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规模逼近30万亿,存款“搬家”明显
界面新闻记者|韩宇航
界面新闻编辑|江一曼
7月刚过一周,银行理财规模再次上涨。
由于季末财务报表的回归,6月份所有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都迎来了下降。主要集中在6月的第三周和第四周,全月理财总规模减少6402亿元。但现在,就在7月刚刚过去的一周,理财产品规模迅速回升。据华西证券研究所统计,7月淡季后第一周,理财规模如期回暖,环比增加9242亿元,至29.66万亿元,基本回升至季前水平。
整体来看,最近理财规模扩张明显。季末流动性指标监管压力导致规模收缩是正常的。但今年6月,理财总规模仅减少6402亿元,远低于2020年以来的同期降幅。
2024年以来,诸多因素一直在推动银行理财规模的扩张。各大银行轮番下调存款利率,叠加监管部门规范通知存款、协议存款、禁止付息等一系列措施。存款搬家现象明显,“搬家”的存款流向了银行理财。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不到27万亿元,为26.80万亿元。
从规模结构来看,7月第一周新增9242亿元主要来自现金管理产品,环比增加4109亿元,至7.9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7月第一周现金管理产品贡献较大,但全年现金管理产品规模缩水不少。据华西证券统计,2023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多达85474亿元,而截至目前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仅为7.9万亿元。
华西固定收益研报表示现金管理理财规模未来增长有限空。一方面,根据监管要求,现金管理产品规模持续增长受限空,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大幅提高上限。另一方面,现金管理产品业绩的持续下滑也给渠道端带来压力,从而限制了现金管理产品规模的增长。
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近一个月全市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87%,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人工付息的禁令和存款利率的下调,使得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业绩难以快速回暖。
【/h/]近日,某金融监管局向辖内信托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特别提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知称,部分信托公司为现金管理类理财提供通道,非法投资低评级债券,非法嵌套投资存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一规定的收紧会影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其实不仅仅是现金管理理财。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场开放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产品)近一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81%,环比下降0.44个百分点。
存款利率下调,禁止人工付息,债市资产荒持续...种种因素叠加限制了理财产品的资产端收益。这也使得理财资产负债收益不匹配的矛盾持续存在。截至6月中旬,仍有55%的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在3%以上。
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大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区间在2.6%-2.8%之间。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灵活性不高,会建议投资者选择利率浮动的定期存款,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对于接下来的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要做好净值波动的准备。《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中提到的四类违规业务中,有三类是为了平滑理财产品净值。“下半年,固定收益类开放式产品的波动可能会比以前更剧烈。”该人士表示。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玉也在研报中表示,今年是机构规范的“大年”。在机构投资形成新常态之前,部分理财产品的规模和业绩可能会经历短期阵痛。但从长期来看,会促进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向更稳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