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言”走向“现实”:光伏行业三季度业绩集体“失速”

ze2年前健康394

随着光伏板块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成绩单的披露,光伏行业的增长“失速”终于从预测走向了现实。

“以前担心公司业绩天天增长,股价就是不涨。现在我不用担心了。业绩和股价持平。”10月31日,在记者加入的一个光伏行业交流社区,有投资人如此感慨。

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色能源总经理李振国坦言:“过去几年,市场在100 GW甚至200 GW、300 GW这个水平的时候,还会有50%、60%的增长率,真的很难得。我们认为很难继续以这种增速增长。”

从三季度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的表现来看,不难理解李振国略显悲观的言论。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光伏板块36家上市公司中,2023年三季度总营收约2576.08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约218.29亿元。其中,14家公司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1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2023年有28家公司。

此外,上述36家企业营收平均同比增速为17.45%,2022年三季度仍为67.34%;其归母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为42.02%,较2022年第三季度下降877.66个百分点。

光伏行业似乎进入了大洗牌的前夜。

首先,失速

今年三季度,业内多家知名头部企业出现业绩负增长。

比如隆基绿色能源(601012。SH)三季度同比下降18.92%,归母净利润下降44.05%;通威股份(600438。SH)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0.52%,归母净利润下降68.11%。大全能源(688303。SH)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7.3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7.61%。TCL中环(002129。SZ)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4.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72%。金高科技(002459。SZ)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8.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87%。阿特斯(688472。SH)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3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7%。爱旭股份(600732)的营收。SH)三季度同比下降35.30%,归母净利润下降27.14%。

在能够继续保持业绩上行的企业中,增速普遍放缓甚至近乎停滞。

比如天合光能(688579。SH),其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25%,较2022年第三季度下降61.58个百分点;晶科能源(601778。SH)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2.53%,较2022年第三季度下降64个百分点。

上述企业不仅有电池和组件龙头,还有专注于硅片、硅材料等上游主材的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统计的企业中,只有变频龙头阳光电源(300274。作为光伏产业链关键“配角”的SZ),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保持不变,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8。

二、原因

从三季度各光伏企业管理层分析中不难看出,三季度光伏板块集体业绩失速的原因是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的快速扩张以及产能扩张带来的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下跌。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到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仅为134万吨,2023年计划新增产能高达422万吨。该协会预测,到2023年底,实际多晶硅产能将超过230万吨。

据记者近日走访某光伏企业工厂时了解,1万吨硅料对应的P型光伏组件产能约为3.4GW,N型组件约为3.9GW,换句话说,230万吨的产能至少要782GW才能完全消化。

知名市场分析机构集邦咨询近期发布的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乐观预期数据仅为446GW。

除了硅料环节,硅片、电池、模组等其他三大主材的产能扩张速度也不容小觑。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底中国硅片产能将达到828GW,同比增长48.6%。据记者基于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即将投产的电芯产能将超过700GW,组件新增产能将超过300GW。

产能过剩自然导致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快速下降。

10月18日,华电集团光伏组件集中采购开标,其中P型组件最低中标价仅为0.9933元/w..组件价格跌破一元的消息直接引发了业界的“震惊”。

“不到一元肯定是分解成本,这个报价太疯狂了。”有头部光伏企业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集邦咨询在近期发布的光伏产业链周价格报告中分析指出,从供给端来看,目前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已经逐渐逼近综合厂商的成本水位线,专业化组件厂商在成本持续倒挂的情况下,不得不降低开工率止损自保。从各种辅材的采购情况来看,目前部件的整体开工率在逐级下降。从需求端来看,目前需求仍由国内大项目交付拉动,海外需求未见好转,仍在消化高库存。

“自2023年华电征集第三批光伏组件,招标价格为0.9933元/W后,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征集光伏组件,招标价格为0.945元/W,1月再次创历史新低,这也预示着在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高内卷化竞争将不可避免。从组件开盘价快速向1元靠拢的趋势来看,组件价格未来仍将面临波动的压力。”集邦咨询表示。

在业绩说明会上,李振国也直言,隆基今年硅片出货只能达到年初预测的90%,组件出货只能达到85%。

关于出货量达不到预期的原因,李振国表示,一是年初硅料价格快速下跌时,隆基采用了硅片跟随硅料价格变化的定价原则,对一季度硅片业务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伤害,二是二季度友商开始低价抢单,但隆基没有采取激进策略跟进。

“隆基做生意是不会亏本的,除非这个订单以前做过。为了维护公司的声誉,我们必须交货。不然隆基不会为了这个能看做亏本的订单去做。隆基愿意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但是如果说(我们)做这个订单是赔钱或者失血的,我们宁愿退一步。”谈到最近行业内的“价格战”,李振国说。

“当然,我们对隆基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还是有这个信心的。单个隆基亏了,别人肯定亏的更多。”李振国进一步补充道。

