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一机票会大幅降价?

ze11个月前健康428

2024年,比a股更惊心动魄的是机票。

从去年国庆到今年五一,杭空公司的“套路”正在被工人们了解。

五一节前,一波买了机票还在盯着价格的年轻人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惊呼“又降价了……啊”

重庆有IP的网友吐槽:

有浙江IP的网友也说:

IP广东还有一个网友的悲伤总结:

根据飞常准的机票数据,临近五一假期,国内机票价格确实有所下跌。五一假期最近7天国内经济舱机票均价为852元(不含税),同比下降1.13%,环比下降22%。

携程等平台显示,5月1日几条热门航线价格并未上涨,仍有低价直飞,如上海-乌鲁木齐票价690元起,上海-北京票价460元起,广州-北京票价530元起。

截图时间:4月27日上午8: 25。

有了去年“十一黄金周”退票的经验,部分航空公司空在节日期间突然降价,这群工人完全不习惯,于是和航空公司打了起来。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提醒还没出游的“包子”,可以看看自己预定的行程是否降价了。如果他们可以取消没有豁免,他们可以通过再次预订节省一笔钱。

不过,大部分航空公司的五一机票还是有条件退票的。有网友总结道,“要求在线旅游平台退款,平台出于‘人道主义’和用户关怀,可能会补贴你。”

OTA平台不退怎么办?

另一位“恶意者”整理了一份退票攻略,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提出建议:

对于拒绝取消改签的航空公司,有员工“迎难而上”,表示直接计算机票差价后,先向平台投诉,再向航空公司投诉空,最后民航局表示,“打电话的时候要想清楚。我今天用了A4纸,写了一个大大的投诉框架。”

最后她成功拿到了机票差价退款。

兄弟俩爬山涉水,各尽所能,拒绝与“被裁”的农民工联合“取经”,与在线旅游平台和航空公司展开博弈。

【/h/]乘客在知道退票规则的情况下要求退票合理吗?

在知乎上,一个关于为什么火车票一直是固定的,而机票却在大量浮动的帖子,引来广泛讨论。

其实飞机上的物理座位是一样的,只是从国际惯例来看,机票的使用条件、取消规则、停留天数、提前购票天数等不同。都会造成机票价格的波动。

从airline 空公司的收益管理部门来看,一般价格越低,条件越严格,需要购买的机票越早。只有通过这些限制,才能实现合理的“价格歧视”。

比如除了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的分类,时间是航空公司衡量供需最重要的维度。

因商务需求而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往往选择预订一周内的机票,并能接受较高的价格,而需要休闲的旅客则可以提前做好计划,价格对他们的选择影响较大。

国航公务舱牛肉面/旅游行业实拍

然后,让价格敏感的人提前购买低价票,时间敏感的人靠近,这是主流航空公司的普遍做法(虽然比没票贵一点)。

与此同时,每到节假日,“早买便宜,晚买贵”的“机票定律”已经成为农民工心中的“约定俗成”观点。

不过买房后降价就要辩解了,特斯拉降价就叫热搜。在这个价格敏感的时代,机票价格的一丝风吹草动都会被农民工盯上。

与民工的“斤斤计较”相对应的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内海运空运输行业失去了稳定的需求,“逆向旅游”和“县域旅游”的异军突起,也让年轻人不再把目光放在热门的度假目的地,导致航空公司之前的定价和营销策略失效。

事实上,目前主流航空公司往往采用两套系统共同进行价格决策。

首先,航空公司利用运价管理系统,基于对成本和客流的判断,确定不同时间段不同舱位的价格。

之后,基于收益管理系统,我们会决定在不同的折扣舱位释放多少座位,并对本次航班的综合收益进行预测。

【/h/]比如今年5月1日珠海飞往昆明的航班,去年12月初刚放的时候价格高达3080元。维持原价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下滑,到出发前两周才跌到700元。

这不是孤例。同时,深圳至重庆、上海至长春的航班也分别下降了980元和710元,这是由实际供求关系决定的。

科学的算法遇到了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导致机票的增减越来越夸张,部分航线“冷血降价”的反常现象从去年国庆一直延续到今年五一。

然而,普通消费者并不了解机票价格波动背后的“黑箱”策略,机票定价的“秘密”也容易导致误解和投诉。

人们对机票价格的变化如此敏感,还是因为它的原价超出了普通人的日常承受范围。

如果你“原价”买票,出发前发现晚一点买更好,难免会有失落感。这种情绪预期管理失控,导致节前机票投诉越来越多。

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来看,时任美国航空公司营销副总裁的罗伯特·克兰德尔空曾指出,对于一个航班来说,燃油、维护、薪资等大部分成本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名乘客的边际成本只是额外的飞机餐。

“所以,当售出的机票能够覆盖航班的固定成本时,只要还有空个座位,机票即使价格再低也要尽量卖完。”

策略上没有错,但是航空公司的收入部门依赖运价管理系统这么多年,看似“科学”,实际上却忽略了后疫情时代的“人性”。

【/h/]毕竟如果大量旅客通知“买贵了退票”,无论是航空公司客服消耗的人力,还是冷机做出的“降价分析”带来的退票,原本过山车般的机票收益将更加难以预料。

说起来,起初动态定价主要靠人工决策,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相应的票价策略。

目前历史数据已经不可靠,中国民航的国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在机票定价初期,通过“人为干预”或AI大数据(海外OTA如谷歌航班敢于与乘客对赌机票价格)来帮助会更理性。

当机票价格下降时,Google flights支付差价。

针对“机票贵”能否退票回购的问题,今年年初,国航官方宣布为每位国航移动端注册用户发放两张国内不合理退票券,有效期一年,通过App退票时可以使用,起到了增加直销的作用。

此外,国内其他一些航空公司也在逐步与一些国际惯例接轨。

年初,南航、东航相继宣布,如果购票后机票降价,允许在购票后24小时内重新购票,符合一定条件的原机票免费退票。

这个政策和美国航空空必须提供24小时服务,不支付原价,或者允许机票在购买后24小时内无条件免费取消,不收取任何违约金的退票规定颇为相似。

即便如此,如果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近期一些成功的网络退票策略也不符合退票政策。

未来,如何平衡运营成本和乘客权益,势必是航空公司空公司头疼的问题。

相关文章

芒格去世对伯克希尔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周二(11月28日),巴菲特的密友兼商业伙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9岁。一个多月后,2024年1月1日,芒格就要过百岁生日了。 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

1月贷款和社融高于市场预期,央行报告称要更多“盘活低效存量”

【/h/]今日,央行发布1月份金融数据。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同比多增5061亿元,同比增速为9.5%。【/h/]贷款和社会融资两...

2023年教育行业,融资的钱都去哪了?

【/h/】2023年是教育行业深化改革、政策持续收紧的一年。在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下半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对实施机关...

放言“跳出通达”,中通需要更快行动

【/h/]“通达系”是中通、童渊、大云和申通四家快递公司的统称。然而,近年来,这些早期依靠电商快速发展的专营快递公司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h/]3月20日,ZTO快报(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ZTO;;...

亿元保单刷屏,富人需求重心变了

【/h/]简介【/h/]One | | |速回年金保险具有较强的理财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大额存单的替代品。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客户特别是有资产传承需求的客户开始关注保险产品。【/h...

外资重返中国债市:连续四个月增持4900亿

【/h/]突然之间,外国投资者连续第四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大幅反弹弥补了2023年初的外流局面。【/h/]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末,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