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小银行上调短期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总体调降已成趋势
在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正在开启“全面降息潮”。新年伊始,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纷纷加入下调存款利率的队伍。而部分中小银行出于“开门红”等原因,逆势上调短期存款利率,呈现“远降近升”的态势。
专家认为,目前部分中小银行仍面临吸收存款的压力,上调短期存款利率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快速吸引资金到位。但总体来看,存款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已经成为趋势,这种行为大概率难以长期持续。银行调整存款利率要符合自身实际经营状况,比如自身负债情况,净利率差。中小银行需要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发挥地域优势,更好地满足区域市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资产负债良性循环。
存款利率“远降近升”
近日,汝南农商行宣布上调定期存款利率。与2023年1月该行存款利率相比,其3个月和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从1.40%和1.65%上调至1.50%和1.70%,但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从2.25%、2.70%和3.30%下调至1.90%和1.70%。
对存款利率采取“远降近升”的调整策略并非个案。新野农商行表示,1月11日至3月31日上调定期存款利率。与2022年12月末相比,该行三个月和六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从1.40%和1.65%上调至1.60%和1.80%,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从2.25%、2.70%和3.30%下调至2.10%和2.30%。
此外,桐柏农商行、寿阳农商行、广灵农商行、祁县农商行、新郑农商行、辉县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近日也宣布上调定期存款利率。有银行表示,活动时间为1月初至3月底。
或者很难长久
事实上,商业银行正在进入“全面降息潮”。2024年初,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加入下调存款利率的队伍。此前,六大国有银行和近20家股份制银行已完成定期存款利率下调。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利差压力,紧随大型银行之后跟进调整存款利率是必然选择。对于中小银行逆势上调存款利率的现象,邮储银行研究员楼彭飞表示:“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目前,一些中小银行仍面临吸收存款的压力。提高存款利率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收存款。”
楼彭飞认为,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调整存款利率,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一般来说,存款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中小银行大多不是全面上调存款利率,而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上调。逆势上涨的大概率难以长期持续。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是大势所趋。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3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明显加速,主要是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商业银行净息差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存款的定期化趋势,其次是企业和居民的风险偏好下降。
对于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积极影响,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净息差,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通过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传导至贷款端,降低LPR报价,从而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行;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我国利率中枢水平将进一步下降,有助于推低无风险利率,扩大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盈利。
“旺季期间,一些中小银行正在积极筹备‘开门红’活动。存款利率有升有降,反映出国内存款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这是正常现象,但前提是国内存款市场维持正常的竞争秩序。”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说。
在周看来,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应符合自律组织的要求,并与负债、净利率差等银行实际经营状况保持一致。中小银行需要加快完善内部治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发挥区域优势,深耕区域市场,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区域市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资产负债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