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复仇

ze1年前健康589

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奥斯曼帝国手中,这对于当时的基督教世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奥斯曼帝国的这一举动不仅意味着它控制了地中海的大部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和丝绸之路的大片区域。如果欧洲人想得到香料或丝绸,他们必须支付奥斯曼人索要的任何东西。

除非他们能找到另一条连接欧洲与印度和中国的路线。这促成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以及瓦斯科·达·伽马于1498年环绕非洲航行至印度的壮举。

随着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航海家勇敢地探索未知世界,世界经济的重心迅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奥斯曼帝国逐渐成为经济边缘,在19世纪被冠以“欧洲病夫”的称号。

对于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似乎正在经历“去全球化”。但对于那些生活在伦敦、里约热内卢或开普敦的人来说,这种观点无疑是荒谬的。

这个故事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当贸易在一个地方受阻时,它可能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现,而且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占领东地中海及其贸易的直接结果就是促使西欧人殖民美洲,然后是非洲,夺取世界上的大部分黄金,购买奴隶并运送到美洲的大型种植园工作。这些大型种植园最终成为工业化的先驱。

奥斯曼人可能没想到,通过封锁丝绸之路贸易,他们终于催生了现代时代的来临,并逐渐将地中海变成了一个经济上的隔绝区。奥斯曼人不自觉地锯断了自己坐的树枝,这是意外后果定律在起作用。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回顾这段历史?因为近年来,我们目睹了以下事件:

1。西方世界试图通过切断俄罗斯获得美元、欧元、英镑和瑞士法郎的途径来引发俄罗斯经济的崩溃。

不出所料,俄罗斯立即转向人民币、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或泰铢出售其商品,俄罗斯与全球主要新兴市场的贸易额呈爆炸式增长,如图所示。

2。美国鼓励国内制造商将生产线从中国迁回中国。

或者,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比如越南。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如图所示,中国的贸易顺差在过去几年里基本上翻了三倍。

首先是中国贸易的激增

中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增加两倍,因为北美或欧洲的消费者决定为他们的孩子购买三倍的塑料玩具。

俗话说,需求是发明之母。中国顺差的增长与其产品新市场的开发密切相关。

回顾2017年,中国对东盟经济体出口的价值仅占对美国出口的60%。如今,中国对东南亚的出口约占对美国出口的120%。

中国通过提升价值链,出口价格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资本货物和其他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来实现这一目标。

最突出的例子是,5年前,中国还默默无闻,而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些汽车通常不在美国或欧洲销售,但在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司机中很受欢迎。

同样重要的是,这些汽车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当你走进新兴经济体的每一个购物中心或机场时,随处可见迷人的中国汽车),在电厂、运土设备、拖拉机、电信交换机、涡轮机和机床等领域也有类似的故事——这些都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沙特阿拉伯需求旺盛的资本货物。

中国的出口繁荣有助于解释其经济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运转。面对现实,过去五年,中国经历了一场史诗般的房地产市场调整。

如果以1990年的日本,1992年的瑞典,1997年的泰国,1998年的韩国,2008年的美国,2011年的南欧为参照,这场危机应该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创。这些市场经历了国内银行业危机和巨大的通货紧缩萧条。因此,预测同样的原因(房地产下跌)会导致同样的后果(银行破产和经济崩溃)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但现在我们知道,虽然房地产市场明显萎缩,导致中国大部分大型民营房地产商爆发,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

这是怎么做到的?中国是如何经受住来自美国(一个控制着全球金融流动“管道”的国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奥斯曼帝国对东地中海的控制)的经济打击和房地产市场的放缓?

答案是,正如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所证明的那样,需要是所有发现和发明之母。贸易往往流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或者,如果遇到障碍和壁垒,贸易会绕过这些障碍,寻找新的目的地。

这一切又一次把我们引回到格夫卡尔的基本概念:李嘉图式增长和熊彼特式增长。

第二,李嘉图式的增长将从何而来?

自Gefkar成立以来,我们认为经济发展源于两个方面:

基于这个概念,回顾我个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似乎贸易壁垒的消除一直是增长的持续动力。

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因为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参考我最近的两本书《帝国的冲突》和《避免冲击》),以至于新的热词变成了“去全球化”。

这个词让人联想到生产力下降、通货膨胀上升、生活水平下降和地缘政治冲突(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曾指出:“如果商品不能越过边境,那么军队就会。”)。经过四十年的辉煌发展,这个词似乎预示着李嘉图式增长的终结。

然而,就像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一样,这个流行语真的反映了经济现实吗?幸运的是,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近年来,全球贸易持续攀升,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内部贸易的突然加速,如附图所示。

事实上,我和查尔斯在很多文章中已经论证过,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欧洲一体化的时代,90年代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时代,21世纪初是中美李嘉图的时代,那么下一个十年将会看到欧亚大陆作为一个经济整体更广泛的一体化(参见《新兴市场与人工智能的交集》和《印度洋:世界增长的新中心》)。

本着这种精神,几乎每个月都会宣布一些新的公路、铁路、运河或自由贸易协定,将伊斯坦布尔到雅加达这条轴线上的经济体连接起来(如上述报告所述,如果你从伊斯坦布尔到雅加达画一条线,你会发现这里大约有35亿人——不包括中国——年增长率为1%,收入增长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请看下图所示的近期媒体头条图表。

新兴经济体正在建设大量新的公路、铁路和运河,因为“全球南部”的国家现在可以:

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对于印尼、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他们现在可以摆脱美元基金的束缚了。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第一次见证了一个主要的美联储货币紧缩周期,并且没有新兴市场崩溃。

