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十年违约透视:民企违约周期或将结束

ze1年前健康1029

1.12%、1.11%、1.10%——2024年1-3月,信用债整体违约率逐月下降。

华创证券的催收团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一季度新增违约主体仅有两家。从民营企业信用债违约情况来看,1、2月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金额不增反降,3月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金额为56.32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率逐级下降;1-3月,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率分别为9.80%、9.78%和9.80%,较去年四季度显著下降。

2014年,超日债违约事件拉开了债券违约的序幕,至今已走过十年的演变历程。浙商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信用债违约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当年违约主体达60家,涉及违约金额1045.37亿元;违约主体主要是小型民营企业。此外,自2019年以来,大型企业的违约比例大幅上升。2021年,民营房地产企业是信用债的主要违约主体,其违约趋势持续显现。

浙商证券研报称,过去十年,民营企业的违约(含延期)占违约案例的85%,占总违约金额的83%。随着违约数量的逐步减少,民营企业信用债存量将逐年减少,难以大幅增加。在叠加政策的支持下,未来信用债违约环境将持续改善,后续违约风险将趋于缓解。

民营企业违约周期出现变化信号。

经过十年的演变,信用债违约市场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呈现出新的格局。

回顾信用债违约历史,浙商证券报告称,2014年至2016年,信用问题和违约事件不断涌现,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使得信用周期和生产周期引人关注;2017年,得益于高信用周期,违约情况有所缓解;2018-2019年违约主体类型多样,涌现出以北大方正、青海盐湖、中民投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违约案例。2020年,以咏梅、华晨为代表的国企违约超预期,违约风险演变为流动性风险;2021年至2023年,信用债违约主要由民营房企造成,但国有企业违约明显减少。

浙商证券将历史上违约债券的触发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即高质量发展阶段和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二是投资回报率的降低,即投资时乐观,还钱时悲观,借钱投资或储蓄风险;三是金融监管加强,即资管新规、信托压降、股实债出清问题和退潮,融资渠道相对收紧;四是货币政策“放松”后的“收紧”;五是2014年至2015年出现央行流动性、股权质押、债券市场大幅扩容等一系列问题,发债企业承压;第六,债券市场快速扩容后的赎回压力:2018~2019年是第一批债券到期的高峰期,叠加一系列问题和负反馈。市场的一致预期在增加,容易形成负反馈效应。

从回收率来看,信用债违约后民营企业债务违约回收率明显低于国有企业。

浙商证券研报称,国有债券累计违约回收率为13.25%,而民营企业累计违约回收率仅为4.19%。从时间序列来看,违约民企债券的违约回收率仅在2014年至2017年间相对较高。但随着民营企业违约数量逐渐增加,市场对民营企业债券的偏好有所下降,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2023年违约回收率逐步降至0.53%的低点。

在近年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国有债券的违约回收率明显改善——2023年已升至36.58%的高位。

历史上涉及债券违约(包括展期)的实体有313家,新增首次违约实体数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达到53家。自2019年以来,每年新增的首次违约实体数量呈下降趋势,2023年只有11家。其中,2023年首次违约的国有企业数量清零。总体而言,违约信用债的增加已得到控制。

城投债零违约

作为信用债投资领域的重要资产类别,城投债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长期以来,城投债一直保持零违约记录。

目前城投市场的等级利差处于历史低位。浙商证券表示,这是“城投债零违约”的结果。2018年,市场上有不少声音预测未来城投债可能违约。近年来,这种预判明显减少。

浙商证券认为,一个持续违约、但基本面仍然堪忧的品种,可能有两种结局:一是首单违约发生,且整个系统的波及面大幅扩大;二是首单违约不连续发生,越来越多的机构认同其不违约的特殊政策逻辑,导致长期机构大量增加,利差持续下降。在2023年下半年以来“包债”政策的影响下,市场对城投债违约的预期越来越低,这进一步将市场利差压缩到了极致。

与城投债相比,2023年城投非标债违约等负面舆情频发。据东方金诚评级不完全统计,2023年首次发生信用风险舆情事件的城投企业超过158家,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河南、湖南等省份。

2023年7月,* *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制定和实施债务一揽子计划”,为地方债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同年8月,央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视频会议,重申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化解工作,细化工作内容;同年10月,* *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同年12月,*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做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工作,经济大省要牵头。

东方金诚表示,在转债政策的呵护下,且目前地方政府确保债券刚刚兑付的态度较为明确,短期内城投债公募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很小,2024年到期行权的城投债安全边际仍较高。不过,无论是专项再融资债还是财政支持债,都是短期内缓解局部流动性风险的手段。

从中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务问题,需要在稳定区域经济增长、加快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同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合理划分* *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支出责任,形成可持续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展望2024年,大公国际评级表示,仍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类风险,做好信用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化解:一是关注民营房企和弱资质区域城投公司的再融资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资质变化;二是关注偿债能力较弱、到期压力较大的工业行业尾部发行人的赎回风险;三是关注2024年债券到期企业和展期企业的后续赎回及相关债券集中违约风险。

相关文章

明星独角兽Thrasio陨落,谁杀死了它?

【/h/]这一幕再次上演。【/h/]据报道,亚马逊第三方品牌收购公司Thrasio近日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新泽西州一家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此时,另一只明星独角兽匆忙倒下。【/h/]瑟拉西奥是谁?它...

3分钟搞懂:降准到底是啥来头?

【/h/]好消息来了!‍‍‍【/h/]2024年1月24日,央行行长表示,央行将于2月5日将RRR下调0.5%。根据中国约200万亿元的存款规模,RRR降息0.5%可以释放1万亿元的长期资金。【/h/...

库克大谈新质生产力的背后,技术领导力将决定一切

【/h/]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刚刚进入第三年,没有结束的迹象。俄罗斯没有崩溃,乌克兰也没有屈服。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围困即将进入第六个月,而且是一边倒的。但是各国模棱两可,意见分歧,并没有关起门来的意...

曾被炒至几万元一瓶的“不老药”,走下神坛

被炒到几万元一瓶的NMN“长生不老药”正在走下神坛。刚进入中国市场时,NMN被一些消费者追捧为“抗衰老标配”、“青春不老药”,引发了从消费市场到资本市场的狂热追逐。多家机构已经发文表示,他们看好NMN...

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 50.4,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4月份,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景气度略有回落,但仍处于扩张区间,经济继续复苏。4月30日星期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较前值50.8低0.4个百分点,但连续第二个月...

倒播苹果公司iPad Pro广告,侵权吗?

近日,为了重振新款iPad的销量,苹果发布了一则颇具争议的广告,广告中许多乐器、玩具、唱片和镜头都被销毁,突出强调iPad Pro可以替代这些产品[i]。因为其寓意被解读为“电子产品摧毁一切”,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