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们为什么不爱理财了?
上市公司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下降超过30%。
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注:此处“理财产品”按Wind分类,既包括结构性存款等存款产品,也包括银行理财、券商理财、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下同)认购金额为9787.13亿元。与2018年相比,这一数据下降了45%左右。
是什么触发了上市公司财务偏好的变化?钱去哪了?
1。金融认购规模同比下降近35%。
与往年相比,2023年无论是a股上市公司认购的理财产品数量还是总认购金额均大幅下降。
Wind数据显示,2023年持有理财产品的a股上市公司为1149家,比2022年的1448家少了299家;共持有理财产品14772款,认购金额9787.13亿元,较2022年分别下降27.6%和34.75%。
看时间线,2019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热情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在2023年表现出更明显的变化。Wind数据显示,与2018年相比,2023年a股上市公司理财总认购金额下降约45%。
(来源:Wind数据)
其中,即使是风险系数较低的理财产品,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Wind数据显示,与2022年相比,a股上市公司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同比下降约33%,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同比下降约53%。
这背后是上市公司委托的部分投资标的收益率下行。
以存款为例,自2023年12月22日起,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相继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这已经是2023年存款利率第三次下调,被视为2016年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降息。
银行理财产品方面,全面“净值化”改造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波动区间有所加大。与此同时,2023年底,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宣布下调旗下各类产品的业绩基准。
“随着资管新规对非标资产配置比例的限制和净值管理的要求,收益较高的非标资产投资受到资管新规的极大限制;此外,作为理财产品的主要底层资产,10年期国债目前收益率为2.65%,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明显加大了银行理财投资压力;收益更高的资产荒开始加剧。”溥仪标准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降低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的趋势似乎还在延续。根据部分上市公司近期对2024年委托理财的规划,很多公司2024年委托理财上限低于2023年。
比如蓝帆医疗(002382。SZ)公布,2024年理财产品累计购买总额不超过3.7亿元,较2023年下降1.45亿元;新奥股份(600803。SH)宣布将每日最高余额从2023年的53亿元下调至2024年的45亿元。
二是上市公司闲钱少。
为什么2023年上市公司理财产品认购规模会大幅下降?从资金来源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委托理财的资金来源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暂时闲置的现金,多为上市公司财务部门预估,在满足日常资金周转后,为提高资金利用率而进行的企业理财;另一种来自募集资金,有的是因为部分资金已经先行投入上市公司募投项目,IPO募集资金闲置,有的是因为超募而闲置。
经过梳理发现,2023年上述两家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来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Wind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两市5331家上市公司中,有2221家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为正,其余3000家公司现金流量净增加为负,这些上市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正在萎缩。
去年同期,有2397家上市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正在扩张。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2330家上市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正在扩大。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层面现金净增加规模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下降。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另一常规来源——募集资金规模在2023年也有所下降。IPO层面,2023年首发313家,融资3565.39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融资11.39亿元。2022年发行428家,融资5868.85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融资13.71亿元。
(A股IPO年报数据)
增发层面,2023年共有331家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募集资金约5789.51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17.49亿元。2022年共有355家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募集资金约7229.28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20.36亿元。因此,无论是IPO募资还是增发募资,2023年上市公司的募资规模也将较往年有所缩减。
一位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咨询业务的人士指出,从他接手的咨询项目来看,从2022年底开始,就能感觉到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不光是内资,外资也不如以前了,生意稍微好一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2.8亿元,同比下降4.4%。
“当资金总量减少时,公司可能会选择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运营中,比如新业务线的拓展。”某民企财务负责人指出,不排除部分公司因为业绩不好等原因,不得不减少用于理财投资的资金。
第三,急于求稳。钱都投在哪里了?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狭义货币(M1)余额6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此时,M2和M1增长率之间的“剪刀差”升至8.7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高。
“从货币结构来看,企业资金的激活程度明显不足,”财通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以来,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从1月份的4.7%连续下调至10月份的-3%,明显低于10%左右的定期存款增长中枢;从分布来看,企业活期存款占比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财通证券研报进一步指出,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修复预期缓慢,对流动性管理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央行在一季度金融统计发布会上提到,在金融机构存款产品日益丰富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加强了存款资金管理,持有的需求相应减少。
在上市公司“余钱少”、流动性管理更加谨慎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认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部分产品明显受到青睐,认购金额大幅增加。
【/h/】以一直备受青睐的结构性存款为例,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上市公司认购该类产品金额达6586.74亿元,占总认购金额的67.3%,较2022年的65%进一步提升。2018年至2021年,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占比分别为42.49%、58.88%、62.78%、63%,呈逐年上升趋势。
拿亿纬锂能(300014。以2023年理财产品数量和认购金额均位居a股上市公司前列的SZ)为例。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在结构性存款上投入了更多资金,认购金额达到205.45亿元。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需要的资金越多,越稳定。企业一直倾向于购买结构性存款,比普通定期存款收益率更高,风险更低。”某股份行对公客户经理表示,近年来,受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企业对资金安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态度趋于谨慎。
此外,信托产品的认购金额也有所增长。Wind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认购的信托产品较2022年的167.78亿元增长约22%,至204.9亿元。
不过这和上一年基数低有关。Wind数据显示,2022年之前,上市公司信托认购金额约为200亿元至300亿元,2021年达到315.41亿元,2022年大幅下滑,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
“资管新规后,一方面由于非标投资限制,收益有所下降,尤其是信托产品;另一方面,在净值化转型下,‘断交’间接增加了公司持有部分产品的风险。”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此前指出。
显然,“稳”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而且这种趋势近年来一年比一年明显,并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