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晒2023年成绩单:理财规模平稳增长 代销渠道积极拓展
近日,农银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尹素理财、尹航理财、宁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了2023年成绩单。整体来看,去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增多,管理规模保持稳定。然而,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却逆势增长。在代销规模上,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拓展行外渠道。
受访专家表示,展望2024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监管将更加严格。除了继续做好产品创新和投研能力这两项基本功外,深化产品体系、拓展外部销售渠道、加快数字化转型仍是银行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重点。
管理规模和渠道建设双提升
具体来看,浦银理财2023年新发产品1169款,截至年底存续产品超过1900款,管理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含受托管理);尹航理财全年发行新产品943款,总募资规模超7000亿元;尹素理财年度募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2023年底管理规模突破5200亿元;宁银理财全年发行产品700多款,理财产品销售规模超过8000亿元。截至2023年底,其管理规模突破4000亿元。兴银理财产品规模稳定在2.2万亿元,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产品规模占比近99%,新增规模超千亿元。
中国银行业研究院研究员杜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逆势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这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监管部门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多元化理财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二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提高产品收益率和风险匹配度。
在多元化产品代销格局下,去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续加大代销渠道建设力度,尤其是离行式渠道占比进一步提升。
浦银理财的代销规模8个月暴增2200亿元;宁银理财行外代销规模全年增长100%;截至2023年底,尹航财富管理银行海外代理销售规模近1200亿元。去年,宁银理财和尹素理财分别新增20家和42家海外代理销售合作机构。截至去年年底,尹航财富管理海外代理销售合作机构超过200家。去年,兴银理财代销合作机构超过430家。
从全市场来看,截至2023年底,已有2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了境外代理渠道。
行业短板亟待补齐。
2023年是资管新规实施的第二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主力军”的地位更加巩固。
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23年末全市场理财产品最新存续规模为26366.41亿元,银行理财子公司整体规模为224961.43亿元,占全市场规模的85.32%。
但是,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仍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销售渠道有限、客户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杜洋认为,虽然银行理财子公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整体竞争激烈,尤其是在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方面。部分理财子公司产品设计和策略相似,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一些理财子公司在新兴领域的研究和投资较少,例如ESG和金融科技。在产品发行方面,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权益类产品相对较少。产品期限相对集中,导致理财子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在风险控制方面,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和流程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确保合规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李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更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提高产品综合收益;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识别、评估和控制业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与母行销售渠道保持良好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销售渠道并提高客户覆盖率;加强客户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客户信任和满意度;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技术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兴银理财表示,展望2024年,该行理财子公司将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要聚焦能力提升,推进产品管理体系建设;其次要聚焦投研赋能,加强“投研销”体系建设;再者,要聚焦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