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可持续和数字技术成为关键词|圆桌热议
界面新闻记者|张晓云
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是* *金融工作会议做出的“五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解决当前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瓶颈和困难?如何推进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如何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6月20日,在“陆家嘴论坛2024第八次全体会议:构建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上,中外银行家和学者认为,构建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辅助。
匈牙利央行Laszlo VASTAG:像马拉松一样冲刺,而不是短跑。
匈牙利国家银行执行董事拉斯洛·瓦斯塔格(Laszlo VASTAG)认为,作为央行的监督者,建设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就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马拉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就像金融系统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在马拉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持之以恒,长期做出贡献。
他说,作为监管者,作为央行,作为政府主体,要对金融体系的包容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两大挑战:
第一,金融知识的普及。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至少在匈牙利,金融知识的普及还有待提高。将金融知识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与金融监管者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与政府其他教育部门有关,这对建立普惠金融体系非常重要。
第二,建设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化。从匈牙利的角度来看,在疫情期间以及各国为抗击疫情所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中,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获取。
他表示,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但也限制了一部分人对金融服务的获取。所以也要关注那些更依赖传统渠道的群体。
农发行钱文波:普惠金融可适度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惠表示,普惠金融是金融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提供的重要服务,因为市场机制无法自发解决,这体现了金融服务更广泛的可获得性和公平性。
在他看来,在追求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和地区往往并不完全符合普惠的目标,但整个金融行业却将其作为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动。两者并不对立,是一个很好的整合过程。
【/h/]惠表示,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就将服务重点放在三农重点领域的薄弱环节上,这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和责任使命的道路,概括为“四个注重”。
一是聚焦重点群体,完善农贷挂钩机制。二是突出重点,帮助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三是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发挥金融支农的主导作用。四是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重点,帮助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他说在惠及相关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同时,也要控制风险。“没有风险,但在普惠金融中要适度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交通银行任德琦:利用好数据或者数字技术是关键。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琦表示,构建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四个强化”,继续在普惠金融方面发力。
首先,加强数据赋能,提高融资可得性。第二,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融资便利性。第三,加强产品供给,增加居民收入,满足群众多样化经营需求。继续加大对基金、小额保险等低起点、中低风险、形式简单的理财产品的跟进,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加强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服务,主要围绕发展质量生产力新需求,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精创新”等重点领域,打造科技服务品牌。
他认为,要有效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质量,用好数据或数字技术是关键。无论是在乡村振兴领域,还是在过去制度覆盖较少的薄弱领域,最终都要依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区块链包括隐私安全技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精准触达。
渣打银行的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数字技术领域在中国潜力巨大。
渣打集团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表示,数字技术是中国极具潜力的领域。
他认为数字化和数字技术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的供应链更加稳固和完整。在合同签订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供应链中,对于中小企业和价值链中的所有主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步伐,连接国内外市场,实现互通。
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表示,技术平台上有很多新的尝试和试点项目,共同打造平台。同时可以在监管和法制框架下开展更多的合作和试点工作。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已经是很先进的国家了。可以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
穆迪评级全球副总裁:利用数字技术扩大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穆迪评级全球副总裁理查德·坎托(Richard Cantor)表示,中国不仅利用数字技术扩大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还帮助小企业获得更好的银行贷款。
他表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可以进一步帮助小企业获得资金,将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信用评级的基础,而不是传统的抵押品。
与此同时,Richard Cantor强调了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他指出,“要扩大金融风险,覆盖更多未得到服务的客户,这些服务必须合理公平地定价,这样这种脆弱性就不会爆发;监管也要透明公正。原来的数字领域缺乏监管,不够透明。现在市场机构必须采取新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限制人工智能金融服务咨询的风险传播。"
汇丰银行廖:商业可持续发展对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发展尤为关键。
汇丰银行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兼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廖表示,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发展的十年,也是新经济高速增长的十年,其间涌现出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
他说:“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是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指出,商业可持续性对于发展包容性金融体系尤为关键。建议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发展智慧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推动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
对此,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帮助增强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的信心方面,香港于2011年推出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突破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帮助银行更有效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用现有数据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推进智慧供应链金融,就是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提高整个产业链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
上海金高教授潘军:成熟的金融科技平台有助于金融普惠。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潘军表示,成熟的金融科技平台有助于金融普惠。金融科技的渗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也显著影响了他们的投资行为。
潘军的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应用程度高的人会更积极地参与风险投资。在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率相对较低的偏远地区,金融科技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金融科技平台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