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旗下OceanBase独立运营后首次亮相,CEO杨冰称已做到100%“根自研”
【/h/]界面新闻记者|刘晨光
【/h/]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国际、OceanBase和蚂蚁数字事业部已成立董事会,独立面对市场。3月20日,OceanBase城市巡展首站落地深圳,这是OceanBase独立运营后的首次亮相。
【/h/]公开资料显示,OceanBase是蚂蚁集团旗下自研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成立于2010年。目前已有超过750款主流产品加入其自研技术生态,超过500家企业将其社区版产品应用于真实生产系统,超过35000名数据库从业人员获得OceanBase人才认证。
【/h/]“ocean base致力于构建负载关键业务系统的集成数据库。作为‘100%根研’的国产数据库,‘根研’是OceanBase负载关键业务系统的最大优势。”OceanBase首席执行官宾洋说。
【/h/]据宾洋介绍,目前OceanBase已实现100%自研,包括自研300万行代码从0到1,自研代码引领产品和社区的发展方向,构建自研技术生态。基于“自研”和中国场景的打磨,OceanBase可以推动分布式数据库在性能、容灾、高可用和架构等方面建立新的标准。
【/h/]宾洋坦言,随着企业向现代数据架构转型,连接IaaS层和SaaS层的数据库是IT系统中最关键、最复杂的环节,是“最难啃的骨头”。根据IDC分布式事务数据库市场跟踪报告,分布式数据库正在成为新的数据库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使用分布式数据来升级其关键业务系统。
【/h/]从整个架构的演进趋势来看,宾洋认为分布式数据库的普及也是一种必然的演进结果。“在最早的时候,由于业务敏捷性和可扩展性的需要,最早的‘刀子’在SaaS层,因为这一层是最容易和自然可扩展的。”他说。
【/h/]宾洋指出,从单体到服务和微服务,近年来已经发展到云原生。他认为,目前的应用实际上是比较容易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可以扩展。这种压力没有直接渗透到PaaS和数据库层,而是越过这一层到达IaaS层。
【/h/]“因为这一层也很重要,但与业务无关,标准化的接口更好(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所以这一层比PaaS层更早,PaaS层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虚拟化,并逐渐走向容器化、虚拟化和云化。”宾洋分析。
【/h/]但实际上,在最后两层完成迭代后,压力就传导到了PaaS层。根据宾洋的说法,PaaS层是最困难的,它既是有状态的又是与业务相关的。而且往往包含“既要、又要、又要”的要求,要可扩展,但数据要一致;同时,它必须承载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有10,000个数据库或1,000个数据库。这种有状态管理非常困难,包括高可用性需求根本不会下降,而是会变得更高。因此,分布式数据库是现代应用架构在数据层的最佳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h/]事实上,从技术架构上看,金融行业使用的数据库仍然是集中式的,但分布式数据库是大势所趋。《金融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调研数据显示,金融行业中心化数据库整体占比仍高达89%,其中银行中心化数据库占比80%,证券、保险中心中心化数据库占比超过90%。
【/h/]宾洋指出,从金融开始通常是制造商业务发展的第一站,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新的选择,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金融服务面临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场景化、服务普惠化发展等趋势。金融机构的服务也需要面对海量交易、大促等新的服务挑战。传统集中式数据库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探索各类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是金融机构升级改造数据库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