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转移支付,都被谁拿走了?
【/h/]大国一盘棋。
【/h/]
【/h/]中国幅员辽阔,环境多样,禀赋各异,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h/]
【/h/]促进均衡协调发展,离不开不同地区的财政收入。转移支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h/]
【/h/]经济大省通过分税制缴纳大量税收,通过二次分配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解决财政不平衡问题。
【/h/]
【/h/]近日,财政部公布了最新预算数据。2024年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安排10.2万亿元,继去年后再次突破10万亿元。
【/h/]
【/h/]10万亿的蛋糕都被谁拿走了?谁是最大的净贡献者?
【/h/]
【/h/]我
【/h/]
【/h/]谁是财政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
【/h/]
【/h/]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除1.27万亿外,10万亿级对地方转移支付全部分配到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h/]
【/h/]
【/h/]
【/h/]从总量上看,四川和河南继续占据前两位,收到的转移支付总额均超过5000亿元,远超其他人口大省。
【/h/]
【/h/]湖北、湖南、黑龙江、河北等省份转移支付规模也超过4000亿元,云南、安徽、广西、贵州超过3500亿元。
【/h/]
【/h/]转移支付与人口规模正相关。
【/h/]
【/h/]这些省份大多人口众多,它们负责粮食、能源和电力安全。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下,自然容易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
【/h/]
【/h/]相比之下,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经济大省(直辖市,下同)也获得了转移支付,但都不到2000亿元,远低于缴纳的税收总额。
【/h/]
【/h/]要知道,这些省份每年纳税数千亿甚至上万亿元,扣除转移支付后,基本上是净贡献者。
【/h/]
【/h/]然而,对于中西部和东北等许多省份来说,收到的转移支付远高于上缴比例,一些地方转移支付占地方支出的一半以上。
【/h/]
【/h/]可以说,没有转移支付,很多地方的财政可能无法正常运转。
【/h/]
【/h/]从地方一般预算收支来看,我国超过一半的省份财政自给率不足50%,可见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
【/h/]
【/h/]
【/h/]
【/h/]以转移支付最高的四川为例。2024年,四川一般预算支出高达1.3万亿元,但其地方预算收入预计只有5778亿元。
【/h/]
【/h/]财政支出比收入多6000多亿元,最终主要由* *财政转移支付弥补,少部分来自上年结转和债务收入。
【/h/]
【/h/]需要指出的是,四川严重依赖转移支付,但省会成都是净贡献者,而不是所谓的“持续吸收”,这纯粹是以偏概全。
【/h/]
【/h/]根据当地官方报道,扣除退税和转移支付后,成都对省级和* *的净贡献税收约为50%。
【/h/]
【/h/]黑龙江和东北其他省份依赖性更强。
【/h/]
【/h/]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667.3亿元,但收入预计为1466亿元。这种巨大的缺口只能通过转移支付来弥补。
【/h/]
【/h/]做一个大蛋糕分享。这些省份无疑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直接受益者。
【/h/]
【/h/]二
【/h/]
【/h/]就人均转移支付而言,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h/]
【/h/]衡量转移支付不能只看简单的总量,还要考虑不同的省情,特别是人口规模的悬殊,这就凸显了人均的重要性。
【/h/]
【/h/]事实上,转移支付总额最高的四川、河南、湖北和湖南的人均数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只是处于中间位置。
【/h/]
【/h/]在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人均转移支付不到2000元,在全国垫底,与其人均税收贡献不在一个层次。
【/h/]
【/h/]
【/h/]
【/h/]总的来说,西藏是唯一一个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的省份。
【/h/]
【/h/]这个不难理解。西藏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经济工业基础薄弱,但肩负国防重任,战略意义重大。因此,给予大量转移支付不是没有理由的。
【/h/]
【/h/]事实上,西藏的平均工资在全国排名第三,人均养老金收入对北京和上海的压力更大,这也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h/]
【/h/]继西藏之后,青海、新疆、宁夏、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和海南的人均转移支付也超过了1万元。
【/h/]
【/h/]包括东北三省和西北四省在内的这些地方大多属于欠发达或财政困难地区。
【/h/]
【/h/]虽然能源或粮食资源丰富,但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财政造血能力严重不足,迫切需要转移支付的支持。
【/h/]
【/h/]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设立了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迅速缩小了地区间人均财力差距。
【/h/]
【/h/]同时,对于粮食大省,未来除了扩大纵向转移支付外,还将引入横向补偿机制。
【/h/]
【/h/]今年一号文件指出,要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跨省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地方政府不吃亏、有动力抓粮。
【/h/]
【/h/]这将利好粮食大省、能源大省和边境大省。
【/h/]
【/h/]三
【/h/]
【/h/]谁是财政净贡献第一大省?
