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转移支付再破10万亿元,将流向哪些区域和领域?
【/h/]**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为三部分,一是* *本级支出,二是* *预备费,三是* *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
【/h/]近日,2024年财政预算公布。通过这个账户,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地方转移支付的执行情况和2024年转移支付的预算情况。
【/h/]一般来说,考虑到不执行等因素,转移支付的实际总额将低于年初的预算总额。2023年是个例外——因为增发了万亿元国债,2023年地方转移支付实际数为10.29万亿元,比预算数高出2320亿元。
【/h/]2024年* *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部分继续为10万亿元。但与上年10.29万亿元的执行数相比,转移支付预算总额略有下降,为10.2万亿元。扣除两个一次性因素,同口径增长4.1%。
【/h/]适度提质增效是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打开* *的账本,看看这10.2万亿元转移支付将流向哪些地区和领域,也看看这些钱是如何花在刀刃上的。
1。新增万亿国债流向哪里?
【/h/]去年第四季度,国务院计划发行1万亿元国债,对预算进行了罕见的调整。
【/h/]原因是去年中国许多地方遭受了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当地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此外,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出“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h/]随后,去年10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23年国债发行规模为1万亿元。
【/h/]这万亿元国债将分两批使用,其中5000亿元将在2023年使用,其余5000亿元将结转到2024年使用。而且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政府,本息由* *承担。
【/h/]因此,2023年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总额将从100625亿元增加到105625亿元。根据2024年财政预算公告,2023年转移支付最终执行金额为102945.19亿元。
【/h/]从2023年各省获得的转移支付最终情况来看,与预算定额相比,河北变化最大,实际转移支付5044.05亿元,比预算高出1128.79亿元。
【/h/]这一增幅使河北在省级转移支付排名中上升至第三位,超过了湖南和湖北。
【/h/]从实际执行的增量来看,黑龙江排名第二,最终获得转移支付4750.77亿元,高于预算931.43亿元。
【/h/]河北和黑龙江的“变化”直接让人回想起去年的“七降八高”。首先是京津冀地区的强降雨,然后是松花江流域的洪水压力,暴雨灾害直接考验了当地的防御能力。
【/h/]其他执行增量超过800亿元的还有四川、河南和安徽,分别比预算高892.47亿元、813.33亿元和812.38亿元。
【/h/]根据万亿元国债安排,资金主要用于八个方面。包括:
【/h/]其次,同口径下整体规模增长4.1%。
【/h/]去年,* *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根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今年3月的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的解释,“增加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过去几年的趋势,这一支出从2019年到2023年增长了38%。
【/h/]具体到2024年预算,* *从表面上看,地方转移支付的总量和占比略有下降——与2023年10.29万亿元的执行额相比,2024年预算总额略有下降,为10.2万亿元;2024年*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比70.58%,比2023年下降1.8个百分点。
【/h/]但根据财政部的解释,“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重点民生、灾后恢复重建补助等专项转移支付、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一次性因素”,2024年* *地方转移支付同口径增长4.1%。
【/h/]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h/]今年的10.2万亿元由8.92万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779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和50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组成。
【/h/]与去年相比,少了近5000亿元“支持基层和重点民生减税降费实施的专项转移支付”,因为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已于2023年清算完毕,2024年不再安排。
【/h/]将上述三个方面的资金相加,除1.27万亿元没有落实到具体地区外,已有近9万亿元分配到地方。
【/h/]自2015年财政部公布* *对地方转移支付情况以来,四川和河南获得的资金量一直名列前茅。
【/h/]2024年四川预算安排6184.89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河南预算为5335.67亿元。
【/h/]此外,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等4个省份转移支付超4000亿元,云南、安徽、广西等10个省份超3000亿元,陕西、吉林、西藏等5个省份超2000亿元,广东、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超1000亿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h/]与2023年各省获得的预算相比,2024年有9个省份的预算有所减少,与往年相比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江苏减少最多,与2023年相比减少250.55亿元,其次是北京减少201.24亿元,吉林减少162.14亿元,山西、辽宁、上海、广东、天津和宁夏各减少数十亿元。
【/h/]三是养老金转移支付突破一万亿。
【/h/]* *地方转移支付得到各种项目的支持,以确保资金流向做出努力的地区。
【/h/]根据《关于2024年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 *》,转移支付名称分为32个领域,其中“共同财政事务转移支付”细分为54个小项。
【/h/]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转移支付为地方教育、养老、医疗等提供了重要支持。
【/h/]教育相关资金总量约4085亿元,比2023年增加约100亿元。2024年,涉及高中和学生资助的两项资金将增加,而包括学前教育、大学、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培训和职业教育在内的其他资金将持平。
【/h/]养老金相关资金主要体现为“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2024年预算首次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
【/h/]上调的原因是2024年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
【/h/]根据解释,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的分配逻辑是与当地退休人员数量挂钩,然后向地区倾斜——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贴,而对东部地区只给予50%的补贴。
【/h/]分地区来看,2024年,四川获得的转移支付金额仍然最多,为1053.25亿元,其次是辽宁(938.03亿元)、湖北(766.46亿元)、河南(761.41亿元)和黑龙江(718.62亿元)。
【/h/]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h/]医疗相关转移支付涉及金额约550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计划生育转移支付资金”继续增加,其他项目与2023年持平。
【/h/]第四,引导金融资源向县区基层倾斜
【/h/]促进发展。程大爷发现,2024年多个行业发展专项资金“与2023年持平”,比如普惠金融、中小企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
【/h/]但有一个明显的增长:技术。
【/h/]为“支持中央和地方协调的重大项目”,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预算调整为60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9.5亿元,同比增长48.1%。
【/h/]事实上,除转移支付外,今年本级科技支出也安排了3708亿元,增长10%。其中,基础研究支出980亿元,增长13.1%。
【/h/]不久前,蓝佛安在《求是》发表文章指出,“要始终把科技放在重点领域的优先位置,财政投入要聚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h/]促进发展也反映在次区域支持中。
【/h/]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增加50亿元,* *拨付120亿元;雄安新区获得的补贴资金增加30亿元至150亿元;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增加10亿元至95亿元;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补助资金200亿元,与2023年持平。
【/h/]与此同时,财政部此前解释称,要不断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引导县区财力向基层倾斜。2010年至2023年,* *县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从475亿元增加到4107亿元,年均增长18%。
【/h/]可以看出,为推动财力下沉,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仍在增加,今年将在2023年基础上增加355亿元,增幅8.6%。
【/h/]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h/]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在谈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
【/h/]蓝佛安此前曾公开表示,过紧日子不是花钱,而是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把财力集中在大事上。
【/h/]一方面,* *部门带头过紧日子,用省下来的钱支持地方政府保民生、促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地方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也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