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保险保费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速超40% 借力资本市场拓宽灾害风险分散渠道

ze10个月前默认981

近期,中国南方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湖南、广东等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灾情牵动人心,巨灾保险关注度持续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迅速,2014年至2023年巨灾保险费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巨灾中承担的损失补偿比例也持续提高。但客观而言,我国巨灾保险的覆盖面和金额仍需不断提高,应努力建立多层次的巨灾保障体系,完善多元风险分散机制,特别是要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拓宽巨灾风险分散渠道。

保险业的积极行动

面对灾难,保险业积极行动起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保险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保险机构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接,体现行业责任,主动做好保险服务工作。”“对于受灾地区,要畅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优化服务流程,加快理赔和预赔速度,做到全额赔付、快速赔付、合理预赔。”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7月5日晚,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

灾情发生后,保险机构迅速行动。记者获悉,PICC P&C迅速开通绿色理赔通道,简化理赔流程,加快水稻生产赔偿。截至7月6日15时,PICC P&C岳阳分公司已赔付民生农险赔款600多万元。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华财险等保险公司也纷纷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理赔服务工作组。如中国太保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机制,开通灾害理赔绿色通道,做到全额赔付、快速赔付。

事实上,今年以来,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保险业积极发挥了灾前预防、灾害救助和灾后理赔的作用。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披露的数据,保险业全力应对南方暴雨灾害。截至6月23日12时,相关地区保险机构共接报1.84万起,报损6.19亿元。

保费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广,灾害风险高。根据应急管理部披露的数据,12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600亿元。保险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中再保险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周俊华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各地政府根据区域特点,陆续探索符合当地风险保障的巨灾保险。到2023年,广东、广西、山东等19个地方根据当地灾害特点和保护需求,陆续建立了地方巨灾保护制度。从保费估算来看,我国巨灾保险年保费规模已超过10亿元,2014年至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和保费的提高,巨灾保险承担的损失赔偿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周军华介绍,2008年汶川地震,保险赔付金额仅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0.2%,而2021年河南强降雨灾害,保险赔付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超过10.0%,保障程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保险深度和密度的增加,涵盖地震、台风和洪水的财产保险和工程保险的风险敞口不断上升。据行业统计,2022年底保险承保的地震、台风和洪水风险敞口分别达到80万亿元和136.3万亿元,2014年以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2%和10.6%。

从巨灾保险的覆盖面和程度来看,以住宅保障为例,2015年,中国城乡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成立;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财政部发布《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房巨灾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明确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扩大巨灾保险责任,以城乡居民住房及室内附属设施为保障对象,在破坏性地震的基础上,扩大保险责任增加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二是提高基本保额,将巨灾保险的基本保额提高一倍。三是支持发展商业巨灾保险。

商业保险公司也积极参与巨灾保险业务。例如,据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介绍,其巨灾保险产品覆盖面不断提升,参与地方巨灾保险项目从2021年的8个增加到2023年的25个。

保障缺口仍需弥合。

虽然巨灾保险保费快速增长,其在灾害和事故中承担的损失补偿比例持续增加,但客观上我国巨灾保险的保障缺口仍然较大,需要继续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提高保障程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李近日表示,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重大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有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

“虽然近年来我国巨灾风险机制初见成效,损失占比逐步提高,但总体改善速度仍较为缓慢,仍需不断缩小保障缺口。”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院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告诉记者。

邱剑表示,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多,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对巨灾保险的需求很大。但是,目前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和体系不完善,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他认为,拓展我国巨灾保险体系,需要加大巨灾保险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担机制,丰富巨灾保险产品体系。

同时,建立灾变模型也很重要。邱剑说,巨灾模型相当于巨灾风险管理的“芯片”。要加强巨灾风险数据建设,逐步增加巨灾保险产品供给,不断缩小保障缺口。

探索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渠道。

巨灾风险的一大特点是损失巨大。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巨灾保险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散机制,特别是要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拓宽灾害风险分散渠道。

近年来,我国大力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不断探索发行巨灾债券。2015年,中华财险作为发起人,利用特殊目的载体(SPV)在百慕大发行了首只巨灾债券,实现了保险与资本市场对接的重大突破。2021年在中国香港成功发行巨灾债券。这些探索丰富了巨灾风险资本市场的分散渠道,进一步完善了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

巨灾债券通过发行收益与规定的巨灾损失挂钩的债券,将保险公司的部分巨灾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巨灾债券等新型风险转移方式拓宽风险分散渠道,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增强行业巨灾风险承受能力。

周俊华表示,我国巨灾债券的发行同时涉及保险、证券及相关行业,发行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和行业实践,形成政府和市场合力,不断提高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灾害管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灾害管理必须系统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进一步推动巨灾保险与国家灾害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灾害风险的科学防范和管理。

相关文章

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助力光大银行“ 阳光惠生活”APP焕新升级

11月30日,光大信用卡“阳光惠生活”APP 8.0新版正式上线,银联中国银联快捷通在线支付平台同步完成。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蔡雪峰、中国银联首席产品官丁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 蔡雪峰表示,...

平安产险于都支公司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宣讲会

  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切实保障农民朋友的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近日,平安产险于都支公司在于都县梓山镇、黄麟乡、沙心乡、盘古山镇、靖石乡、禾丰...

民生银行与阿里云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

5月24日,中国民生银行与阿里云公司签署联合创新协议,并举行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新金融行业总经理张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出席签约仪式。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在金融级云原生和...

道不尽的感谢!为“南昌惠民保”点赞

2023年12月21日上午,中国人寿进贤支公司收到了一面沉甸甸的“锦旗”,上面写着“真心爱民护民,理赔服务温馨”,这是宋女士的爱人对王理赔服务的认可和肯定。 宋女士因为结肠癌,长期在南昌治疗。高昂的...

“瑞众人”精神:拼搏之姿照亮金融报国新征程

  2024年夏,在巴黎奥运会举行期间,瑞众保险不仅见证了体育竞技的巅峰,更在瑞众人心中点燃了奋斗的火炬。瑞众保险以“中国红·瑞众蓝”为底色,与中国健儿同频共振,秉承“金融报国、金融向善、金融为民”...

平抑资金面波动 央行灵活有效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8月12日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8月12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745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6.7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净投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