【/h/]
【/h/]很多人发现,即使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也在享受转移支付。
【/h/]
【/h/]原因是根据凯丰的《中国城市巨变》一书,中国采用分税制。无论税收来自哪里,都应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所有省份都应该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
【/h/]
【/h/]这是财政集权的体现,也是典型的初次分配,为* *带来了更充裕的财力,掌握了均衡发展的主动权。
【/h/]
【/h/]但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大的财政支出责任,即使是税收第一大省广东也难以实现100%的自给自足,因此不得不通过转移支付来弥补。
【/h/]
【/h/]转移支付相当于二次财政分配,用于补充肥料和满足欠发达地区的需求。
【/h/]
【/h/]对于经济大省来说,从* *收回的转移支付与缴纳的税收不成比例。在两项抵消之下,广东和其他省份仍是最大的净贡献来源。
【/h/]
【/h/]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地方财力相对不足,缴纳的税收极其有限,获得的转移支付极其巨大,自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h/]
【/h/]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以2021年为例,在内地31个省份中,只有8个省份真正实现了财政净贡献。
【/h/]
【/h/]
【/h/]
【/h/]在这些省份中,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是主要贡献者,而山东、天津和福建是次要贡献者。
【/h/]
【/h/]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每年税收超过2万亿元,但留给自己的只有1万亿元。扣除转移支付后,对全国的净贡献近1万亿元。
【/h/]
【/h/]因此,广东除了是经济、工业、外贸和人口第一大省外,还获得了财政净贡献第一大省的称号。
【/h/]
【/h/]第一,含金量独一无二。
【/h/]
【/h/]得益于沿海经济省份的贡献,中国有充足的财力进行转移支付,以实现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
【/h/]
【/h/]因此,近年来在国家层面不断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带头”,甚至要求东南五省完成财政转移支付任务。
【/h/]
【/h/]
【/h/]
【/h/]一个强大的沿海经济体的经济和税收收入能否保持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而且几乎影响到包括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所有省份。
【/h/]
【/h/]然而,即使在经济大省,财政吸收空之间也存在天花板,而且还面临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
【/h/]
【/h/]与此同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方债务问题凸显,依靠转移支付支撑的大规模基建和投资模式难以为继。
【/h/]
【/h/]因此,从去年开始,各地都在强调“过紧日子”,国家层面也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
【/h/]
【/h/]
【/h/]
【/h/]可见,无论未来转移支付制度如何改革,“习惯过紧日子”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常态。
【/h/]
四
【/h/]
【/h/]大国优势在于一盘棋。
【/h/]
【/h/]无论是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养老金转移支付,一直存在争议。
【/h/]
【/h/]甚至有人认为这将导致东部地区负担过重,而中西部地区将享受财政补贴红利,这不利于长期发展。
【/h/]
【/h/]东部地区的发展更不用说了,它离不开中西部劳动力的支持,这些流动人口缴纳的税收和养老金大部分都留在了东部,充实了他们的基本财政和养老基金。
【/h/]
【/h/]更重要的是,大国下一盘棋,没有一个省份能独善其身。每个地方都有贡献,但它也受益于其他地区的贡献。
【/h/]
【/h/]中国的经济、工业和金融以及粮食、能源和电力都很丰富。
【/h/]
【/h/]是的,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东部经济大省是全国财政转移支付和养老金调整的最大贡献者。
【/h/]
【/h/]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正是无数中西部省份和东北省份挑起了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大梁,并通过非市场定价帮助东部地区发展。
【/h/]
【/h/]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北粮南运都是典型的例子。
【/h/]
【/h/]从能源和电力的角度来看,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煤炭以及云南、贵州和四川的水电有力地支持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h/]
【/h/]粮食方面,黑龙江、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7个北方省份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一半。
【/h/]
【/h/]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东部经济大省的贡献,也不能忽视西部和北部省份对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性。
【/h/]
【/h/]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南北携手共同维护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是第一要务。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