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新调整,未来中国业务何去何从
【/h/]为了提振业绩,资生堂集团提出了四个方向:第一,通过恢复日本经济增长重建利润基础;二是拿下中国市场(中国业务、亚洲旅游零售);第三,加强美国市场作为下一个增长支柱的基础;第四,开发新市场。
【/h/]近日,资生堂中国被“裁员40%”的消息笼罩。
【/h/]针对此消息,资生堂中国回应本报记者称“相关传闻不符合事实”,并进一步解释称“资生堂中国于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品牌组合战略,以巩固其业务基础。与此相对应的是,内部正在构建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加敏捷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调整只涉及相关岗位的微调。”
【/h/]截至发稿,公司尚未回应内部组织架构如何调整以及涉及哪些岗位。
【/h/]天眼查信息显示,资生堂中国全资子公司资生堂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生堂贸易)成立于2024年1月8日,经营许可项目包含第三类医疗器械业务。
【/h/]资生堂集团成立于1872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之一。旗下拥有资生堂、安洁莎、CPB之钥、NARS等知名化妆品品牌。
【/h/]受中国市场表现和全球旅游零售的影响,资生堂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不佳,业绩较2019年有所波动。
【/h/]自2024年1月1日起,资生堂集团实施新一轮组织架构。记者了解到,资生堂中国首席执行官瑞穗立新正在日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对于资生堂中国和中国市场在新架构下2024年的新规划,1月16日,资生堂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新规划的很多内容和未来的方向在当前节点无法确认,需要等CEO回国后“看看有没有细化或调整”。
【/h/]一是组织架构频繁调整。
【/h/]资生堂中国表示“正在构建更加一体化和敏捷的组织架构”,这一点早有迹可循。
【/h/]2023年12月,资生堂集团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集团成立了新的价值创造战略总部、公司治理部、全球品牌价值发展中心和全球产品价值发展中心。其中,设立新的价值创造战略总部是为了实现中期业务战略“SHIFT 2025及以后”中提出的增值业务模式,该部门由首席营销和创新官直接领导。资生堂集团于2023年2月提出了“转变2025年及以后”战略,目标是在2025年和2027年分别实现12%和15%的核心业务利润率,并提高成本结构转型的盈利能力。
【/h/]集团实施新的组织结构才一年。
【/h/]在2022年12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资生堂集团成立了来自R&D的“营销和传播发展部”、供应链和品牌战略等多个新部门,并取消了“市场部”等旧部门,以加强集团内部的部门间联动和沟通能力。
【/h/]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出现重大人事变动。2022年11月,资生堂集团宣布换帅:时任资生堂中国首席执行官健太郎·藤原升任资生堂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即资生堂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资生堂中国首席执行官一职由资生堂集团首席战略官米津立新接任。这两项任命都将于2023年1月1日生效。一个月后,资生堂集团宣布解散上述“营销部”,并成立新的“营销与传播发展部”等部门。
【/h/]第二,性能弱
【/h/]资生堂集团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与其业绩疲软有关。
【/h/]资生堂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是2021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季度:集团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5.3%至2282亿日元,核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3%至88亿日元。
【/h/]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前9个月,资生堂净销售额同比减少5.3%至7224亿日元。
【/h/]与同行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欧莱雅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12.6%;日本公司POLA集团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9%;雅诗兰黛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减少13%(2023财年前三季度)。
【/h/]资生堂集团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受中国市场及全球旅游零售业绩影响。在对中国市场环境更具体的分析中,资生堂集团表示,由于核污水排放,购买日本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减少。随着监管的收紧和零售商再次转向以游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旅游零售库存将重新调整。此外,中国的消费者行为正在发生变化。在中国市场,资生堂品牌第三季度销售额下降了20%以上,其品牌NARS NARS实现了高位数增长,而高端护肤品牌CPB肌肤之钥实现了10%+的两位数低增长。
【/h/]在此之前,资生堂的业绩一直处于疲软状态。从2019年到2022年,资生堂集团的净销售额分别增长了3.4%、-18.6%、12.4%和5.7%。资生堂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速在2018年达到32.3%的高点后,2019年开始大幅下滑,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13.3%、9%、16.5%和-6%。
【/h/]为了提振业绩,资生堂集团提出了四个方向:第一,通过恢复日本经济增长重建利润基础;二是拿下中国市场(中国业务、亚洲旅游零售);第三,加强美国市场作为下一个增长支柱的基础;第四,开发新市场。
【/h/]第三,改善中国市场
【/h/]中国市场的表现成为资生堂集团业绩的关键点。
【/h/]对于资生堂集团新一轮重组将对中国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资生堂中国将如何做出相应调整,一位接近资生堂的人士表示,“此次组织架构调整是为了将品牌和业绩增长更清晰地分开。例如,原来的品牌部门承担了更多的职能,但它不负责绩效。这种调整是为了照顾价值创造和实际产出。”
【/h/]事实上,资生堂中国管理层已多次提及业务增长。2023年1月,资生堂中国首席执行官梅津利信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业务增长、实现组织优化、确保中国团队更好发展的三大目标。同时,他还强调深度参与地方创新。
【/h/]上述接近资生堂集团的人士与资生堂中国有业务往来。他对资生堂的评价是“品牌总部设立在东京,在国内的执行非常分散”。2021年,此人参与将资生堂集团的一个品牌引入中国市场,该品牌由东京总部直接管理,但出现了东京总部和资生堂中国公司“各听各的意见”的情况。该人士表示,作为东京和上海的“喉舌”,他“幸运的是,这是一个过渡期,然后就变得正常了”。
【/h/]至于其他品牌的运营,上述人士的评价是资生堂集团总部不愿意迎合中国市场的大流量和价格突破政策。因此,在他看来,如果资生堂集团想要提振中国市场,它可能需要做的是削弱其东京总部的存在。
【/h/]此外,早在2022年5月,资生堂旗下首只中国投资基金“紫玥基金”在厦门成立,并于同年8月率先投资主营胶原蛋白的创健医疗。瑞穗立新在2023年履新时表示,紫悦基金未来的投资方向是:一是基于中国市场新兴消费需求的投资合作,如重组胶原蛋白、口服美容等;二是有助于提升组织能力建设的投资,如数字科技企业;第三,中国本土公司将涉足美容或其他行业。
【/h/]2024年1月8日,资生堂中国全资子公司资生堂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许可项目包含第三类医疗器械业务。上述人士称,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其于2021年引入中国市场的EFFECTIM伊彦光美容仪获得相应许可。根据相关规定,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和射频皮肤治疗仪将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h/]新业务和新组织结构能否刺激业务增长仍是未知数。然而,市场可以感知到的是,资生堂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大幅调整。例如,明星产品“红腰”的价格在过去三年中几乎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