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如何平衡?浦发银行张为忠:监管要对整体创新持支持、包容的态度
界面新闻记者|张晓云
6月20日下午,浦发银行董事长张卫中在陆家嘴论坛2024“全会七: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上表示,在数字金融的框架下,平衡金融、创新、监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监管要对整体创新持支持和包容的态度,鼓励创新,确定与创新相关的标准。
他认为数字金融是一个强项。数字金融就是用数字技术做金融服务和产品,改写金融服务产品,甚至颠覆金融服务的模式。创新是一种驱动力,会在数字金融的支撑框架下不断推动,从而连接展业和客户,这是供应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张卫中说,监管是控制力,它让创新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以确保创新的成本更低,尤其是确保可持续发展。
“金融就是血液,血液必须能够流向毛细血管,否则身体肯定会僵化,生病。金融是糖,在水里看不到,是甜的,多了会带来苦难。”张卫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能对金融没有清晰的概念,但你会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感受到它,这一定会倒逼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一方面,你有能力挖掘和接触客户,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要知道如何解决客户的需求,如何优化。”
他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既要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解决客户的需求问题,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齐头并进,并肩作战。
张卫中指出,现在数字金融技术发展非常快,黑脸田鸡模式一句话就能生成一个视频。在金融方面,一方面要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技术、各种领域应用的产品和服务呈现给消费者。因此,可能会出现几对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创新必须符合监管。“我们经常谈论创新。不可能每个监管都在创新之前。这是一个不断规范的过程。创新先行是否正确合规?有哪些风险,如何判断?金融本身控制风险,这个关系很难处理,必须处理。”
第二个关系是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关系。金融机构不应该单纯充当卖家,而应该考虑作为供应商给消费者的产品好不好。同时不能挖坑,不能有陷阱,不能超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压力的。当然,也需要依靠监管规则和标准的运作,相向而行,实现共同的目标。
第三个关系是效率与成本和质量的关系。技术的第一本能是提高效率。如何高效的发展和服务行业?比如张卫中,以前做一个客户的信贷业务,提交各种材料,然后看财务报表。可能要20天到一个月才能下来。现在通过数字技术每秒钟都有可能做到。申请贷款的话,可以通过后面的模型分析,直接给客户生成一个额度,就可以直接贷款了。同时可以批量通过千千的上千家客户,不会一蹴而就,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单个单位的工作成本大幅降低,触达能力和获客量大幅提升。
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张卫中表示,数据风险、模式风险、消费者相关权益风险、消费者安全、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就会看到监管的重要性,必须亮剑。亮剑不是人为的判断或主观的裁决,而是必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