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口危机:连续三年负增长,重金催生无效
生育危机在韩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当地时间6月19日,韩国总统尹熙月正式宣布,韩国进入“人口紧急状态”,将启动全面应对体系,直到低出生率问题得到解决。“如果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趋势得不到扭转,韩国人口最终可能会灭绝。”
尹西月的担心不无道理。自2021年起,韩国连续三年出现人口负增长,2023年韩国生育率创下0.78的全球历史新低。
纽约时报还指出,韩国低出生率导致的人口下降率比14世纪消灭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更严重。
如何解决出生率持续偏低的问题?很多当地人认为,在韩国,住房和教育是两座“大山”,政府的生育奖励津贴无法覆盖这部分成本。
韩国官方反腐民权委员会最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在13640名参与者中,62.6%的人表示给每个孩子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万元)就足以成为他们生孩子的动力,而37.4%的受访者认为这笔钱无法激励他们生孩子。
其实韩国仁川在2023年底就出台了“生一个宝宝补贴1亿韩元”的政策。到2024年3月,这一地区的生育率从之前的0.66小幅上升至0.69,但仍低于韩国平均水平。
给生育奖励津贴并不是影响韩国宝宝的唯一因素。
尹熙月表示,韩国政府在过去的16年里投入了28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万亿元)来刺激生育,超过了韩国每年GDP的十分之一,但仍未能阻止生育率的下降。他认为,重点是平衡工作和生活,改善儿童保育和提供更好的住房。
在韩国生孩子有什么好处?
韩国政府对有宝宝家庭的优惠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的计算,如果尹熙月政府目前关于生育福利的计划能够完全兑现,那么2024年生育的韩国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出生的前两年最多可获得总计66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6万元)的现金补贴。
与韩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的2022年相比,这一阶段的现金补贴增加了30%。
其中包括孩子出生后立即支付200万韩元,第一年每月支付100万韩元,第二年每月支付50万韩元,每名休一年带薪育儿假的父母可获得2310万韩元补贴。
【/h/]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父母在孩子8岁之前,最多有一年的带薪育儿假。假期可以分,但是工资是政府补贴的固定工资。随着休假时间的变化,工资补贴将从每月250万韩元减少到每月160万韩元。
单从这个数字来看,似乎韩国政府对生育的激励措施已经足够丰厚了。但孩子两岁后,生育奖励政策的重点转向了非现金优待。即使加上孩子上学到18岁的其他补贴,韩国独生子女家庭领取政府现金补贴的限额一般在7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6.5万元)左右。
相比之下,根据育空人口研究智库2023年发布的年度报告,韩国是全球育儿成本最高的国家,将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的成本约为3.6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0万元)。
这样一来,政府的现金补贴只能覆盖韩国19%的育儿成本。
根据新韩银行今年4月公布的2023年韩国家庭平均月收入,如果不算18年内的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即使是领取高额补贴的韩国家庭,仍然需要将家庭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用于育儿。(计算方法:3.65亿韩元/(544万韩元X12个月X18年+7000万韩元)=29.3%)
这也是2024年普遍提高补贴后的数据。
此外,韩国政府还在2024年为新婚夫妇减税。
如果能在7月通过修改后的税法时确定减税额,每对已婚夫妇每年将享受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20元)的减税额。如果这对夫妇决定要一个孩子,他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数量获得更多的共同税收减免。
不过,相对于养一个宝宝的高昂成本,这部分减税似乎是杯水车薪。
在韩国养一个宝宝的两座大山:教育和房价。
在教育方面,韩国是东亚国家中补贴时间最长的。
韩国实行小学到高中13年义务教育,也有免费幼儿园。除了少数自费的私立学校,教育费用由韩国政府承担。
理论上,韩国孩子从3岁进幼儿园到18岁高中毕业,在教育上可以不花钱。
