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锋:哪些产业面临产能过剩

ze1年前健康46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冯路将在2024年研究的重点问题是产能过剩。1月底,他在某部门闭门研讨会上以“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风险”为题发表演讲并提交专题简报。3月13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报告会上,他发表了“新一轮产能过剩的特点——对外部经贸环境的影响”的演讲,讨论了中国少数中高端和个别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并警告“美国和西方将在双边和多边场合就相关问题提出并施加压力”。

【/h/]差不多在同一阶段,产能过剩一词开始密集出现在官方表述中。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去年底召开的* *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产能过剩”一词,但并未明确哪些行业产能过剩。

【/h/]4月,产能过剩进一步成为宏观经济和对外经贸关系领域的热点话题。一方面,许多美国政府官员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这扭曲了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今年4月,中国财政部、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官员多次发声驳斥“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了世界市场”的说法。

【/h/]在专访中,冯路讨论了两个部门的产能状况:由于周期性因素或随机冲击,一些成熟、传统、低端和低需求的部门面临产能利用率下降的压力;在少数新兴、高科技、中高端、快速增长的行业,随着中国投资增长和产能快速扩张逐渐超过实际有效需求,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或产能高度冗余的风险。

【/h/]冯路表示,面临新一轮产能问题的行业普遍具有高度可贸易性,与进出口活动密切相关,更容易影响外部经济贸易关系,并与外部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主要贸易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挂钩,因此在对外经贸合作中出现新摩擦点的可能性增加,这已成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的具体内涵之一。对此,无论在企业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需要及时未雨绸缪,维护我国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有效管控涉外利益冲突。

【/h/]冯路认为,一些面临新一轮产能问题的部门仍处于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使用传统指标判断产能过剩存在多重局限性,尤其需要谨慎识别其产能配置是否过度。此外,这些部门的私营企业比例相对较高,市场机制对供需关系和产能配置有很大影响。展望后续治理和调整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兼容性,治理措施的选择可能会谨慎适度。

【/h/]一、新一轮产能过剩的特点及对策

【/h/]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待最近关于产能的争论?

【/h/]冯路:去年底的* *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产能过剩。去年底,* *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详解* *经济工作会议时提到,“一些新兴产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化竞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结合相关行业投资增长情况和市场供需现状及趋势,从国内经济政策来看,部分行业确实存在产能高冗余的压力或潜在风险。然而,一些大国以产能问题为借口,单方面强调中国补贴导致产能过剩,并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损害了其新兴产业”,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以此为其贸易保护措施寻找借口。

【/h/]经济观察报:政府没有明确指出哪些行业产能过剩。你认为目前哪些行业产能过剩?

【/h/]冯路:判断特定行业产能配置的适当性需要细致的工作,识别和判断个别新兴行业的产能是否过高更为复杂和有争议。根据行业数据、行业分析、媒体报道等渠道信息,我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供参考。

【/h/]首先,传统燃油车领域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业内人士和观察人士几乎没有分歧。数据显示,中国燃油车销量在2017年达到2819万辆的峰值后连续五年下降,随后在2022年降至1986万辆。尽管去年上升至2065万辆,但仍比2017年的峰值低四分之一以上。燃油车产能过剩与新能源汽车快速更新换代有关,这是其历史退出阶段的特殊市场现象。受此影响,国内汽车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汽车销售价格间歇性下调。

【/h/]第二,石化基础原材料投资和供应的快速扩张超过了需求,业内人士担心几年后会出现供过于求的风险。过去,中国石化的基础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但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一大批化工投资项目密集上马。近年来,供应扩张速度明显超过需求增长速度,迅速改变了供需关系,并促使供应过剩的前景。从全球范围来看,该领域的产能利用率最近出现了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下降。

【/h/]第三,芯片行业出现结构性供过于求的迹象。芯片是当代领先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在AI普及需求上升等背景因素的支撑下,整个芯片行业并未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国高端芯片需求饱满,在技术封锁环境下面临短缺。与此同时,经验证据表明,由于各国对产能扩张的大规模投资,较低端芯片的供应已超过需求。

【/h/]四是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高度冗余的风险。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同时投资,第二、第三梯队企业参与投资赛道,推动投资和产能超常规扩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波动剧烈,近期大幅回落,行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低于50%。但这个行业技术迭代活跃,中国企业效率较高。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国外市场的潜力仍然很大。此外,对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的需求仍然强劲,主要是因为较低端的电池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h/]第五,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未来仍将面临供过于求的隐忧。目前,业内和各方主流观点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并未出现产能过剩。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外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的活跃期、对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积极意义等多方面来看,上述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

