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补充工具“上新” 银行“补血”持续提速

ze12个月前默认182

近期,银行资本补充步伐持续加快。仅二季度以来,18家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含待发行)总规模超过3147.5亿元,其中单月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逐月增加。与此同时,国内首只完全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日前发行,工商银行率先发行。

专家表示,增加资本补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未来银行二级债和永续债的额度仍将是大势所趋。同时,随着达标进度和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后续的TLAC非资本债券有望成为银行补充资本较为主流的方式之一。

随着TLAC最后期限的临近,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于本月15日和16日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正式拉开了2025年国内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挑战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率监管要求的序幕。这也标志着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成功“创新”。

TLAC是指一家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即当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换为普通股的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

根据银行公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不超过15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500亿元、1300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将在境内外市场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中国工商银行将在境内市场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利率参照市场利率确定。

市场预测TLAC债券是弥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缺口的重要途径,给银行更多资本补充的选择空。

“鉴于工、农、中、建需在2025年前达到TLAC风险加权比率要求,且目前存在一定缺口,上述四大行均对2024年TLAC非资本债发行有较大需求,发行规模有望大幅增加。”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石悦表示。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王亦丰赞同中国的TLAC非资本债券将逐步取代其他资金成本更低、期限安排灵活的债券。

虽然没有大银行达到G-sib标准的“高压”,但今年的资本充足率测试对股份行和中小银行来说也是“严峻”的。除了永续债的首次兑付和部分到期二级资本债券的兑付压力,还有今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约束。

多家银行发债频率悄然加快。例如,兴业银行在发行300亿元永续债后不久,于5月20日发行了2024年第一期2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2024年5月13日,宁波银行发行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总额140亿元,其中基础发行规模100亿元,超额发行40亿元,票面利率2.5%。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5月20日,年内一般金融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发行规模分别为4548亿元、4157.5亿元、1330亿元,均超过去年同期。其中,单月新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规模逐月递增。

具体来说,大型国有银行仍然是二级资本债券的“主要发行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共发行146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在二季度增加了二级资本债券的发行。如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4月份二级资本债券募集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在资本新规下,对资本管理的监管要求普遍提高,银行加大资本补充力度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重要支撑。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同时,部分银行应更好地满足相关资本监管要求,尤其是中小银行需要进一步建立银行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

展望2024年银行资本补充,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经济复苏将继续夯实商业银行利润基础,“以量补价”的整体逻辑依然成立,商业银行内生资本补充有一定保障;在股东增资、发行永续债和定向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共同影响下,外源性资本补充将进一步巩固。整体资本充足率将稳步上升。

兴业证券研究团队认为,未来银行二级债和永续债的额度仍将是大趋势。考虑到过去几年银行永续债的净供给、2024年到期压力以及进一步补充资本的需要,预计2024年银行永续债净供给在2000亿元左右,考虑到期等额续期,永续债总发行量在7700亿元左右。此外,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总额可能在9500亿元左右。

相关文章

金融强国行|金融为笔绘生态画卷 绿色金融展现蓬勃生命力

金融强国行|金融为笔绘生态画卷 绿色金融展现蓬勃生命力

【/h/]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王贝贝)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的质量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银行是绿色投融资的主力军,也是持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h/]* *金融工作...

央行: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

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利率走廊收窄,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继借入国债的“预测”之后,央行对其公开市场操作做出了新的安排。7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宣布,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

中欧融恒平衡2024年业绩同类居前 最新复盘与展望来了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关键一年。当前市场注重安全边际和企业内在价值的价值策略风格的优势愈发凸显。作为价值派基金经理的代表之一,中欧基金价值组组长、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蓝小康拥有超13年投研经...

财政政策聚力促发展保民生

赤字率、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结构性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按照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适度加大力度、提质增效。今年财政政策强化政策组合、加大调控力度...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信托公司加力布局养老慈善信托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对建设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视程度,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养老金融。2023年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此背景...

中国平安发布居家养老“乐联体”,重磅推出管家“三伴”服务体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日前,中国平安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举办“居家养老‘乐联体’发布暨漫游疆野主题嘉年华活动”,正式发布居家养老“乐联体”,推出管家“三伴”服务体系,同步上线治愈系慢综艺《寻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