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5大省,罕见易主
【/h/]经济大省迎来罕见洗牌。
【/h/]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GDP总量为60132.9亿元,同比增长6%,首次跻身6万亿俱乐部。
【/h/]随后,河南披露了最新经济数据。2023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
【/h/]这意味着四川经济总量已超过河南,首次成为中国第五大省,在中西部省份中排名第一。
【/h/]我
【/h/]中西部省份经济为何易主?
【/h/]众所周知,早在2022年,河南经济总量一度突破6万亿大关,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之后全国第五个6万亿省份。
【/h/]然而,时隔一年,2023年河南经济继续增长,实际增速为4.1%,但GDP总量回落至5.91万亿,未能进入6万亿俱乐部。
【/h/]为什么?
【/h/]这背后,主要是统计因素造成的。
【/h/]根据当地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河南下调了2022年GDP最终数据,从最初的61345.05亿元下调至58220.31亿元,这导致2023年的经济数据有所调整。
【/h/]根据调整后的数据,2023年河南省GDP总量从5.82万亿增加到5.91万亿,没有出现负增长。
【/h/]对此,河南省统计局回应:一般情况下,年度GDP要核算两次,第一次初步核算,第二次最终核实,两者之间会有一些差异。
【/h/]在地方看来,“个别经济指标规模和速度的短期波动是经济浪潮发展和曲折前进过程中的正常调整”。
【/h/]没错。经济数据庞大复杂,每年年初只有初步统计,肯定有误差。到年底或次年,当有完整的统计数据时,自然要进行最后的核实和调整。
【/h/]不仅在河南,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
【/h/]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GDP)现价为120472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83亿元。
【/h/]当然,由于各省市基本面不同,统计误差也不同。一些省份有所减少,而另一些省份有所增加,导致不同年份的GDP数据存在一定的波动。
【/h/]此外,中国还将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经济普查,与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一起被称为三次定期调查,以修订以前的GDP数据。
【/h/]上一轮全国经济普查是在2018年,新一轮经济普查已经启动。未来谁增加谁减少都值得关注。
【/h/]二
【/h/]抛开统计因素,四川是如何后来居上的?
【/h/]从历史上看,自1978年以来,四川一直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GDP总量从未跌出中国前十。
【/h/]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四川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率先突破1亿人口大关。当时山东、河南有8000多万人,广东只有6000多万人。
【/h/]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东目前的常住人口已经增加到1.26亿,成为人口第一大省,而四川最新的常住人口超过8000万,仅排名全国第五。
【/h/]这背后当然有“孔雀东南飞”等人口流动因素,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背景是重庆直辖,剥离了大量人口。
【/h/]根据凯丰《中国城市巨变》一书的记载,重庆原本是四川省下辖的计划单列市,与今天的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厦门属于同一性质,都是副省级城市。
【/h/]彼时,重庆和成都一度组成西部地区唯一的“双子星城市”,成为西部省域经济最引人注目的两大增长极。
【/h/]重庆直辖前的1997年四川行政区地图。
【/h/]当时的四川省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都一度超过河南省,位于成都和重庆之后,繁荣程度甚至可以与东部沿海省份相媲美。
【/h/]但由于四川面积大、人口多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国家层面开始考虑将四川拆分,从湖北分出一部分来建设三峡省。
【/h/]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三峡省最终无功而返,取而代之的是重庆直辖市。
【/h/]1997年,重庆脱离四川,由计划单列市升格为直辖市,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h/]新重庆在原有重庆范围的基础上,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区纳入囊中,割走了数万平方公里和2000多万人口。
【/h/]虽然没有重庆,但四川的GDP总量并没有大幅下降,仍然位居全国十大省份之列,并且保持上升态势。
【/h/]2007年,四川GDP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突破2万亿,2015年突破3万亿,2018年突破4万亿,2021年突破5万亿,2023年突破6万亿。
【/h/]几乎每隔2-3年,四川就会迈过万亿美元大关,由此可见四川的发展之快。
【/h/]如果加上重庆,老四川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9万亿,常住人口总数达到1.17亿,这使其成为与山东竞争的力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压舱石。
【/h/]当然,虽然GDP总量不弱,但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四川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居民收入水平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h/]三
【/h/]四川,为什么一路上涨?
【/h/]如今,四川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健康为代表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已晋升为万亿级产业。
【/h/]在国家定位上,四川也从传统相对封闭的内陆腹地转变为新的开放高地,被赋予了一系列国家责任,成为国内国际循环中不可回避的存在。
【/h/]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原本生活在内陆,长期作为大后方存在。虽然在“三线建设”时期曾经风光一时,但在全球化时代,它无法像沿海地区那样借助开放的力量一跃而起,发展瓶颈相当明显。
【/h/]当时,东西部的差距一度是最大的问题。
【/h/]为此,2000年前后,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大量转移支付、基建项目和产业项目开始向西部倾斜,四川、重庆、陕西、贵州等省份迎来快速发展期。
【/h/]仅仅是税收政策红利,就让很多东中部省份羡慕不已。在西方,鼓励类行业的所得税可以减免15%,而正常情况是25%。这一政策将持续到2030年。
【/h/]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和全球新一轮产业调整的开始,产业转移开始了,其中一部分指向东南亚国家,一部分指向中西部地区,这就是俗称的“产业西移”。
【/h/]拥有劳动力多、市场大等优势的中西部地区成为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主要承接地,四川能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与此不无关系。
【/h/]与此同时,四川等省份也已直接向国家战略倾斜。
【/h/]除了西部大开发,四川还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内大循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等多重战略叠加的优势,发展自然如虎添翼。
【/h/]在大规模基建时代,西部地区是重要受益者。
【/h/]随着市县高铁、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航空空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中西部地区可以摆脱地理劣势,内陆地区可以转变为开放前沿。
【/h/]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地权复兴”的逻辑。
【/h/]不仅如此,包括四川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仍然是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
【/h/]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 *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规模达10.06万亿元,其中四川、河南、云南、黑龙江等省份累计接收规模超过40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h/]虽然东部经济省份也获得了一定的转移支付,但由于支付金额较大,最终成为财政转移支付的净贡献者。
【/h/]因此,在看到中西部省份经济总量上升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短板在哪里。
四
【/h/]四川崛起的背后,也有强省会的支撑。
【/h/]成都、武汉和Xi是中国公认的三大强省。省会城市GDP总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占全省五分之一以上。它们是独一无二的中心城市。
【/h/]实力越强,负担越重。在各大省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强省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h/]强省会模式虽然存在争议,但一个共识是:弱省需要强省会,强省更适合多中心。
【/h/]毕竟,如果一个省份连一个突出的大城市都没有,恐怕它就没有机会参与区域竞争,更不用说在重大国家战略中获得一席之地了。
【/h/]强省会的崛起,会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与东部经济强市竞争的机会,也会为产业和人口的流入提供支撑。
【/h/]中西部省份强省会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强省会带动都市圈乃至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h/]现在,当省会发展壮大时,中西部省份正在寻求建设多个省域副中心,以实现均衡发展。
【/h/]一方面,成都都市圈升级为国家都市圈,成都带动德阳、眉山、资阳进入城市化时代。
【/h/]通过都市圈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全省乃至川渝地区的协同发展,是成都的使命。
【/h/]另一方面,四川省先后实施“多点多极”“一干多支”“五区共富”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将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定位为省域经济副中心。
【/h/]强省会与副中心形成联动效应时,四川经济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