【/h/]在充分肯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未来巨大增长潜力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这一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明显超过有效需求的增长速度,未来国外市场需求能否充足、能否为我们所用也存在不确定性。可能有必要主要根据实际有效需求来评估电动汽车行业的供需关系和产能分配的适宜性。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和销售价格均出现明显回落,这也提示不宜完全排除后续新能源汽车供过于求的隐忧。

【/h/]钢铁、家电等其他成熟、传统、低端和低需求行业也面临着由于周期性或随机因素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的压力。但这类行业早年经历了产能深度过剩的考验和洗礼,市场结构相对稳定,企业投资冲动相对收敛。由于市场机制的内在约束,产能过剩的程度可能是有限的,即使有过剩的压力,通常也很难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h/]经济观察报:如何解决新一轮产能过剩?

【/h/]冯路:与以往产能过剩的情况相比,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中占比较高,甚至在一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受到地方政府和大基金不同程度的支持,但这些行业的发展主要由市场竞争机制主导,因此后续应对产能和供需失衡可能更多依靠市场本身的作用。如果产能过高,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产品价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一些企业会因为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而选择退出市场。市场并购积极推动形成新的一般均衡局面。

【/h/]当然,相关部门也可能实施治理政策并参与监管。在过去的20到30年里,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根据新的情况选择采用。

【/h/]经济观察报:这一轮产能过剩似乎与海外市场的波动关系更大。如果在一些关键市场面临贸易限制,是否会加剧新一轮产能过剩?

【/h/]冯路:中国的国内市场很大,但对于许多制造业可贸易产品来说,国际市场更大。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海外市场,将改变国内产能过剩的定义参数,缓解甚至避免产能过剩的风险。

【/h/]在没有外部壁垒的假设下,当一个国家的特定行业具有高效率或高产能冗余时,产品价格的下降将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并促进出口,从而进一步发挥其效率优势并抑制产能冗余的增加。新兴部门或其他具有产能扩张优势的可贸易部门需要全方位努力开拓和稳定国际市场,抵制国外贸易保护壁垒。

【/h/]在讨论利用国际市场时,我们既要关注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市场的合法权利,也要关注由现实环境衍生的现实贸易限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国企业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产能设计和配置是合理选择,中国企业在开放环境下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国际市场相应份额是天然权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外国消费者。

【/h/]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少数主要发达国家的焦虑和抱怨,这已成为近期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新热点。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反驳贸易伙伴以产能过剩为名打压中国企业的保护主义措施,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维护中国企业和国内产业发展的应有权益。但也要看到,即使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海外市场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开放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看待这种情况时要正确区分合理意愿和客观现实。

【/h/]我个人认为,在积极管理对外经贸关系、旗帜鲜明抵制外国保护主义冲动的同时,应基于现实有效需求审慎评估国内产业的产能适宜性。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需要务实评估风险,未雨绸缪,避免产能高度冗余成为既成事实后的被动局面。

【/h/]其次,在市场经济中很难完全避免产能过剩。

【/h/]经济观察报:中国此前发生过多少轮产能过剩?

【/h/]冯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多轮产能过剩。首先,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第一次面临比较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一些地区甚至采取了压纱锭的措施,即强行摧毁纺织生产线,这应该是控制产能过剩的最有力措施。

【/h/]2003年至2015年前后,“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断断续续实施了多轮。在新世纪初期,这类措施往往作为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此前,产能过剩控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行业。

【/h/]近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面临较大压力或潜在风险,背景条件与以往不同。从疫情的影响来看,与当时许多国家刺激投资供不应求有关:疫情特殊因素刺激的投资大幅飙升,投资完成转化为产能超常规增长,难以维持市场需求的超高增速,从而衍生出过剩压力。此外,近年来,在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演变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一些被认为具有特殊意义的部门利用产业政策扩大投资或寻求进口替代,导致原有的跨国产能配置自发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h/]从国内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来看,经过前十年的持续努力,中国近年来在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中国经济体量和高储蓄率的有力支撑下,企业部门的投资和产能扩张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少数中高端部门和个别新兴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也不同程度地超过了需求增速。因此,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前兆或担忧,即产能冗余度不同程度地偏高。

【/h/]经济观察报:产能过剩最终是通过哪些方式解决的?

