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年内还有12个省份或将上调
【/h/]2024年多省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很多人的钱袋子迎来了“扩容”的机会。
【/h/]从调整情况来看,今年已有河南、辽宁、江苏、浙江四省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后,江苏和浙江成为全国仅有的两档和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的省份。
【/h/]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1日,在执行第三档和第四档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中,没有一个省份的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江浙的这一轮调整不仅意味着社会保障水平相应提高,有利于劳动者的普遍受益,也是江浙经济稳步增长的积极信号。
【/h/]具体来看,江浙地区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90元;第二档为2260元;第三档为2010元。目前,两省最高最低工资标准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的2690元。
【/h/]与2021年的调整相比,江苏和浙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工资分别增加了210元、190元和170元,最低月工资标准上调了约9%。
【/h/]此外,河南也宣布调整1月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来看,河南一、二、三档工资标准分别调整为2100元、2000元、1800元,分别高于2022年的100元、200元、200元。
【/h/]虽然辽宁尚未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但它也在1月份宣布了调整。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消息,该省将于2024年5月1日执行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为第一档2100元、第二档1900元、第三档1700元。与之前的标准相比,2024年调整后,各种标准将提高190 ~ 280元。
【/h/]时代财经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包括京津冀、陕西、上海、安徽、浙江、山东和湖北在内的19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h/]从31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来看,目前,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的地区有19个。其中,上海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位居全国第一,为2690元。从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来看,北京的标准最高,为26.4元。
【/h/]最低工资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或者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h/]如果每两年调整一次,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宁夏和新疆在内的这12个省份将在2024年迎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h/]从调整幅度来看,许多人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他们的实际收入影响不大。但实际上,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利益有实质性影响。
【/h/]很多地区规定,比如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保障方面,企业在计算员工的试用期工资、加班工资、医疗待遇工资、停工工资、社保缴费基数、失业保险费和经济补偿金时,也会参考最低工资标准。
【/h/]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时代财经记者,对于企业来说,提高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直接影响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压缩空。但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和政府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h/]“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增加他们的收入将带来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这将有助于间接刺激总需求并激活商品和服务市场,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增加政府税收。”王军说。
【/h/]事实上,近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各地也在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劳动者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h/]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实际增长6.1%。从增速来看,国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在提升,企业盈利和就业情况较好。
【/h/]不过,按常住地来看,城乡居民总收入仍有一定差距,相差超过3万元。这也表明,如何同步提高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h/]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刘向东告诉时代财经记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除了同比增加工资性收入外,还应创造更多机会和渠道支持居民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时应利用好转移支付工具,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h/]短期来看,王军认为,可以将财政资金适当分配给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农村老年人和城镇老年退休人员。为此,可以从顶层设计上创建支持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的新模式和政策体系,大幅增加用于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的财政预算。
【/h/]“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尝试每年发行一定规模的专项债券,并创造直接补贴消费和直接触及居民部门的创新工具。例如,直接现金补贴用于促进和扩大消费,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消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