相反,近年来,大多数新兴市场债券提供的美元回报远远高于美国国债、德国联邦债券或日本国债。

事实上,历史上首次出现投资级新兴市场主权债券收益率普遍低于美国国债的情况。

这种角色互换最近在彭博的一则头条新闻中被称为“反常现象”。有意思的是,1977年德国联邦债券收益率跌破美国国债收益率时,虽然成为新常态(德国统一暂时打断了这一趋势),但仍被认为是荒谬的。

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多的选择应该会给最终消费者带来更低的价格(前提是生产能跟上!),自由贸易协定也应该如此。反过来,这些协议将创造对更多基础设施支出的需求,这些支出可以通过削减军费来提供资金(见“和平爆发”)。

所有这些讨论让我想起了Gefkar验证过的另一个公式,即(N*(N-1))/2。

三。(N*(N-1))/2公式

如果一个经济体包含两个城市,那么只需要建立一个连接(比如一条铁路线)来连接这两个城市。如果经济中有三个城市,那么需要三个环节来连接每个城市。如果有四个城市,所需的连接数量将增加到六个。

对于任意数量的城市N,连接每个城市与其他城市所需的连接数可以通过公式(N*(N-1))/2计算。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国家加入该系统,所需的连接数量也在加速增长。

例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及中国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活动,这涉及到大量铁路、航空、公路、电信和电力链路的建设。

在中国发生的事情,现在正在更广阔的欧亚大陆发生。虽然速度不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调动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来提供基础设施),但这个过程无疑是在进行的。以印度为例。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已经开放了70个新机场,并计划再建70个。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直接交流,这应该意味着更多的增长,更高的生产力和更低的价格。这个动态让我想起了Gefkar分析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加速现象。

第四,加速现象

加速的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阿夫塔里昂提出的,他活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这个概念在突然调整中最有用,但它的数学解释并不容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以下是解释的简化版本: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历史表明,在购买某些商品和服务时,存在关键的收入“门槛”。

比如一个国家的平均收入低于1000美元,几乎没有人拥有电视机;收入超过1000美元,几乎所有人都会买。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这个水平似乎在2500美元左右。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关键水平似乎是每年1万美元。对于大学教育,这个水平是15,000美元及以上。对于人寿保险、经纪账户和共同基金等金融产品,这一水平似乎是3万美元。

假设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10000美元,进一步假设这个收入在5年内增长了25%。在这个国家,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不会增加25%,而是增加7倍(见《变态与今日中国的青年》)。

现在让我们再想象一些事情:

突然,人可能面临加速度的双重或三重强化。这正是中国在2000年发生的事情。在那个十年的开始,汽车制造商每年销售200万辆汽车。大约10年后,年销量飙升至1800万,如下图所示。

毫不奇怪,随着北京、上海和成都街头的汽车取代自行车,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在加速增长,如下图所示。

类似事件有没有可能发生在东南亚、印度以及更广泛的中东地区?考虑到收入的增加,中国目前提供的不到1万美元的优质汽车,以及这些购买的资金,这难道不是阻力最小的路径吗?

五.结论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并没有引发“全球化的终结”。相反,它带来了全球贸易的大幅增长。那么,对俄罗斯和美国试图将中国从全球供应链中移除的制裁会引发同样的事情吗?事实上,这正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两件事意味着,印尼、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印度现在可以用自己的货币来支付支撑增长所需的商品,以及用于工业化的机器设备。至少他们不再需要美元了。

去年,在中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贷款中,人民币贷款首次超过美元贷款,如图所示。

这是在沙特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500亿人民币互换协议,中国可能向沙特出售核电站之前。

今天,对于生活在迪拜、新加坡、圣保罗或孟买的人来说,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的想法似乎是荒谬的。相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全球化浪潮。自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正如丘吉尔所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不知道他要去哪里,他不知道他在哪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用纳税人的钱做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不需要西方金融家、西方工程师、西方运输方式、西方货币或西方技术的全球化浪潮。

另外,既然俄罗斯寡头的资产被查封了,那么这种全球化带来的利润不太可能被回收到西方的资产上,无论是国债、巴黎房地产还是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参见“冻结俄罗斯储备意味着什么”)。相反,全球化繁荣带来的利润可能会回流到新兴市场本身。这是相信新兴市场牛市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另一个原因(见下图)。

相关文章

烟花爆竹“禁燃令”或松绑?民爆概念股应声大涨

春节临近,松绑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持续发酵。1月3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表示,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正在组织各区各相关部门,对具备烟花爆竹储存、经营、燃放条件的地区进行全面排查和梳理,研究在深圳部分地区、部分...

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集体坐上反垄断被告席

从元宇宙到AI,科技公司一直在努力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走向一个由自己规则主导的比特世界。然而,来自国会山的诉讼一再提醒这位舵手,推动公司航向的力量不仅仅来自于自身。 美国《纽约时报》当地时间1月5...

为什么快消员宁愿离职,也不做快消主任?

【/h/]快消圈这两年势头很猛。越来越多的销售人员宁愿离职,也不愿被调任为业务主管。虽然不同的公司对最初级的销售经理有不同的头衔,有些被称为高级业务或业务主管,但通常的头衔是业务主管。【/h/]首先,...

光伏行业遇到“坎”了:龙头企业首季报“集体转亏”

光伏行业遇到了一个“坎”。2024年4月29日晚间,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以下简称“隆基绿能”)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根据年报中的信息,202...

日本加息,捅穿了两个巨大市场

【/h/]今天上午,日本央行正式宣布取消YCC政策,并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h/]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短暂的恐慌。日经指数暴跌了8分钟,然后立即回升。【/h/]日元汇率没有犹豫,...

普华永道丢金融大单,安永成大赢家

【/h/]由于知名房地产企业财务造假,普华永道正遭遇信任危机,20多家上市公司解约,特别是失去了一批大型金融机构。【/h/]6月11日晚间,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拟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