【/h/]冯路:从前期观察来看,行业产能过剩达到一定阶段后,市场机制将逐步推动行业进入供需相对平衡和产业结构总体稳定的状态。市场调节机制包括新增企业数量减少,企业感受到市场环境变化不再“盲目投资”,部分企业持续亏损退出或被并购。

【/h/]从历史上看,产能过剩行业在经过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整后,供需关系达到相对平衡,然后市场供需关系通常转变为基本由需求主导。比如早前出现产能过剩的家电行业,现在市场增量基本来自于现有家电存量的升级。在此背景下,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投资冲动和内卷动力自然趋于减弱。

【/h/]经济观察报:如上所述,近年来产能过剩风险较高的行业大多由民营企业主导甚至主导,那么产能过剩的发生是否与企业属性有关?

【/h/]冯路:从经验来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混合行业都有可能出现产能分配过多的情况。这种市场经济现象似乎与具体企业的属性并不完全挂钩。事实上,在较早经历产能过剩的部门中,不同类型企业的结构是不同的:例如,在家电行业中,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占很大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的纺织业和新世纪初的钢铁业中,国有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新一轮面临产能高冗余的风险部门中,部分部门以民营企业为主,部分国有企业也有一定比例布局。

【/h/]此外,近年来,与更早的历史时期相比,政府对工业发展的干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说早年主要通过国企占比等指标反映,近年来还表现为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奖励等措施促进优先产业投资,相关部门的大基金也模拟市场化投资。在一些政策的推动下,上述投资将产生同步效应和放大效应。其积极作用是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可能存在各方关注的所谓“盲目投资”现象,并通过快速扩张供给,酝酿产能高度冗余的压力或潜在风险。

【/h/]经济观察报: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现象吗?

【/h/]冯路:这里涉及到两点:“必然”和“周期性现象”。就第一点而言,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确实很难完全避免产能过剩。也许在预算严格约束的市场经济中,产能过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会更低,对产能过剩的反应会更快,但很难完全避免产能过剩。

【/h/]用“周期性”来形容产能过剩是有道理的,因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伴随着需求的涨跌,在给定的产能供给能力下,会传导到顺周期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或冗余变化。然而,从中国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一旦一个行业的需求如潮水般涌来,就会促使企业涌向相关赛道并持续大量投资,最终导致行业发展中出现明显或严重的产能配置过剩问题。这种过度冲击导致的调整将更加剧烈,而且对于特定行业而言,这应该是一次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

【/h/]严重过剩将导致行业痛苦的重组和调整,最终走向更加成熟和稳定的格局。在此之后,即使在产能配置和供需方面有一些盈余,其强度和社会关注度也会明显下降。

相关文章

4527个中山“妈妈岗”:这不是一种安置

中山市陈悦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悦电子”)副董事长余庆答应村里的老人们给“妈妈们”安排工作,但他没想到,有一天这群“妈妈”会成为公司缓解用工荒的关键力量。 中山“妈妈帮”的出现,首先是当地企业...

日经225指数暴涨近3%,频繁刷新34年新高

【/h/]周二(2月13日),日本股市基准日经225指数收于37963.97点,上涨2.89%,继续刷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距离历史高点约2.5%,自年初以来已上涨逾13%。【/h/]日经225指...

2020-2024年,为全球经济30年来最弱的五年

世界银行1月9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三年放缓,从2022年的3.0%降至2023年的2.6%,至2024年的2.4%,比20世纪20年代的平均水平低近四...

Scale AI估值逼近千亿,AI产业的下一个巨头?

【/h/]在AI大潮中,又一轮天价融资来了。【/h/]近日,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约72亿元人民币)。加上此前已完成的融资,Scale AI已融资16亿美元。【/h/]据...

云南白药爆发窝案

【/h/]知名药企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538。SZ,以下简称云南白药)爆发。前董事长王明辉、前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尧和其他五家公司的高管都曾是高管。2023年初至2024年初,他们因...

亏损边缘的铜冶炼企业被赶着扩产

【/h/]简介【/h/]1 | |到目前为止,在多轮竞争中幸存下来的铜冶炼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面对近期铜价和加工费的上涨,这些企业也开始按捺不住了。原因在于地方GDP的“紧缩诅咒”和地方SASAC的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