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债基吸金 基金经理谨慎情绪升温

ze10个月前默认920

近日,中银基金、中欧基金、德邦基金等公募机构集体披露旗下债券基金产品2024年二季报。在权益市场持续震荡、债券市场持续牛市的背景下,今年二季度不少债基吸金趋势明显,基金公司自购债基的情况也频频出现。

据知情人透露,一方面,“债牛”背景依然存在;另一方面,4月禁止人工付息后,存款搬家效应明显,债基也从中受益;此外,在利率下降的趋势下,居民存款不断寻求具有安全边际的资产,债基越来越受青睐。

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定运行,7月份以来,人民银行陆续公布了借入国债、临时逆回购操作等措施,引发了债券市场的调整。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央行旨在引导长期利率中枢阶段性提升,债券市场吸引力可能阶段性下降,市场情绪短期可能承压。但是,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如果市场对短期政策反应过度,可以从中挖掘新的投资机会。

部分债基规模大增。

最新的二季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中银纯债、中银中短期债券、中银向辉债券、中欧汇利债券、中欧纯债(LOF)、中银中高等级债券、中欧中短期债券发起、德邦景益债券等债券基金均增持了10亿份以上的基金份额。

其中,中银纯债是已披露的债基中二季度新增资金份额最大的产品。截至二季度末,其基金份额数为148.87亿份,比一季度末增加82.31亿份,其中分别新增7.66亿份、10.51亿份和64.14亿份。

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中银基金此前发布公告称,自4月23日起暂停接受单个基金账户单日或累计超过2亿元(不含)的申购、转换及定期定额投资申请。

今年二季度,中行中短期债债券新增基金份额超过60亿份,其中A份额和C份额分别增加42.19亿份和20.42亿份。中银向辉债券、中欧惠利债券、中欧纯债(LOF)二季度新增基金份额也超过20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中银基金分别于4月23日和5月10日申购了中银向辉债券和中银稳健汇短期债债券两款产品,交易份额分别为3907.52万份和4214.18万份,累计交易金额为9000万元。此外,中国银行的中高等级债券也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认购。4月18日至6月10日,一家机构投资者认购该产品4.48亿份,占二季度末基金份额的17.85%。

短债基确定性高。

面对二季度债基的大幅“吸金”,德邦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夏金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可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整个“债牛”背景依然存在。二是4月份开始禁止人工付息后,存款搬迁效果明显。相关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存款减少3.92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加2万多亿元。债基的大量增加也得益于此。第三,在当前市场投资回报率低、存款利率低的背景下,居民存款寻找有安全边际的资产,银行理财、债基成为首选。

作为债基的重要配置力量,上海某公募机构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机构对债基的整体配置较为平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其中,部分机构资金充裕,会选择继续购买债基来满足配置需求;还有一些机构出于自身投资或获利回吐的目的,赎回了债基。整体来看,机构偏好稳健的债券类别,包括利率债、金融债和高等级信用债。

“目前整体收益率已经达到历史极值,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在机构端配置债基就像买一篮子债券。同时,债基有很好的赎回机制。在当前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债基具有相对更高的配置价值。”结合目前的市场情况,夏金涛认为,短期债基的确定性相对较高,但如果机构能够承受相对较高的波动,拉长时间,中长期债基也是不错的选择。

展望后市,北京某公募及固定收益研究员表示,债券市场表现出的收益率曲线“下行冲动”与人民银行反复强调的长期收益率“合意点”之间的矛盾,可能导致资金涌向相对确定的短期资产,曲线将进一步陡峭化。

“目前来看,即使是今年四季度,对汇率稳定的需求也可能是货币政策面临的一层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利率的进一步下行空。考虑到人民银行层面的汇率约束压力,以及短期国内政策空和长期利率下降空之间的硬约束,游戏性价比较低,配置仍以中短期为主。”夏金涛说。

短期市场情绪或压力

今年以来,长期利率快速下行,人民银行多次发声,希望对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进行管理。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定运行,7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公布了借入国债、临时逆回购操作等措施,引发了债券市场的调整。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及其团队认为,这些措施客观上可能会对微观主体的政策预期和风险偏好产生一定影响,对债券和权益市场都有一定影响。

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长债利率持续下行主要是近两年资金大量流入债券市场所致。2023年以来,经济曲折复苏,社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高收益资产减少。与此同时,城投债在债转股压力下信用风险降低,同时发行收紧,市场出现新一轮“资产荒”。2023年以来,公募、银行、保险等机构加大了对债券的配置,大量资金流入债券市场。随着债券市场投资热情的上升和利率的持续下行,一些机构采取了旷日持久的策略来追求更高的收益,导致长期债务利率下降尤为明显。

“中国央行的借款以及后续可能的抛售操作,可能引发长期利率中枢的阶段性升级。”海通证券研究所预计,债券市场吸引力可能阶段性下降,短期内市场情绪可能承压。

在广发证券郭磊团队看来,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6月底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仍强调“要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努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如果市场对短期政策反应过度,可能会出现超调。对于资产定价来说,下半年的经济基本面相对更为关键。

展望后市,德邦基金表示,利率债方面,人民银行进行了临时性的正、逆回购操作,目的是平抑资金价格变动,更精准地调控流动性。在支持性货币政策基调下,资金利率中枢大幅上行的可能性有限。德邦基金建议短期谨慎,在低利率时适当减仓。

信用债方面,德邦基金预测,短期内中国央行的操作仍可能影响债市情绪,但在资产负债表回归、规模回暖的情况下,信用债中短端品种收益率可能相对稳定。目前还没有看到基本面的反转,上涨趋势的可能性较低,但短期内继续下跌的空区间相对有限。预计震荡为主,信用债票息仍存。同时可以关注长期永续债和一些流动性较好的实体在债市波动中的交易机会。

相关文章

中信银行南昌铜锣湾支行开展“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主题宣传活动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为提升现金服务水平、优化现金使用环境,中信银行铜锣湾支行近日组织策划了“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系列宣传活动。   铜锣湾支行工作人员走进商户、走进街道,开展整治拒收人民币...

2379亿元 增发国债第一批资金预算下达

据新华社12月18日消息,财政部今年四季度发行国债1万亿元。日前,财政部已下达第一批资金预算2379亿元。 专家认为,万亿国债将在年底和年初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增量资金。为了巩固和加强经济复苏的积极趋势...

投资收益回暖 多家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

  截至10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全部披露完毕。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8万亿元,同比增长5.79%。   此外,近...

央行部署做好“五篇大文章” 将再贷款优惠政策精准传导到各重点领域

【/h/]近日,人民银行召开做好金融五大文章座谈会,贯彻落实* *金融工作会议总体安排,交流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h/]会议认为,近年来,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科技...

银行业半年报透视∶“快慢”之间蓄力做强

银行业半年报透视∶“快慢”之间蓄力做强

  刚刚披露完毕的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中,一些数据变化耐人寻味。一方面,银行总资产增速明显放缓,不再一味追求扩大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对实体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大家人寿为老年群体提供长期稳定的医疗保障

大家人寿为老年群体提供长期稳定的医疗保障

  在国家深化医保改革、构建“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多层次保障体系的背景下,居民对高品质医疗服务和多元化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凸显。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保险业新“国十条”号召,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