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加码布局 北交所发展驶入快车道
随着北交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市场各方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包括券商、公募、私募等机构竞相加大对北交所的布局。不仅券商积极参与北交所做市商,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公募、私募等机构也积极参与北交所市场建设,形成头部机构逐步加码、中小机构加快特色发展的格局。机构普遍认为,随着2024年政策的不断落实,北交所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头部机构增加了北交所数量。
2023年12月25日,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2023年12月2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与公司控股股东北京金控集团的子公司北京金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控资本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相关主体订立相关协议,涉及设立北京金建北交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简称“基金”)。全体合伙人对基金的总认缴出资额为人民币5亿元。
据了解,该基金重点关注拟在北交所上市的优质企业和新兴行业的高成长性初创企业;主要投向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并以“2441”高技术产业体系为重点。
在此之前,2023年12月19日,CICC开通了北交所股票市场交易业务权限,正式成为北交所做市商,自2023年12月21日起为相关股票提供做市服务。到目前为止,北交所共有16家做市商。北交所做市商扩容系统发布后,已有10余家券商提交评估测试申请,预计未来北交所做市商队伍将继续扩大。
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举行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推介会上,CICC总裁吴波表示,CICC将继续深入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引入投资者进入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发挥公司优势,从资产、资金、研究等方面更好地帮助投资者全面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投资。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井磊也表示,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已逐步聚集了一批创新与成长并重的专、新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日益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投资者布局专、新中小企业的重要路径。未来,嘉实基金将持续关注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改革发展进展,充分发挥专业投研能力,积极布局相关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改革和发展继续深入。
推动机构积极参与也是北交所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2023年9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或“深改19条”),从投资、交易、企业、中介、产品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改革创新措施,着力推动形成各主体积极参与、各要素均衡发展、各方面协调联动的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生态。
围绕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意见》在投资端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引导公募基金扩大北交所投资,允许私募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控股公司股份,对加大引入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年金等中长期资金作出安排;同时,支持地方政府发挥投资主导作用,设立创业投资、并购重组、北交所市场投资等专项资金。
时至今日,“深改19条”发布已有4个月,一系列改革措施密集落地,推进速度和力度超出市场预期。截至目前,已采取允许私募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控股公司股份、扩大做市商队伍、推出信用债等十余项措施。市场各方积极响应,北交所“赚钱效应”逐渐显现,机构参与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达到675万人。开源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北交所企业股权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占比21.79%。多家中介机构持续深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形成了头部机构逐步加码、中小机构加快特色发展的格局。此外,多家外商独资券商申请了北交所会员资格,正在逐步发展北交所业务。
“参与者方面,中大型券商参与北交所的积极性在提高。通过券商分类评级的北交所特色积分,很多券商增加了北交所工作人员团队的配置。此外,券商中卖家的研究力量也有所扩大。很多券商已经把北交所纳入了整个a股的覆盖体系,未来北交所的覆盖面会有明显的提升。”专门研究德州仪器的申万宏源首席分析师刘婧告诉记者。
公募、私募等机构参与北交所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2023年11月9日,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发布《公募基金业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倡议书》,向全体公募基金管理人发出倡议,包括积极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投资,系统规划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投资业务发展和产品布局,加大资源投入,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有近900只公募基金投资于北交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展望后市,多家机构表示,随着2024年政策的不断落实,北交所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刘婧表示,随着直接IPO、换码、转板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北交所的优质扩容将吸引机构持续入市,目前仍处于市场激活后的初期阶段。“我们对2024年是北证新年的判断没有改变。”他说。
浙商证券分析师黄禹锡等人在研报中指出,随着“深改19条”着力改善市场流动性,后续相关政策密集落地,市场各方积极响应,基本面稳步改善,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有望继续吸引增量资金参与北交所,从而显著改善北交所长期流动性问题。
“开市两年来,北京证券交易所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市场功能。《意见》拉开了深入改革的大幕。改革政策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变。北交所市场定位的清晰和高质量的双向扩容也激活了市场各方的信心。”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朱海滨认为,根据《意见》的目标,未来三年是北交所的重点扩容建设期和改革重估期,转板制度将平滑资本市场发展路径,有助于提高流动性;直连机制和上市路径优化有助于增加优质企业供给;未来,北交所直接IPO将进一步提升交易所的市场地位,吸引更多优质公司进入北交所,大量未上市的专业化、新企业将为北交所提供丰富的资源。从成交量规模来看,现阶段,2022年北交所排队企业净利润规模普遍上升。结合现有企业市值逐步重估,北交所市场加速高质量扩张,未来两年有望进入万亿级别。流动性方面,《意见》从投融资两端入手,全面改善北交所生态。一系列措施可能会给北交所带来更多空的流动性改善,未来北交所所有资产有望正常化。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北交所的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务实的政策会逐渐显现,良性的市场生态会逐渐形成。从长远来看,北交所将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总体定位,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更具活力和韧性、产品功能齐全、优势鲜明的交易所。”中信证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