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多家上市公司斥资32.9亿元认购信托产品
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是上市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的信托理财产品数量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呈下降趋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内26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认购83款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32.9亿元。2023年同期,共有29家上市公司认购了115款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59.44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信托理财市场的整体谨慎态度。
年内认购信托理财产品的26家上市公司中,有18家公司多次认购信托理财产品。其中,郑丹股份、永安药业、百大集团等11家公司购买信托产品金额超过1亿元。具体来看,认购金额最高的是燕山科技,达到7.5亿元;其次是迪亚股份,认购金额达4.76亿元;网宿科技、锐奇、冰川网络认购的信托产品总额超过2亿元。
从预期年化收益率来看,上市公司认购的信托理财产品年内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3%-5%之间。其中,仅百强集团认购了“陕国投-兴市第2301096号高新控股03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去年同期有14款认购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其中杜南地产认购的“中原信托-卓悦2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8.71%。
对此,伊一信托研究员于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期限长、收益高的非标产品较少,叠加标产品收益率下降,导致信托产品竞争力下降。因此,目前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动力不足。
从投资期限来看,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赎回周期短的信托产品的频率明显增加。数据显示,上半年83笔交易中,有31只产品兑付周期较短。从信托产品名称来看,不少产品都包含“周舟隋欣”、“周舟成长”、“周舟凯”、“日利宝”、“添利宝”、“易慧7天”等字样。上述产品有各种赎回周期,如每个交易日可赎回或每周固定日期可赎回。如郑丹股份认购“恒信日新120号-日利宝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资6350万元,每个交易日开放赎回。
对此,田表示,短期产品流动性较好。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上市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快速赎回的短期产品,调整投资策略。
另外,数据显示,上半年83笔交易中,信托公司签约57笔,券商签约25笔,银行签约1笔。同比来看,2023年上半年,银行签约交易仍有6笔。
对于这一数据的变化,田认为,交易的签约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具体渠道。目前银行渠道的销售额越来越低,这与信托公司着力打造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有关。信托公司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销售成本,增强了销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