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和字节跳动赢在哪里?
过去一周,中国互联网公司见证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财富逆转。
【/h/】拼多多,曾经“砍一刀”的小弟,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凭借今日头条发家的字节跳动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和增长都超过了腾讯。当互联网新王者产生的时候,对“旧钱”的反思也在同时进行。比如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的时候,他就非常罕见地对阿里的业务直言不讳。
在国际业务上,他们都表现得极为出色。前者拥有战无不胜的穆特,后者拥有抢占全球心智的Tiktok。这应该也是他们在全球资本市场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国内市场,他们的战略定位是相似的——都是为相似的群体或需求者提供服务。这个群体的画像是这样的:极致追求性价比,冲动消费习惯,但客单价往往很低,沉浸在快节奏的阅读和内容的短暂视觉体验中。然而,拼多多提供物质产品,字节跳动提供精神产品。
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个群体的数量还在上升。几年前,人们还在争论是升级消费还是降级消费。到了今年,已经很少有人谈消费升级了。
这并不是要否定两家公司的成绩。企业发展本身就是在其环境中寻找机会,品多多和字节跳动正是抓住了经济下行周期的两个增长方向:出海和下沉。
这一代新互联网王者面对的是与第一代互联网霸主完全不同的时代。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蝙蝠是在一个财富递增的上升周期中成长起来的,主流人群追求的是财富的上升、身份的认同和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刚刚引入中国。那个时候,有能力上网的大多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当时的互联网还是一个中心化的渠道,诞生于其中的互联网公司都要基于当时主流用户的需求来拓展业务。
但时过境迁,2020年的拐点其实已经很明确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网民中,初中学历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不到10%。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网民比例从2020年3月的17.2%上升至19.3%。此外,近四成网民月收入低于2000元,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不到三成。
这是互联网公司面对的最主流受众。这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过去的中心化传播模式和销售模式,因为受众画像和认知能力的变化,不得不做出巨大的战略调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那些以优质产品和高端产品为导向的电商和互联网公司,终于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今年包括天猫、JD.COM在内的电商纷纷掉头回归价格战,证明这些公司意识到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不调整方向就来不及了。
回过头来看,这种超越也受到现实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上的那些“老钱”在过去三年里经历了重大的非市场挫折。平台经济的治理和规范,固然遏制了这些公司的野蛮生长势头;但是,一系列不确定风险的发生,必然会影响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估值。
以阿里巴巴为例。2020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为7123亿美元。2023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为1901亿美元。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拼多多太强,而是阿里落后了,这让他在11月29日晚上有了一个追赶的机会。
当然,市值是动态的,只反映一个时期的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回归到业务本身的能力建设上来。这群互联网公司过去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不如拼多多和字节跳动。这也是这些公司迫切需要努力的地方。
正如知名企业家张瑞敏在评价企业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性时所总结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的今天,但海尔不可能每次都与时俱进,一旦不准,就可能万劫不复。”
时代变迁,互联网公司迎来宝座轮换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