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远高债违约!国融证券等被大定投资索赔1430万元,一审判决来了|局外人
【/h/]界面新闻记者|陈静
曾试图“易主”的郭蓉证券再次陷入困境。近日,嘉兴大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鼎投资”)诉郭蓉证券等涉及虚假陈述的债券承销案件迎来一审判决。
【/h/]3月8日,北京金融法院作出一审民事裁定书,原告大鼎投资请求判令郭蓉证券、中银律师事务所、尤果大正承担连带责任,共同赔偿原告债券投资损失共计1430万元。
【/h/]作为一家专注于债券投资的私募机构,大鼎投资目前的主要讨债对象包括“16宁远高”发行人宁夏高远实业集团,以及与“16宁远高”发行相关的三家中介机构:郭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郭蓉证券”)和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
【/h/]大鼎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1月“16宁远高”发生违约后,公司认为“16宁远高”债券涉及的承销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在信息披露文件中对发行人偿债能力的重要内容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应当对公司债券投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大鼎投资开始准备诉讼事宜。
【/h/]大鼎投资认为,公司通过私募债券基金购买了宁夏高远实业集团2016年公开发行的5.3亿元公司债券。后来由于宁远高发行的其他债券违约,于2021年3月4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公司购买债券时出现亏损。郭蓉证券等三被告作为承销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在信息披露文件中涉及发行人偿债能力的重要内容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应对嘉兴大鼎债券的投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中银律师事务所对管辖权提出异议,案件移送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处理。
【/h/]据北京金融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原告大鼎投资通过其管理的私募债券投资基金(大鼎投资稳健6号、大鼎投资稳健9号)购买了宁夏高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2016年公司债券(“16宁远高”)。该债券发行总额为5.3亿元,发行起始日为2016年4月12日,赎回日/到期日为2021年4月12日。由于宁远高发行的其他债券违约,16宁远高债券已于2021年1月6日提前到期,宁夏高远已于2021年3月4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h/]根据2016年4月7日发行的16宁远高债券募集说明书,本期债券为担保债券,宁夏高远子公司闻喜县刘庄业宏源铜业有限公司、闻喜县荣华吕家沟石榴紫石矿业有限公司拥有的采矿权及车辆为本期债券设定抵押担保;本期债券拟抵押的矿业权及车辆、设备预估值合计199,307.84万元,覆盖本期债券发行规模的3.76倍;上述两笔矿业权抵押事项已于2016年3月14日完成,抵押备案期限为2021年5月1日。抵押权人为郭蓉证券,该抵押保证了本期债券本息的如期兑付。
【/h/]民事裁定书显示,上述公开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宏源铜矿采矿权未按募集说明书披露的内容进行抵押备案,无法为债券提供有效担保,大鼎投资等高度为16年的债券投资人无法对宏源铜矿采矿权享有抵押优先权。
【/h/]根据自然资源部网站公开信息,宏源铜矿采矿权有效期已延长至2022年8月19日。自宁夏高远及其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宏源铜矿采矿权已被宁夏高远多家债权人申请查封,现由人民法院拍卖。
【/h/]大鼎投资认为,募集说明书披露的上述矿业权抵押担保事项是与发行人偿债能力相关的重要内容,足以影响投资者对发行人偿债能力的判断,是投资者买入16宁远高债券的主要原因。根据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发行人以采矿权和车辆为债券提供抵押担保,具有良好的信用增级效果。宁远高债券信用等级为AA。大鼎基于对公开信息披露文件的信任购买了该债券。
【/h/]郭蓉证券是16宁远高债券的主承销商和受托管理人,中银律师事务所是16宁远高债券的发行人律师,尤果大学是16宁远高债券的资产评估机构。被告作为16宁远高债券的承销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对信息披露文件中涉及发行人偿债能力的重要内容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应当对大鼎投资债券的投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h/]大鼎投资等债券投资者无法行使本应享有的抵押优先权,损失惨重。根据招股说明书约定的计算方法,大鼎投资已委托郭蓉证券就宁夏高远应付的到期本金、利息、逾期利息及违约金等债权总额向宁夏高远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郭蓉证券作为受托人已代表大鼎投资等多名投资者起诉宁夏高远,并确认了大鼎投资的上述债权金额。
【/h/]最后,作为基金管理人,大鼎投资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各被告共同向大鼎投资承担相应责任。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大鼎投资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三被告按照大鼎投资申报的债权数额及大鼎投资在本案中实现债权的合理费用赔偿大鼎投资损失。
【/h/]2023年11月底,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银川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郭蓉证券对大鼎投资涉案本金承担10%以内的连带责任。
【/h/]大鼎投资对一审判决表示不服,向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于2024年3月1日开庭。截至3月17日,该案尚未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