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2.0”来了!个人额度升至最高300万元,“货架”产品更齐全
界面新闻记者|曾凌俊
备受关注的跨境财富管理2.0版本即将发布!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等部门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财富管理试点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期待已久的“跨境财富管理2.0”即将上线。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与之前的修订相比,此次修订在投资者准入条件、参与机构范围、合格投资产品范围、个人投资者额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跨境理财通”的升级主要体现在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扩大合格产品范围、提高投资者个人额度三个方面。这将提升“跨境财富管理环节”下的展业空,提升投资者参与的活跃度。
首先,降低投资人的准入门槛。内地投资者参与“南向通”业务的门槛由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的“五年”降低为“两年”。同时增加“本人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作为家庭金融资产准入的备选条件之一。
王丹表示,“跨境理财”门槛的降低,意味着目标客户群体的扩大。特别是随着投资理财领域“Z世代”年轻人的出现,将缴纳社保或个税的起征点由5年降低至2年,将提升“跨境理财环节”空下的展业。
二是适当提高投资者个人额度。将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度由100万元人民币提高至3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个人同时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参与试点,两个渠道分别有150万元的额度。
“提高个人额度最重要。100万元对某些群体来说可能不够,但现在提高到了300万元,增强了吸引力,特别是今年香港市场的一些产品,需求更大了。”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第三,以多种方式扩大“跨境财富管理”业务试点范围。一是扩大参与机构范围。加大证券公司参与试点力度,明确其参与方式和相关业务安排。二是扩大合格产品范围。在“北通”投资产品范围内,增加内地销售银行人民币存款产品。同时,将“R1”至“' R3 '”风险等级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范围扩大至“R1”至“' R4 '”风险等级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包括商品期货基金。
2021年,跨境财富管理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开展,近两年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参与跨境理财业务的粤港澳个人投资者达6.29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出86.58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影响理财第一期试点“积极性”的主要障碍包括跨境销售限制、投资产品种类少以及单个投资者100万元人民币的限额。
根据普华永道最近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研究报告,大湾区的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一直呼吁在理财通的下一阶段增加个人投资金额,拓宽适销对路的投资产品范围。
王丹表示,“跨境理财通”的接入还仅限于大湾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疲软释放了大量资金,国内资本市场短时间内无法消化,也无法设计出合适的个人理财产品。
汇丰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我们欢迎最新征求意见稿提出降低南向通投资者准入门槛,提高个人投资额度,扩大北向通部分合格投资产品范围。待优化的措施将为更多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表现和个人风险偏好更灵活地配置资产。此外,拟议的新措施将进一步增强跨境财富管理通作为该地区居民跨境投资渠道的吸引力,并加快其业务规模的发展。我们正在积极研究细则,为‘跨境财富管理’的新机遇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