然而这些来自税收的高额补贴,却投资了教育这个无底洞。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很多韩国人不认可免费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只能把孩子送到昂贵的私立学校。
2023年,韩国中小学生课外教育支出达27.1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5%。人均每月课外教育费用达到43.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70元)。
韩国教育振兴院在2022年发布的一项研究中指出,韩国只有2%的家长从不给孩子补课,94%的家长表示学费是经济负担。
除了教育,阻碍韩国父母生孩子的另一座大山是房价。
在韩国,大约一半的工作机会和教育资源都集中在首尔都市圈,导致首尔的房价居高不下。但与此同时,首尔2023年的出生率也是全国最低的,只有0.55。
截至2024年3月,首尔公寓成交均价为122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平方米,租金为57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平方米。
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首尔的房租和房价虽然在过去三年有所下跌,但在2023年基本回到了最高价。即使在首尔公寓租金最便宜的地区,2024年5月的月平均租金也高达9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968元)。
比较人们的收入,根据韩国国土交通部去年底发布的2022年生活状况调查,如果把韩国普通人的收入全部用来买房,在首都圈买房需要9.3年,在首尔市中心买房需要15.2年。
因此,即使韩国政府提供利率低至1.6%的5-10年超低利率贷款,似乎也没有缓解大部分韩国家庭在购房上的经济压力。
社会风气的循环
对于一个现代家庭来说,生育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很多韩国家庭看来,生孩子意味着母亲要放弃工作,父亲要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孩子挣扎过教育之后,最终会进入和父母几乎一样的循环。
除了经济负担,一些韩国人选择不生孩子仅仅是因为竞争。
家住韩国釜山的新婚妻子姬敏认为自己深受韩国教育内卷化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不能生育的原因。她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却只能在课堂上背数学,她讨厌也不擅长数学。最后她考了公务员,28岁得到了第一份工作。
姬敏说他从小就处在一个充满无休止竞争的环境中,但这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梦想,而是为了“过平庸的生活”。
韩国的职场环境对分娩并不友好。
韩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在中断职业生涯的134.9万名15 -54岁已婚女性中,42%的人将“育儿”作为中断职业生涯的原因,其次是结婚(26%),再次是怀孕和生育(23%)。
双职工家庭中,女性事业的中断意味着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转移到一个男人身上。
另外,大部分男性不能休育儿假来缓解新手妈妈的压力和焦虑。团建文化在韩国职场流行已久。员工错过了,可能会被领导区别对待。这也成为韩国大部分男性难以休育儿假的重要原因。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的韩国丈夫朴敬洙(Park Kyung-su)说,他想帮忙照顾第二个孩子,但他的领导不理解陪伴孩子。他担心休假会导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
2023年,韩国只有28%的已婚育龄男性休育儿假,其中只有7.6%休了一年。
另外,据《韩国先驱报》报道,韩国民众普遍对尹熙月政府能否改善生育问题持怀疑态度。三年来,尹西月政府只是增加了原有的补贴,并没有出台更有效的政策。
尹西月曾提出“工作生活平衡”对提高出生率非常重要,但也因为她提出每周69小时工作制而引起公愤。
在尹熙月的呼吁下,一些韩国头部企业也开始发放生育补贴,但政府没有及时配合。
今年2月,韩国建筑公司Booyoung Group宣布,员工每生育一个孩子将获得总计1亿韩元的补贴。韩国许多大公司,如现代和乐天,也积极推出类似的福利,鼓励员工生孩子。
但据韩媒《KBS》报道,由于韩国政府未能及时出台政策配合,企业的这些补贴一般都计入员工的“奖金收入”中,甚至需要更高的奖金税率。
根据韩国国税厅的统计,到2022年,在所有工薪阶层的韩国人中,只有2.3%的人从企业获得了免税的母婴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尹熙月是韩国人,结婚晚,没有孩子。他结婚时51岁,妻子41岁。他们说自己“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没有成功”,于是收养了10多只猫狗作为同伴。
也许是因为没有孩子,尹西月缺乏育儿常识。尹西月在参观政府的免费托儿所时曾说,六个月大的婴儿会走路是很平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