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东首富失意A股

ze1年前健康180

资本版图一盘散沙,曾经的山东首富卢志强未能力挽狂澜。

截至12月27日收盘,*ST泛海(000046。“泛海系”上市公司深交所(以下简称“泛海控股”),报收于0.38元/股,触发强制退市规定。当日晚间,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27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已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规定的强制退市交易,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泛海控股股票自2023年12月28日开市起停牌。

泛海控股,1994年登陆深交所,是最早的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也是泛海的核心产业平台。在创始人卢志强的悉心照料下,泛海控股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家涵盖金融、地产和战略投资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

2016年,泛海控股迎来亮点时刻,实现营收246.7亿元,同比增长79.4%,创下历史纪录。当时信达证券对泛海控股的评价是“扬帆远航,志存高远”。信达证券认为,泛海控股项目价格上调、京沪项目顺利拆迁、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等都将成为其股价的催化剂。

不料7年后,泛海控股成为“仙股”,股价年内暴跌近70%,较21.03元/股的历史高点下跌约98%。

今年退市房企不止泛海控股一家。

中指院企业事业部研究总监刘水指出,前几年房企退市只是零星发生,一年只有一两家企业,而今年是集中发生。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已有12家房企退市。ST阳光城、ST泰禾、*ST蓝光等8家a股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退市,港股的索尼控股、南海控股、嘉年华国际、三生控股因其主板公司证券连续18个月停牌而退市。

在退市的浪潮下,很多曾经的富豪失去了资本的梦想。原闽侯首富、阳光城董事长林腾蛟,原四川首富、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原福建地产首富、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等都已离开,他们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也摇摇欲坠。

一、老牌房企巅峰下跌

草蛇灰线千里之外。泛海控股早就有退市的迹象。

泛海控股是卢志强建立的。2014年之前,泛海控股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布局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核心城市。代表项目有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武汉商务区等。

2014年,房地产行业面临压力,泛海控股做出战略转型发展决策,提出在继续发挥现有房地产业务优势的基础上,整合极具发展潜力的金融和战略投资业务板块,通过收购方式,将信托、保险、证券、期货、典当、资产管理等金融资产进行合并。

金融和投资业务使泛海控股实现了快速扩张。

泛海控股2016年年报显示,信托业务因并表控股民生信托,实现业绩大幅提升,营收19.21亿元,同比增长77.54%;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143.22%,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434.05亿元。战略投资方面,重点投资项目有云锋基金、万达影业、北汽新能源、WeWork Global等。

与此同时,泛海控股的地产业务顺利出海。2016年,泛海控股收购了夏威夷西区项目和夏威夷Corinna号两个项目,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等5个重点城市拥有7个房地产项目。

巅峰时期,“泛海”参股数十家上市公司,涉及房地产、能源、金融、科技、海外投资等多个领域,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2015年,卢志强以830亿元的财富成为山东首富。

快速扩张为泛海控股今天的败局埋下了隐患。伴随着收入增长和资产扩张的,是债务规模。

2014年转型战略确定后,泛海控股因并购收购、战投等原因负债攀升。财报显示,2014年泛海控股负债总额约为583.7亿元,2018年扩大至1836.7亿元,增长215%,资产负债率为86.6%。

当时泛海控股已经意识到债务危机。泛海控股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为应对有息负债高企和部分债务集中到期的问题,在加强存量债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的同时,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增加现金流入,保证了公司资金周转。顺利,所有债务如期偿还。

但是事故很快就要来了。

2020年6月,武汉金凤凰假黄金案震惊金融圈,民生信托涉案金额高达40.74亿元。“踩雷”的民生信托不得不提前赔付投资人,使得泛海控股2020年计提减值损失超过25亿元,由盈转亏,亏损47.2亿元。

这种亏损势头延续至今。今年三季报显示,泛海控股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68.87亿元,负债总额981.7亿元。

第二,有很多保护磁盘的大招

老牌房企谢幕尴尬在所难免,但2023年退市将成为家常便饭。

“除了一波普遍的净利润亏损,市场低迷和债务违约的余波对企业上市也有很大影响。”柯睿表示,由于经营业绩不佳,债务重组进程缓慢,部分企业已被警示退市风险,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房企戴着明星和帽子,部分港股上市房企也面临停牌。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16只a股退市,2022年42只股票退市,2023年以来45只股票退市,创下新高,其中ST阳光城、ST泰禾、*ST贾凯等8家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

今年6月6日,蓝光发展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而被终止上市,成为年内首家从a股市场退市的房企。

至于港股,今年以来已有4只内资股退市。最新一家退市的房地产公司是三盛控股,于12月27日被取消上市资格。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房企退市成为市场热点,也产生了新的风险。“退市企业多,影响市场预期,外界容易产生‘这个行业不行了’的想法。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退市和破产可能是挂钩的,导致信心不足,成交量下降。”

因为股价暴跌,留在场上的球员开始了“支持行动”。

柯睿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181家A+H上市房企(不含退市房企)总市值较年初减少10892亿元,其中a股上市房企减少20.55%,h股上市房企减少32.15%。

据Wind统计,a股110家上市房企中,年内有12家房企股价跌幅超40%,包括*ST泛海、金地、ST世茂、中交地产、新城控股、华侨城A、万科A等。

为了提振股价,保壳,不少房企“花式保”。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1日,共有10家a股房企发布了提振股价的预案。主要有三种方法:增加注入控股股东的资产量以提升公司价值,通过公司股份回购刺激股价,股东增持。

金科、荣盛发展注入股东资产,避免“1元退市”危机。保利发展和世茂通过回购股份刺激股价。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和万科总裁朱久生在2023-2025年的现金薪酬方案中增加了年度股价变化作为调整因素。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柯睿集团董事长丁祖昱认为,从短期来看,回购和控股可以支持企业稳定股价,解决“燃眉之急”。但企业长期股价能否止跌反弹,仍需行业基本面的修复。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修复自身造血功能,恢复正常运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二线动力电池厂家夹缝求生

【/h/]随着动力电池行业内卷化加剧,处于行业“二线”的厂商最先感受到寒意。【/h/]近日,一位接近蜂巢能源的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由于今年项目较少,蜂巢能源加强了业绩考核,开始“变相降薪”。“...

保险“魔方业务”再戴紧箍咒

“首月可享百万医保”、“最高保障X百万”、“有免费保障领取”... 手机上经常收到类似的消息吗?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再也不想去薅羊毛了。当时刷了一个短视频,突然就刷到了赠送免费保险的活动。...

全球化的隐喻、困境与曙光

全球化高速发展了30多年。虽然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很大的风险和挑战,但总体上仍在快速发展。人们将这一时期的全球化称为“超级全球化”。直到近年来,受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全球化遇到了...

B站能否盈利,取决于什么?

【/h/]在第一季度报告中,Q1的表现基本符合预期,但最近股价的上涨意味着市场对下一款游戏、广告业务和减少集团损失有更多的预期。财报发布后的暴跌可能是因为电话会不会“超预期”,一些基金选择获利了结。【...

俞敏洪的故事,没那么赚钱了

【/h/]东方精选(01797.HK)提交了一份收入没有增长的半年度成绩单。【/h/]1月24日晚间,东方精选披露2024财年中期(截至2023年11月的六个月)业绩。期内实现总营收27.95亿元,同...

谁杀死了新消费品牌?

【/h/]前两天,一篇文章说,舆论杀死了钟。【/h/]钟这几年的怨气真的很大,雪糕刺客的价格怨气,雪糕不能烧的食品安全怨气,公开讨薪的员工的欠薪问题【/h/]然而,新消费并非死于舆论,而是死于一个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