此外,一家上市光伏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目前击穿成本的报价很可能导致光伏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

“最近有项目招标,企业有特殊要求。不需要报低于1.2元的价格,要优先保证产品质量。价格越来越低。有没有可能潜在的风险是硅片越来越薄,功率越来越虚?”该高管指出。

记者注意到,今年10月2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其官方微信官方账号发布了《关于征集光伏组件电源规范完整性校验及溯源自律公约签署方的通知》。在通知中,光伏行业协会还表示,近日不断有企业向协会反馈,行业内组件电源乱象有所抬头。

第三,出路

“再怎么洗牌也洗不掉通威、隆基、晶科这些龙头公司。这种整合的、全球化的头部企业,一定是穿越周期后的赢家。”中国光伏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张鹏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在他看来,未来的光伏产业将面临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首先是打造垂直一体化产能,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避免单个环节的周期性波动,实现多环节技术和市场的上下游协同。

对于仍然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专业化企业,尤其是专注于硅材料和硅片的企业,未来将回归常规制造业的竞争模式,即通过制造端的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毕竟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任何高成本的企业都会面临淘汰。

“基于公司项目吨投资成本优势、硅耗、电耗等生产消耗优势、综合生产技术和管理优势,公司每个硅材料项目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下。”今年8月31日,通威股份在投资者问答平台公开表示。

TCL中环在三季报中也强调,工业4.0制造模式的变革提升了公司的制造效率、工艺水平和满足客户高品质、差异化、定制化需求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硅片)没有太大的空间进行巨大的一步一步的技术进步空。它正在走向成熟,就像电解铝或者其他类似行业一样。在这个逻辑下,这块业务可能很难形成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当然,隆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技术,所以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这种优势在缩小。”李振国说。

在李振国看来,硅片业务未来可能不再像五六年前那样是隆基的主要盈利点。因为硅片环节可能会变得更具周期性,即整个行业产能紧张时,盈利能力会增强,但如果长期过剩,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减弱。

记者还注意到,从技术迭代来看,目前光伏赛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电池和组件领域,市场正处于P型电池全面转向N型电池的时刻。

目前包括晶科能源、金高科技、天合光能在内的众多头部光伏组件企业的N型产能占比也在快速提升。据公开披露,到今年年底,这些企业的N型模块产能占比将全部超过50%。

同时,随着光伏产业的成熟,建设面向全球的垂直一体化产能,避免单一环节的周期性波动,成为所有头部光伏企业的首选。

比如,晶科能源正以“打造现有晶科升级版”的决心,在山西推进56GW垂直一体化基地。天合光能拟在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建设包括约5万吨高纯硅材料、30GW晶体硅片、5GW电池组件在内的一体化基地,隆基绿色能源刚刚在马来西亚投产8.8GW全产业链闭环基地。

显然,面对当前光伏行业的“内卷化”压力,头部企业要想避免,需要尽可能提高先进产能的比例,更好地控制供应链,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构建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我们觉得过剩也是行业的一种常态,更充分的竞争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就看谁能建立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了。”晶科能源投资者关系总监田薇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

阿特斯董事长曲晓华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更为乐观。

太平洋证券研究所新能源团队首席分析师刘强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认为,光伏行业周期性明显。在历次行业周期的底部,都有“零部件价格战”、“产能过剩”、“海外贸易政策不明朗”、“行业融资收紧”等标签。更巧合的是,2011年、2018年、2023年,行业底层都出现了技术变革。

“我们认为行业处于底部,能够跨越周期的龙头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刘强如此说道。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12月份PMI为49.0%,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财联社12月31日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

正面回应监管机构是合法权利,慎勿炒作“硬刚”概念

【/h/]近日,一家名为连刚光电的公司申请在创业板上市时,深交所的问询函对其提出了“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等问题。连刚光电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等中介机构回复称,2021年以来已有8家公司通过审核,实际...

以旧换新探路:不妨借鉴手机二手流转模式

【/h/]3月5日,国务院*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任务时提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大众消费。【/h/]此前,2023年底召开...

暴涨1180倍,美股的战争经济学

华尔街有句话:要想赚钱,就要在血还在流的时候买。即使流血的是你。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个很简单,就是巴菲特说的:别人恐慌,我贪婪。 每次大盘暴跌,往往都是抄底的好机会。 第二种理解很...

散户不够了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 a股投资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60岁,占比超过70%;30岁以下,仅占7.75%。 站在30,不小了。即使是大学生,也已经脱离社会8年了。 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增长了知识和...

为什么五一机票会大幅降价?

我2024年,比a股更惊心动魄的是机票。从去年国庆到今年五一,杭空公司的“套路”正在被工人们了解。五一节前,一波买了机票还在盯着价格的年轻人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惊呼“又降价了……啊”重庆有IP的网友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