【/h/]根据公告,核实个人客户身份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居住或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件类型、号码和有效期。
【/h/]除国有银行外,城农商行也加入信息核查队伍,近期已有山西银行、宁夏中宁农村商业银行、青海银行等10余家银行发布公告。青海银行的公告称,对于公告后信息不完整的个人客户账户,将采取“不收不付”的交易控制方式。
【/h/]再次唤醒“沉睡账户”
【/h/]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银行“沉睡账户”提醒专项工作,历时一年。近日,多家商业银行再次大面积提示“睡眠账户”的隐患,帮助消费者了解自己银行账户的开立情况。
【/h/]根据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本轮提醒时间为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0月15日。
【/h/]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在公告中强调,账户提醒期间,银行不会要求消费者进行非柜面转账等涉及账户资金的操作,也不会发送“激活账户”“唤醒沉睡账户”等在线链接。请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不要轻信和点击陌生链接。
【/h/]自2023年10月以来,“沉睡账户觉醒”活动已启动7个月,并在多个地区取得了巨大进展。金融监管总局河北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河北地区银行机构累计提醒“沉睡账户”超470万个,成功唤醒账户近50万个;安徽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已成功触达消费者44.1万人,成功唤醒账户1.5万个,唤醒金额5976.8万元。
【/h/]银行风险管控持续加强。
【/h/]无论是个人用户信息治理还是“沉睡账户”觉醒,都表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意识逐步加强。
【/h/]“信息核查是促进银行风险管理的常规措施。”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该行对新住户开立信息核查标准的提高以及对电子欺诈和洗钱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促使银行推进存量个人客户身份信息治理工作。
【/h/]“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颁布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了对个人客户身份信息的核查步伐。”博通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除了安全考虑外,银行可以完善用户信息的验证和录入,这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用户信息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h/]同时,王蓬博认为,“沉睡账户”提醒专项工作不仅是为了防控反洗钱、反电子欺诈等金融风险,也是因为银行信用卡业务已进入存量时代。清理未使用的睡眠卡也有利于密集的银行业务。
【/h/]“央行发布的信用卡业务规范也要求银行严格控制睡眠信用卡的比例。”王蓬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