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大逃杀”
6月6日,a股市场上,ST板块正在“分批下跌”。
截至6月6日收盘,圣艾康(002610。SZ)下跌,执行“24板”,股价0.52元/股,24天累计跌幅70.45%,已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圣富通(00836。SZ)也一路走低走出“24板”,股价0.49元/股,总市值仅5.9亿元,同样锁定面值退市;
*ST鹏博(600804。SH)以9天累计下跌36.75%走出“9板”。目前总市值17亿元。
随着一批ST股被拉响“退市警报”,投资者对ST股也更加谨慎。
6月6日晚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郭瑞明就近期上市公司ST及退市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简称“答记者问”)。证监会表示,ST和*ST制度的目的是充分提示投资者上市公司的相关风险,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注销。其中,ST为“其他风险警示”,不会直接退市。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问题和风险大多是通过立案公告、责令整改措施、披露财务信息等方式反复提示的。*ST代表“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以来,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22家按面值退市,市场生存机制正在逐步形成。2023年有47家公司退市,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的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数量不会大幅增加。
ST板块暴跌。
Wind数据显示,6月6日,ST板块指数(884197)暴跌5.09%,创历史新低。
ST板块近百只股票,包括ST联络(002280。SZ),*ST同洲(002052。SZ),*ST超化(002288。SZ)和*ST恒力(000622。SZ),逼近涨停。
6月6日,a股市场震荡走低,三大指数收跌,微观股指跌幅超过6%,大小非指数分化明显。全市场4800多只股票下跌,100多只股票下跌或跌幅超过10%,仅500只股票上涨。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0.54%,收于3048.79点;深成指跌0.57%,报9340.01点;沪深300跌0.07%,收于3592.25点;创业板指数跌0.71%,收于1820.45点;科技50指数跌1.17%,收于743.23点;总A跌1.18%,报4327.81点。
自4月12日新“国九条”和退市系列监管政策出现以来,a股市场被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数量激增。与此同时,部分ST上市公司开始进入退市倒计时。
6月4日晚间,*ST申田(000023。SZ)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2024年6月4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的,公司应当在下一个交易日开市前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总市值低于3亿元的,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这意味着*ST深田可能成为历史上首只“市值退市”股票。
截至6月6日,ST伊利(600277。SH)已跌至0.62元/股,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交易规则,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将被摘牌。
随着a股退市,优胜劣汰加速。
在此之前,5月29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ST中期(000996)上市。SZ)和*ST方鑫(002087。SZ)。在此之前,5月28日晚间,*ST通达(600647。SH),*ST花园城(600766。SH)和*ST碳元(603133。SH)也收到上交所发出的退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6月4日,*ST通达、*ST花园城、*ST碳元均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期为2024年6月5日;预计最终成交日期为2024年6月26日。
6月5日,*ST中期和*ST方鑫公告表示,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期为2024年6月6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预计最终交易日为2024年6月27日。
6月6日,*ST中期和*ST方鑫股价分别暴跌75.17%和60.87%,总市值分别仅为1.3亿元和1.5亿元。
一位资深券商分析师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虽然股票实施st并不直接等同于退市,但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使是有国资背景的公司,也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这促使投资者在面对ST股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
强制退市有望创历史新高。
在上述记者提问中,证监会指出,2024年以来,沪深两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为ST或* ST其中,ST公司44家,*ST公司55家。与往年相比,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同期沪深两市分别有117家、78家和81家此类公司,今年迄今变化不大。截至目前,沪深两市ST板块共有169家上市公司;其中,ST公司85家,*ST公司84家,略少于2021年(202家)和2022年(184家),略多于2023年同期(164家)。
证监会进一步披露,根据市场规律,每年4月30日年报披露后,问题公司股票会因为各种原因被ST或*ST,包括财务数据不达标、大股东占用大量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根据4月底沪深交易所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的主要变化是,为严惩造假,因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但未达到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上市公司将被ST,目前共有7家。
a股市场优胜劣汰效应日益凸显,强制退市企业数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根据郭进证券的研究报告,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9家a股上市公司因触及交易和重大违法指标被摘牌,被风险警示(*ST)和其他风险警示(ST)摘牌的企业达到75家,创历史同期新高,表明市场将进一步加强对业绩不佳企业的出清,强制退市企业数量有望再创新高,年化退市率可能较高。
此外,郭进证券表示,财务退市风险最大,预计随着新规过渡期结束,财务指标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郭进证券的研究报告,2024年,a股被“封顶”的企业中,有52家因财务指标被给予风险警示,占比近七成。此外,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数据,如果按照新规提出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标准,不符合该指标的企业将增加89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因为不符合财务指标而面临退市。
相比之下,触及分红风险预警的企业开始减少,上市公司主动分红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郭进证券研报指出,本次修订的退市规则增加了分红风险警示,对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采取ST处理,重点包括多年未分红或处于ST情形的分红比例较低的公司,从而增强上市公司分红主动性,更好地回报投资者。以已披露的2020-2022年年报数据计算,触及分红风险预警的企业数量为114家,其中主板89家,双创板25家。但结合2023年最新年报数据,触及该指标的企业减少至61家,表明今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提高分红比例以规避未来st风险,上市公司分红主动性明显提高,投资者获得感逐渐增强。此外,退市新规后仅有一家科创板企业被实施ST,监管对科创板企业的宽容程度高于其他企业。
在上述答记者问中,证监会指出,上市公司退市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仍应对退市前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证监会高度重视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坚持对上述主体的违法行为“一路到底”,依法严惩退市过程中的市场操纵和财务欺诈行为,多渠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长期来看,万联证券投资顾问曲芳认为,a股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质量差的上市公司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优质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资金青睐;二是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提高市场整体质量;第三,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将优化市场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只有在保证市场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