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人口开始反弹
【/h/]2023年全国总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这句话无疑有点令人恐惧,不仅因为数字本身的分量,还因为数字背后的某种趋势。
【/h/]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h/]近年来,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开始明显放缓。自2022年以来,人口60年来首次下降,2023年也将如此。接下来,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只会更加激烈。
【/h/]正当我以为2024年新的一年可能还会继续时,没想到年初刚过,几个城市就悄悄宣布了人口增长的好消息。当我看到这个城市的名字时,我几乎叫了起来。
1。人口流失最严重的东北地区真的开始回暖了吗?
【/h/]记得去年我们写过一篇《感觉东北已经开始逆城市化》的文章。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总人口为985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减少的人口几乎赶上了隔壁天津的一个直辖市的数量。东北地区的出生率也是最令人担忧的。
【/h/]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h/]东北三兄弟黑龙江、辽宁、吉林直接坐实了全国出生率倒数,占据了全国约8%的国土面积,出生人口总数不超过40万。
【/h/]然而,根据今年公布的最新数据,这种情况开始逆转。甚至你能感觉到,这些东北省份此刻有些激动和急迫。
【/h/]要知道,过去东北地区的人口数据要等到次年年中甚至年底才公布,甚至只公布户籍人口。今年2月7日,辽宁省发布了自己的2023年人口净流入8.6万人,留下40.1万高校毕业生留在辽宁创新创业。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11年人口净流出的局面。
【/h/]图片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h/]在吉林省的另一边,就连好消息也准备好了。
【/h/]图片来源:新华社
【/h/]2023年人口净流入4.34万人,为近13年来首次净流入。当然,我们要知道,净流入指的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差额,并不能代表该地区的人口正增长。即使是常住人口,得益于人口净流入,吉林也摆脱了此前人口减少40多万的局面。
【/h/]来源:市统计局。
【/h/]真的是一鸣惊人,来之不易。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不仅顶着人口流失大省的帽子,而且我们可以肉眼看到这些北方城市从未放弃努力。而且它既不同于走企业留人的路线,也不同于注重居安思危的感受。这座东北城市是第一个瞄准旅游业爆发的城市。
【/h/]从去年年底开始,哈尔滨变成了一座“讨喜”的城市,游客如潮。去过海南,那里应该是冬天最热的地方,吉林周边的滑雪场也人气满满。
【/h/]北大湖滑雪场和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70%。春节期间,吉林省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0.61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2.88%。同样来之不易的,还有被“嘲讽”的GDP,去年同样逆风翻盘。
【/h/]图片来源:新华社
【/h/]2023年,吉林GDP增速为6.3%,位居全国第七,创下近年来最好排名,而辽宁10年来首次跑赢全国增速。
【/h/]回想这些年一望无际的松花江,伴随着绿皮火车载着一群群年轻小伙驶向远方。长期以来,人口流失和逃离东北的形象一直是我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
【/h/]今年以来,无论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是GDP增速再创新高,带来了近10年来首次人口净流入,都让我们知道是时候重新认识东北的力量了。
【/h/]其次,默默干大事的香港人口已经恢复到750万。
【/h/]其实不仅仅是东北,2023年还有一个新趋势,就是一线城市也在互相竞争,道路非常狂野。早在去年7月,深圳前海就已经开始关注港澳青年,给出了最高奖项和100万元的巨额补贴。面对其他一线城市的猛烈攻击,我从未想香港会感到惊讶,并画了一条完美的U形线。
【/h/]图片来源:政府统计处,2023年为暂定数字。
【/h/]截至2023年底,香港临时人口为750.31万人,较2022年底增加3.05万人。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香港人口唯一一年回到750万的高位。至于原因,最明显的是香港人才政策的成功。香港应该是目前所有一线城市中政策开放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
【/h/]你应该听说过香港的“优才计划”政策。你知道香港去年收到多少份优才输入计划吗?超过22万例。其中约13.5万宗已获批,约9万名获批人才已抵港。
【/h/]以“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为例。自2023年1月1日起,增加专业数量,取消每年1000人的招生名额。两年内有12,969个案例获得批准。与2006年引进计划到2022年底相比,这17年引进的人才总数(11976人)更多。
【/h/]包括2022年底启动的“英才计划”在内,还批准了5.1万个案例。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吸引人才的努力在香港是前所未有的。
【/h/]图片来源:大公文慧
【/h/]当然,除了人才计划之外,随着2023年社会全面回归,特殊时期留在国外的香港人也在陆续回港,这进一步拉动了去年香港人口的增长。
【/h/]但这还不是全部。如果说人才引进是对人才的邀请函,那么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如此汹涌的人才涌入,与政策端对企业的重视密不可分。
【/h/]香港一直明白,只有企业筑巢引凤。根据投资推广署的报告,2023年该署协助来自40多个国家的382家企业来港营商,同比上升27%。企业多了,好工作自然会来。
【/h/]图片来源:hk01.com政府统计处。
【/h/]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2022年5月以来,香港的失业率一直在下降。最新失业率保持在2.9%,失业人数为10.26万人。
【/h/]如果你还能在一线城市之间抢人,那一定是一家两手抓的人才企业。毕竟21世纪最缺的不仅仅是人才,还有谁能给人才真正的工作。
【/h/]第三,年轻人开始回流小县城。
【/h/]这几年应该算是县域经济崛起的大年。榕江县的村庄极具爆发力,而曹西安县的宇宙中心更早.....让我们感受一下现在属于这个县的力量。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你们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了吗?
