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一卷再卷”:额度高至百万,利率低至2.88%
【/h/]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背景下,消费贷款逐渐成为各家银行关注的重点。
【/h/]2024年“开门红”期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大银行通过发放消费券、组队等方式降低贷款利率,同时拉长贷款周期、提高可贷额度。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已将消费贷款年化利率降至3%以下,并将贷款额度提高至100万元。
【/h/]“过去,消费贷款的一般申请金额仅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现在一些银行可以将最高金额提高到100万元。与之前的四五个点相比,现在的利率已经下降到三个点左右,可以说是‘白菜价’了,这真的很令人兴奋。”2月29日,在上海工作的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他在3月份申请了提前偿还房贷,他正在考虑申请消费贷款用于日常开支。
【/h/]在银行业人士看来,银行的消费贷款“卷”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行一方面响应了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低利率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目前银行消费贷款利率下调和上调至百万元,通常针对的是优质客户群体,因此整体风险可控。
【/h/]首先,“2字头”利率抢占市场
【/h/]记者实地走访银行线下网点发现,“降息提额”成为银行消费贷款本轮促销的重点。
【/h/]王先生告诉记者,年前招商银行向他的账户发放了一张年利率为3%的“闪电贷款利率券”。当时他忙于工作,没有申请贷款,所以利率券到期了。没想到他最近收到了招商银行3.0%的息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先息后本,一年还一次,可贷三年。
【/h/]王先生说四五月份需要用钱,贷款利率3.0%起步比较经济。
【/h/]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全国银行线上消费贷款最低可执行平均利率为3.41%,环比下降1个基点。回到2022年11月,全国性银行的网络消费贷款最低可执行平均利率为4.20%。一年内,消费贷款平均利率下降了近80个基点。
【/h/]记者注意到,3.0%的消费贷款年利率并不是最低的,部分城商行和股份行的消费贷款年利率已跌破3.0%,最低可达2.88%。
【/h/]“过去,纯信用贷款的期限只有一年,但现在我们银行可以贷款三年,先支付利息,后支付资本。特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大厂员工基本上可以享受到我行低至2.98%的贷款利率。纯信用贷款产品不需要任何抵押,最长可贷三年,无需提款和利息。考虑一下。”上海一家城商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百万消费贷一般面向高层次人才,对于客户的年龄、征信记录、资金实力等都会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门槛很高,不是谁都能达到要求的。
【/h/]例如,平安银行最近推出了“白领新贷款”。年利率(单利)可低至2.88%,最高可达100万元。纯信用,无抵押,随借随还,无利息,普通客户年利率(单利)3.96%-9.72%;北京农商银行凤凰E可以通过发放利率券将贷款利率降至2.98%,但最高只能贷款20万元;北京银行首贷客户利率可低至2.98%,且首贷对从业企业和个人公积金有要求;交通银行推出“惠民贷新客迎新年,好运添‘金’”活动,最高授信额度80万元,最低优惠利率3%。
【/h/]根据银行的规定,贷款金额、期限和利率以当地分行的政策和最终审批结果为准。
【/h/]上述城商行的客户经理表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客户绝对是最受欢迎的所谓“白名单”客户,他们获得的贷款产品在额度和利率方面都会优于普通客户。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大额资金需求,还可以帮助银行提高其业务增长。当然,银行也需要采取更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资金的最终流向。对于客户来说,需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h/]“我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分享说一些银行的贷款利率已经降低到三分以下,但我在手机App上查看了一下,利率仍然很高。和银行客服商量后,建议我去线下网点找客户经理申请利率券,这样利率可以降到3.0%以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先生表示,因为自己是事业单位员工,整体资质比较好,所以银行最终批准了60万元的贷款额度。
【/h/]其次,低利率能持续多久?
【/h/]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华茂认为,一方面,国内宏观政策积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贷款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
【/h/]在低利率和高额度的吸引下,消费贷款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2024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以消费贷款为代表的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
【/h/]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信用贷款的一种,期限越长、利率越低,银行可能面临收益与风险匹配不足的问题。同时,监测消费贷款资金流向相对困难且成本较高,这对银行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h/]周认为,消费贷款市场过度“价格战”导致产品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不利于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业务风险防控和业务可持续性;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导致市场出现跨市场套利,容易导致部分消费者负债和杠杆过高,也可能引发局部资产泡沫风险。
【/h/]“金融机构开展具体业务的前提条件是符合自律机制要求,共同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避免非理性价格战和粗放式展业,围绕市场需求的难点和痛点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重视金融服务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平衡获客和风险控制,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同时,加强对消费贷款资金违规使用风险的防范。“周认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增强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的意识,加强对业务员的培训;优化业务流程,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信贷市场约束机制;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职能,提高违规成本。
【/h/]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在加大检查力度。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因涉嫌个人贷款业务违规收到监管罚单。2月28日,浙商银行杭州萧山分行因在个人贷款业务中存在严重不审慎行为被罚款50万元。2月19日,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461万元。
【/h/]对于金融消费者,上述城商行客户经理建议,有需求的客户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和机构办理金融业务,详细分析相关产品规则和收费标准,充分评估自己的收入和需求,合理负债、理性消费。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如装修、购车、旅游、留学等。,且不能用于购房或投资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
【/h/]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过去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据“大头”的按揭贷款等中长期业务规模持续下降。在此背景下,消费贷款逐渐成为银行的重点业务。但目前的低利率能持续吗?在空之间还剩下多少?
【/h/]“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净息差在2023年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在连续降息的影响下,银行负债端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但极低的贷款利率只能算是一种营销策略,为了抢占客户的阶段性促销手段。目前我了解到一些银行在补贴自己做这项业务,利率肯定不会一直这么低,也不是所有客户都能享受这么低的利率。”一位城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h/]2023年四季度中国银行业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四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至1.69%,跌破1.7%,较2022年同期下降22个基点,较三季度收窄4个基点。
【/h/]周也认为,赔本的买卖没人做,定价过高的行为难以为继。预期利率下降有限空。一方面,目前部分机构消费贷产品利率定价过高,主要是考虑到消金机构的资金成本约束和风险溢价;另一方面,随着“伤疤效应”的消退、宏观政策的支持、企业经营状况的持续改善、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改善、消费的复苏,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增加,市场供需博弈也可能制约消费贷款利率空的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