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刷新“进度条”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落地
【/h/]自1月相关部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议以来,各地陆续向商业银行推送项目“白名单”,商业银行密集出台行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对接合作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等,推动融资尽快落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15家银行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披露相关工作进展,部分项目贷款已落地。
【/h/]分析人士表示,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各地“保楼房交付”工作的顺利实施。从长远来看,融资协调机制扶优限劣、精准发力,对于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h/]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h/]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已有26个省份的170个城市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已提交商业银行,涉及3218个项目,商业银行已向27个城市的83个项目发放贷款178.6亿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15家银行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披露相关工作进展,部分项目贷款已落地。
【/h/]商业银行提供的融资额预计将迅速扩大。例如,自1月底收到第一份清单以来,建行已对接2000多个项目,批准近100个项目,批准200多亿元投入运营。中国银行已推动审批超过110个项目,总金额约550亿元,其中75个项目已获批准,总金额近400亿元。
【/h/]从各地披露的“白名单”项目主体来看,既有龙湖、万科、金地等龙头房企,也有碧桂园、金科等危化房企。协调机制还高度重视满足民营房企的融资需求。其中,民营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占农业银行协调机制主要贷款项目的80%以上。
【/h/]“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启动对我们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某国有银行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业对此项工作热情很高,该行正在按照规定梳理评估项目,推动项目落地。
【/h/]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认真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对已投产项目加强投后管理,确保资产质量;二是对于已批准的项目,与客户沟通落实审批条件,按需发放贷款;三是对于对接过程中的项目,配合客户加快进度,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h/]推动“保底楼”项目竣工交付。
【/h/]近两年部分房企存在债务违约风险,部分在建项目逾期难以交付。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利于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保教楼”项目的竣工交付。
【/h/]据了解,“白名单”项目的筛选条件须完全满足多项要求,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建项目,包括可短时停工但资金到位后可立即复工的项目,且能竣工交付;房地产开发项目有与融资金额基本匹配的抵押物或抵押担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已明确申请贷款的主办银行,并接受贷款资金的封闭管理。
【/h/]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重点支持项目建设,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创造性地切断了房地产企业集团风险和特定项目法人风险,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监管和协调支持,从银行端口支持和缓解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助于商业银行敢于向房地产贷款。
【/h/]“通过扶优限劣,我们可以有效地筛选和推广房地产企业和项目。建立机制后,各城市可向辖区内金融机构推送融资支持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这不仅将有效提高银企对接效率,还将结合一系列融资担保机制,进一步增强银企互信。”兴业研究相关专家表示。
【/h/]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整体来看,这有助于推动2024年房地产的开工、竣工和交付;同时,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增强市场信心和活力。
【/h/]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
【/h/]展望未来,在信贷支持、协调和尽快落实的要求下,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需求将得到有效满足,有望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h/]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预计,其他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将继续落地,支持项目融资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缓解房地产贷款的收紧,也有助于扩大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和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
【/h/]“融资协调机制将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逃废债行为的房企和项目进行提示,在促进金融机构扶优限劣、精准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潜在信用风险,有利于筑牢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产业研究专家表示。
【/h/]中国程心国际建议,在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下,融资能否最终落地仍取决于金融机构对项目实际情况的评估。因此,进入“白名单”并不意味着项目就一定能获得资金,核心仍然是是否符合银行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应注意避免滥用“白名单”或过度扩张,从而失去其风险过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