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势力”再超广东,谁是年度“黑马”?
2023年即将翻身,到了库存区角逐a股市场的时候了。
过去一年,a股新增公司313家,IPO整体节奏较前三年有所放缓。这些企业最初融资3565万亿,仅相当于2022年的60%。
从省份来看,IPO企业增加最多的是江苏,有58家。虽然总量还有近200的差距,但增幅已经超过了常年总量第一的广东。如果再考虑退市企业,浙江(45家)在绝对值上也领先于广东(38家)。
安徽重庆上演励志故事。两个省一个追杀多年,一个蛰伏多年。到今年年底做了一次盘点,两家都进行了反击,改变了固化多年的排名顺序。
从城市来看,IPO企业增幅达到两位数的城市只有5个:上海、深圳、北京、杭州、苏州。拥有上市公司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都比过去明显下降。
最后一个交易日已经收盘,大盘最终未能收复3000点。虽然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但并不妨碍各省市不断为优质公司IPO营造环境,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首先,增量收缩
疫情三年后,每年新IPO公司数量仍能达到400到500家的水平,但2023年只有313家,各省IPO速度都有所放缓。
与2022年相比,a股市场三个“龙头”省份的增量几乎“对折”。2023年,广东新增51家,江苏新增58家,浙江新增47家。
从增量来看,常年占据第一的广东这次不如江苏。笔者梳理了近7年的数据发现,这是继2018年、2020年之后,广东第三次落后于江苏。
从总量上看,广东上市公司872家;浙江突破“700”大关,达到701家;江苏有689所,离“700”又近了一步。年末“龙头”省份总量形成“8、7、6”的梯度格局。
浙江是继广东之后第二个拥有700家a股上市公司的省份,总数从600家到700家不等,仅用了两年时间。
分析其构成可以看到,浙江新增企业登陆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北交所的超过100家,占比超过70%。而且这些企业中有93家民营上市公司,约占89%。
除了领先省份的增量“打折”,其他省份也在缩水。涨幅超过两位数的省份只有8个,约为前两年的2/3;新增云南、贵州、海南、西藏、青海5个省份,比往年多。
从总量来看,上市公司超过100家的省份有12个,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福建、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河南,从2022年开始保持不变。因为全年共有46家企业退市退市,云南、青海等2个省份总量不增反减。
第二,暗中努力
总有一些省份在暗地里努力提档。也就是说,前两年的播种浇水,现在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这些省份的代表是安徽和重庆。
安徽目前有175家上市公司。总排名从2022年的全国第九位升至第七位,超过四川和福建,晋升至历史最好位置;2023年增量排名也是全国第七。
快速发展与安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有关。安徽提出建设“七大强省”,科技位列第一。与此同时,安徽也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十大新兴产业中有7个产值超过1000亿元。
当新兴产业向上发展时,越来越多的本土科创企业被资本市场看到并赋能。
根据wind金融终端提供的数据,对安徽2023年新增13家企业进行分析。其中,12家企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5家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5家企业登陆科技创新板,1家企业登陆北正。从这些组成部分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显示度非常高,上市公司的科技特色也相当鲜明。
如果回溯几年,可以发现安徽企业早已“加速”走向资本市场。2020年是IPO的“大年”。在全国共有432家新股发行的背景下,安徽当年新增23家新股发行。按照增量排名,一直徘徊在第10名左右的安徽突然升至第6名。
之后的两年,2021年和2022年,安徽也出现了两位数的涨幅,今年势头不减。只有当潮水退去,它才在人群中显现。
企业上市不是一件很快的事情,从辅导备案到上会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既有企业的发展,也有地方政府的推动。安徽得益于较早的酝酿,重庆也是如此。
过去十年,重庆上市公司数量每年都保持在5家以下,甚至2013年、2018年都是零。
但在2023年,重庆取得了突破——新增9个,超过了总量接近的天津,从2022年的全国第18位晋级到第2位,与河北并列第16位。
这9家新企业中,科技创新板2家,创业板4家,北交所2家。根据wind金融终端的数据,9家企业中有8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5家为专精特新企业,也凸显了科技特色。
其实在2021年之前,科技创新板和区域竞争激烈的重庆的分数一直尴尬到零,直到2022年才打破僵局。当时笔者已经梳理了重庆近年来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努力:重庆打破僵局,向郑州、东莞、泉州施压。
2018年以来,重庆本土企业上市步伐加密加速。培育的重点是先建“池”,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挖掘存量;然后解决“不能上学”、“不愿意上学”、“不会上学”三大问题;同时,要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挖掘科技创新的“幼苗”,以期推动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升级。
从今年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前几年的酝酿已经初见成效。
第三,科技含量
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已达5335家。自2019年科技创新板开板、2022年北交所开板以来,近年来新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从上述趋势图可以看出,2018年新上榜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占24.76%,“专业化、创新型”企业仅占21.9%。
后来这两类企业的比例一路走高。到2023年,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比例将达到93.29%,“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比例也将达到47.6%。
在国家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背景下,登陆资本市场为这些优质企业提供了多渠道的便利。
以最初的筹款为例。在过去的一年中,313家新上市公司的首次募资总额为3565亿元。
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的企业首发筹资规模属于“第一梯队”,分别为587亿元、575亿元、541亿元、442亿元,远远落后于各省份。据统计,这四个省份的IPO募资总额约占全国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