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电桩巨头宣布破产
【/h/]一家海外充电桩巨头倒下了。
【/h/]本周,充电桩鼻祖Tritium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了破产计划,随后股价在一天内暴跌66%,可谓惨烈。
【/h/]这家独角兽的经历颇为尴尬——它成立于2001年,比特斯拉早两年,堪称行业鼻祖。2022年,氚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高达20亿美元。充电桩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基础设施,并没有等到欧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以至于氚化一直在亏损。
【/h/]2024年,欧美宣布电气化进程放缓,这似乎成了压垮氚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超过90%。而在世界的另一端,Tritium的故事也为不断扩张的国内充电桩行业敲响了警钟。
【/h/]曾经市值140亿的某充电桩鼻祖要破产了。
【/h/]氚的故事始于25年前。
【/h/]那是1999年,大卫·芬恩还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名本科生。他和他的同学Paul Sernia和James Kennedy组成了“SunShark”赛车队,参加了世界太阳能汽车挑战赛WSC站,这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太阳能赛事之一,并获得了第三名。
【/h/]鲜为人知的是,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技术官JB Straubel早年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如今,特斯拉每年仍会派人参加比赛,以挖掘和储备人才。
【/h/]这场比赛后,大卫·芬恩嗅到了商机。他和他的同学们决定将比赛期间开发的光电机控制技术商业化,氚在2001年诞生。要知道,未来称霸世界的特斯拉要在两年后才成立,而Tritium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先锋。
【/h/]经过一番探索后,大卫·芬恩将自己的生意押在了DC充电桩的制造上。2013年是特斯拉Model S发布的第二年。当时,Tritium发布了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小的50kw DC快速充电桩Veefil-RT。此后,他们不断推出75kw、150kW、350kw等DC充电桩产品,成为全球首家实施即插即用战略的公司。
【/h/]起初,氚的目标客户是企业客户,包括英国石油、壳牌和IONITY。其中,IONITY是宝马、奔驰、福特和大众共同建立的大功率充电站网络。氚能够迅速打开欧美市场。
【/h/]事实上,Tritium在2017年就曾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当时,该公司联系了有合作意愿的中国公司,并在江苏安装了充电桩。公司高管也对中国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比欧美更强劲。然而,氚和中国的故事并没有从这里开始,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h/]眨眼间,2022年,氚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巅峰时期,该公司市值高达20亿美元(约140亿元人民币),一度被视为特斯拉充电桩的唯一可靠替代品。
【/h/]上市后,Tritium继续扩张,并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了新的生产线工厂。一是押注更大的美国市场,二是看好联邦政府对美国制造业的补贴。
【/h/]没想到的是,Tritium的股价在短短一年内下跌了90%以上,现在不到400万美元,投资机构纷纷弃船。今年2月,早期投资者布莱恩·弗兰纳里仅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他最后5%的股份。
【/h/]官网显示,该公司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销售了超过1.3万个充电桩。直到去年,Tritium还声称将成为中国以外最大的充电桩制造商。然而,到目前为止,等待的是破产的消息。这种新能源的鼻祖在电动汽车崛起的那一刻倒下了。
【/h/]谁杀的?
【/h/]回过头来看,这个失败案例值得详细回复。
【/h/]翻看Tritium的财务报告,破产的秘密就藏在其中:从2020年到2023年,Tritium的总营收分别为4696万美元、5615万美元、8582万美元和1.85亿美元,最近三年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9%、52%和115%,这一数字似乎仍在上升。
【/h/]但仔细看,其净亏损分别为3444万美元、6309万美元、1.29亿美元和1.21亿美元。这家成立23年的公司还没有赚钱——它从未盈利。
【/h/]与20年前相比,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早已发生变化,充电桩不再只是一两家公司的竞争。
【/h/]尤其是当特斯拉以低得多的成本建立了充电基础设施,并向所有电动汽车品牌开放充电网络时,Tritum没有任何新举措,其商业模式仍然完全依赖硬件销售,而不是像其他竞争对手那样专注于运营。
【/h/]很难想象用户对氚最常见的抱怨是充电桩经常断电,体验大打折扣。
【/h/]归根结底,充电桩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基础设施,只有在新能源汽车用户达到客观体量后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然而,近年来欧美新能源汽车行业跌宕起伏,始终未能迎来大爆发。另一方面,中国后来居上。
【/h/]没有庞大的新能源汽车用户,氚化一直在亏损运营。充电桩这么贵,输血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152%,手头现金仅为2942万美元。
【/h/]陷入财务生存之战的Tritium于去年10月向昆士兰州政府寻求9000万澳元的援助,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为此,该公司宣布将在圣诞节前关闭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工厂,并裁员数百人。
【/h/]“纳斯达克上市对公司没有起到作用,不像董事会最初认为这是进入资本市场的好机会。”Tritium通过上市筹集资金的梦想破灭了。
【/h/]最后,由于对美国制造业缺乏真正的了解,氚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生产,最终被压垮。
【/h/]但他还没来得及征服,就已经死了,真是令人唏嘘。
【/h/]“我走心了”,中国充电桩打响淘汰赛。
【/h/]氚化黯然收场,但在8000多公里外,中国新能源充电桩的发展却如火如荼。
【/h/]IPO要来了。《彭博》报道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供应商Star Charging正考虑在香港上市,可能寻求约50亿美元的估值。星星充电起步于江苏,在2021年5月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其估值已超过150亿。
【/h/]近半年来,国内新能源充电桩的融资仍可见端倪。就在几天前,世纪云安获得数亿元A+轮融资;早在去年12月,无尽瓦特就获得了由顺为资本、云起资本和真格基金投资的近1.5亿元天使轮融资。此前,润成达获得了B2 2.24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
【/h/]2023年以来,充电桩领域共发生23起融资事件,涉及投融资金额26.25亿元。泰尔、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维京云等众多企业在这个江湖异军突起,众多行业巨头争相入局。
【/h/]比亚迪、特斯拉、“威小李”等头部车企正在逐步建设充换电系统,800V高压和过充站几乎成为车企标配。此外,华为、中国石化、滴滴和能源链也将目光投向了这里,甚至以插座闻名的公牛集团也冲了进来。
【/h/]据预测,2024年新能源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517亿元,2025年甚至可能达到千亿。
【/h/]热闹还在眼前,但行业鼻祖氚化的倒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h/]和氚一样,能否赚钱也成了新能源充电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今,整个行业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宣布盈利,但充电桩却被许多新能源车主调侃为新的“钱包刺客”。
【/h/]就连市场份额最高的电信董事长余德祥也曾公开表示,“成立后的前四年很吓人,不知道行业的拐点何时出现。”
【/h/]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保有量达859.6万辆,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以此计算,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达到2.3∶1。
【/h/]一边是新能源汽车找不到充电桩,一边是充电桩打价格战抢用户。事实上,早在2014年国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运营行业时,就掀起了一股充电桩热潮,初期盲目扩张,疯狂涉足。2018年的倒闭潮还历历在目。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国内充电桩市场已有50%的企业破产或退出市场。
【/h/]战斗结束后,牌桌上剩下了最强大的玩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充电桩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充电桩成为新的出口。
【/h/]这里的战争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