【/h/]图片来源:网络
【/h/]据说一线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回到县城老家过年,去亲戚家拜年。他们发现县城的餐桌上摆满了他们不愿多买的樱桃、草莓和榴莲。不仅如此,这次我回到了湖北省黄梅县的老家,我还在该县发现了几家新的小龙虾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园。
【/h/]在这个县城的魅力变得越来越突出的同时,许多县城也开始反向虹吸大城市的人口。
【/h/]我整理了一些人口增幅较大的县市:
【/h/]大部分集中在江浙,义乌和昆山是老熟人了。
【/h/]但最近,义乌又火了。大家都知道义乌是靠小商品批发发家的,这对于刚毕业没什么积蓄的年轻人来说相当友好。你可以花不到1000元租一个不错的一室一厅,7.9元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咖啡馆。此外,在义乌,每个人几乎都愿意帮助小白...一时间,“裸辞义乌大厂创业”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标签。
【/h/]2023年上半年,义乌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2%,电商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54%。2023年,义乌的人口占金华的26%,其中70%以上是外地人口,可见一个好县的吸引力有多大。
【/h/]此外,省会城市下辖县也有一波增长。例如,慈溪是副省级城市宁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管辖的一个县。闽侯也已经与福州市区融为一体。大量在福州市中心工作的人住在闽侯,大学城在闽侯,地铁也到大学城。
【/h/]这些县是相邻几个县甚至十几个县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聚集资源和辐射能力更强,自然成为人口流入的重点。
【/h/]第四,孩子还在哪里挣扎?
【/h/]自2022年起,中国人口出现了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也成了问题。那么此时此刻,还有哪些地区可以拼命生孩子呢?
【/h/]图片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
【/h/]我们来看看出生率超过10‰的第一梯队:西藏、贵州、青海和宁夏。出生率较高的地区仍集中在中国西部,那里的城市能级相对较低。
【/h/]而另一个让我惊讶的是广东,出生率为8.3‰,未能进入前5名。但不要小看这个数字。你应该知道广东的优势是什么,基数大。
【/h/]前段时间,广东的常住人口高达1.27亿人,每天在广东实时居住的人口约为1.5亿人,因此广东在中国其他省份中遥遥领先。当这样的人口基数满足生育率时,广东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出生人口突破100万的省份。
【/h/]根据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2023年2月发布的通知,一些研究数据显示,在全国人口增长20强城市中,广东独占8城。其中,深圳的生育率为21.68‰,位居全国第一。
【/h/]看来,一向以“来自深圳”为荣的深圳,现在真的打算在深圳落户并结出硕果了。
【/h/]除了这些生育大省,还有哪些地方的孩子不多?
【/h/]最后三名仍然来自我们的东北三兄弟:黑、吉和辽。
【/h/]而仅比他们高一点,排名倒数第四的,其实是上海。即使在初育年龄上,这一数字的全国平均值也在27岁左右,而早在2015年,上海育龄妇女的初育年龄为29岁。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的女孩还是更愿意选择晚生晚育。
【/h/]五。结论
【/h/]其实挺巧的。今天我在整理人口信息的时候也看到这样一个热搜,说杭州不满意现场面试,先在火车上开始招人。就说没卷。
【/h/]杭州客运段在兰州、Xi、成都开往杭州的列车上设立了招聘会分会场,最高年薪30万元。一个打算去宁波找工作的年轻人在火车上经历了一场面试,被提前掐断了。
【/h/]包括我们今天分享的城市,依靠旅游业逆袭的中国东北,利用政策抢人抢企业的香港,以及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人口众多的县城广东,也在做一些吸引更多人的事情。
【/h/]毕竟,无论是对他们还是对其他城市来说,当每个人的视野都变得更广阔,他们对城市的选择也更多时,是时候拿出“真刀真枪”来比拼真正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