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抢滩”中国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前行
6月底,日本瑞穗金融集团表示,中国证监会已受理其在中国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如果获得批准,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子公司瑞穗证券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这是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抢滩”的最新例子。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高水平的金融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国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日益开放的金融市场也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积极投资会展业
1月,联博集团旗下外商独资企业联博基金获得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3月,首家新成立的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正式宣布展业;4月,证监会批准设立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外商独资券商增至4家...今年以来,许多外资机构申请设立新的券商,并扩大在中国的业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外资机构在中国积极投资和参展,反映出中国市场吸引力强,前景广阔。
根据近期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中国市场展望报告,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最新报告,上调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至5.0%,2025年为4.5%。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预计,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3%左右,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4.9%。安联基金总经理沈良认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和转型形势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h/]开放政策继续发挥作用。
外资机构加大布局中国市场的背后,是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推出六项政策举措,涉及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资金便利化、深化金融合作;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开发行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境内上市;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进一步吸引利用外资行动计划》,提出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准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业务范围。
从近期有关部门释放的一系列政策信号来看,中国将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机构开放,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的金融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水平,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凌涛近日表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李表示,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继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机构开放,研究放宽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项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
“一系列支持高水平金融开放的措施将使外国金融机构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说。
在智联招聘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中国日益开放的金融市场将吸引更多外资,为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