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集团总裁赵鹏:数字保险创新重点是优化保险商业模式,用科技提升经营服务和风控能力
界面新闻记者|苗一伟
6月20日,在陆家嘴论坛“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全体会议上,中国PICC集团总裁赵鹏表示,数字保险的精准定价可能造成新的风险排除,数字金融治理的难点在于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赵鹏表示,总体而言,发展数字金融需要把握“三点”:数字金融发展的原点、数字保险创新的重点和数字金融治理的难点。
他认为数字金融发展的本源是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50.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为41.5%。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数字金融业态。
对于保险供给侧来说,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险保障。比如,创新开发共享经济保险、数字资产保险等新型商业保险,为数字经济企业新的风险需求保驾护航,升级优化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他表示,可以利用数字保险服务来防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如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外包等安全风险。比如数字化企业的云平台,无人驾驶汽车的车载操作系统,都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威胁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网络安全保险为代表的数字保险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协同防范新的技术风险,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和保障手段。
赵鹏表示,数字保险创新的重点是优化保险业务模式,利用技术提升业务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比如在降低风险方面,科技成为降低经济社会整体风险水平的重中之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从传统的单纯的灾后赔付转变为灾前预防预警、快速反应、精准理赔。自今年年初以来,许多南方省份发生了极端天气事件,包括暴雨、山体滑坡和洪水。但由于减灾服务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效果初步显现。以PICC P&C湖南分公司为例,与2008年相应的灾害相比,此次暴雨洪水造成的损失减少了40%以上。
最后,赵鹏表示,最重要的是数字金融治理的难点——兼顾效率与公平,让所有群体共享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他表示,数字金融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确实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保证公平性。传统保险经营的原则是大数法则,保险定价是大众化、公平定价,体现了“人人为我,人人为我”的风险分担本质。但在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大数据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可以采用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定价,实现“千人千险”。
他表示,在车险领域,如果每辆车都精确定价,虽然品牌和价格相同,但保费价格不同,有利于提高保险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保险覆盖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注意。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保险定价,可能导致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保费过高,可能无法通过保险转移风险,从而造成新的风险排除。
赵鹏表示,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把握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又要防止技术应用不当影响社会公平。特别是避免了大数据和算法的歧视,导致弱势群体因金融排斥而难以满足金融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坚持数字普惠金融,坚持金融向善,用数字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实惠、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服务。在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也能保证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