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新政落地两周,楼市阶段性回暖
5月29日下午,签订商品房认购协议时,杨洋难掩兴奋之情。女朋友笑吟吟地看着他,营业员一边揉着胖乎乎的手,一边看杨洋签字。对他们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杨洋认购的房屋位于北京顺义。是一套120平米的精装三居室现房,折合单价约3.1万元/平米。杨洋说,他和女朋友国庆节就要结婚了,本来打算买二手房,但是看了新房后觉得比较好,现在价格也合适。
杨洋告诉经济观察报,从2023年春节开始,他就断断续续在看房,因为市场价格一天天变化,他不敢轻举妄动。“5·17”楼市新政发布后,杨洋觉得该出招了。
5月17日,央行、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系列楼市新政,包括降低首付、取消房贷利率下限、降低公积金利率、收储存量房、旧地换房等。
截至5月30日,包括上海、深圳、广州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已出台相关实施细则;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海南的部分限购外,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取消了限购。
某大型房企北京项目销售负责人方杰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5·17”新政后,项目访客量和成交情况都有明显好转。以前工作日,项目每天接待客户不超过10组,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20组以上,成交比以前好。
某民营房企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新政对房地产市场和开发商都是利好,但利好的程度、范围和持续时间需要在细则实施后观察,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成交和价格。
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7日-5月28日,30个大中城市新房日均成交2845套,高于5月日均成交2581套,与3月日均成交3159套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北京、深圳、广州日均成交均少于4月。
买房
杨洋和女朋友都在望京工作。2023年计划买房时,杨洋的首付预算可以买一套房子,总房价350万左右。每个周末,杨洋都会花一天时间通过中介看二手房,或者去顺义看新楼盘。几个月后,他发现空的选择真的很有限。
考虑到预算和通勤距离,杨只选择朝阳区的二手房或顺义区的新房。他和女朋友商量,要么离工作近,要么住着舒服,至少是其中之一。
2023年7月,杨洋几乎买了一套50平米的“旧破小”。当时价格谈得差不多了,他打算让父母过来看看。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父母都从外地来到了北京。看完房子,气氛有些尴尬。杨洋说,我老家住的都是大房子,难得找到这么小的两居室。
杨洋爸爸说,结婚是大事,两个孩子不能住这么破的房子。杨洋女朋友的父母没有说什么,但是表情挂在脸上,大家都看得到。
既然无法实现就近居住的目标,那就只能选择舒适的居住。女朋友觉得只要住的舒服,通勤远一点都可以接受。
【/h/]之后,杨洋开始专注顺义的新房。“我去年也看了这个项目,当时降价了,但是这个公寓也要450万。”
2023年10月,“一老一小”中介给杨洋打电话,说房主着急卖房。如果杨洋能在一个月内付完首付,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便宜50万。
杨洋已经决定买新房了,就没有继续谈下去,但是中介的电话让杨洋意识到了房价松动的迹象。在买房这件事上,杨洋决定不再烦恼。当他遇到合适的,他就会买。没有的时候,他会继续观望。
2023年底,杨洋看中了顺义的一套特价房,80平米两居室,价格280万。楼层是一楼,女朋友觉得没有隐私。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房子卖了。
杨洋说,如果找到相对满意的房子,价格合适,就赶紧行动。虽然市场在下行,但新房价格普遍不会太宽松,推出的特价房也是阶段性的,数量不多。
2024年春节后,杨洋已经看了很多新楼盘,却一直没遇到合适的房子。5月下旬,一个项目的销售人员叫杨洋,楼盘即将清盘。最后一批房子性价比高,他就抽空去看了一下房子。
5月25日,杨洋和女朋友去看了几套房子,但是由于每套公寓的房源都不多,一套他喜欢的房子还没来得及谈价格就被其他购房者买走了。
5月28日晚,销售人员再次致电杨洋,项目清退了一套同户型的房子。第二天,杨洋和女朋友请假去了售楼处。销售人员当场带他们看了房子。房子在二顶楼,楼王,第三位。杨洋和女朋友给父母报了名,和销售人员签了认购协议。
【/h/]房子是现房,首付需要7天内交,一周左右可以按揭,按揭后可以交房交款。
【/h/]销售人员告诉杨洋,2021年,他家对面一栋楼的总价比业主买拍卖行时的现价多了150万元。“业主买了房,等了两年才交房;我家最快两周就能入住。”杨洋说。
【/h/]杨洋的经验是,在大部分房地产项目中,难卖的房子先卖,好地段、好楼层、好户型留到最后,可以卖更高的价格;但由于楼市低迷,开发商急于变现收钱,但期末价格不高,性价比较高。
成交反弹。
促使杨洋买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5·17”楼市新政后,他发现各个楼盘看房的人明显多了起来,他判断是时候卖了。而且北京楼市在4月份经历了大幅下跌,目前价格相对较低,短期内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二、杨洋买的房子性价比高。从历史成交来看,该类型户型最高成交价约为47000元/平方米,现价不到31000元/平方米,相当于高点时价格的6.5折,比同小区其他业主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在北京乃至全国的楼市,“5.17”新政后,像杨洋这样从观望到抛售的购房者不在少数。方杰告诉经济观察报,他负责销售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持币观望的人,新入场的人相对较少。
这些购房者原本打算买房,但因为市场和价格波动,转而持币观望。“5·17”新政让一些观望的购房者迅速入市。
【/h/]方杰表示,由于对新政效果没有明确预期,其项目没有恢复备案价格,仍维持开盘时的优惠价。综合优惠8折左右,赠送面积大,吸引了不少买家。半个月的营业额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营业额。
自“5·17”新政以来,方杰的房地产销售量翻了一番。原来交易主要靠周末两天。平时主要是看看,交易比较少;新政后基本每天都有交易,比较明显。
新政对二手房的渗透更加明显。北京朝阳区一家中介门店的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5月17日晚上,开始有更多的客户咨询。这几天店里的人基本都是满负荷看。每天,他们从早上忙到晚上10点。
据该店负责人介绍,5月25日、26日两个周末,他所在机构的二手房交易量总计在1000套左右,其中周日的交易量达到了2024年以来的第三个单日高峰。“北京新政(截至5月30日)还未落地,落地后应该还有一波成交高峰”。
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7日-5月28日,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458套,比5月多64套;比4月日均成交量多13套,但比3月日均成交量少2套。
上海某房企销售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全国范围内,新政对长三角城市的影响大于珠三角和京津冀。“我们在长三角的项目全年营业额最好,珠三角略少。”
在他看来,长三角的城市经济和工业都比较发达,人均收入全国领先,消费能力很强。这种能力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上,使得长三角成为支撑房地产需求最重要的区域,长三角也是对大多数房企业绩贡献最大的区域。
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7日至5月28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均创下全年最好成绩;杭州新房日均成交也超过3、4月;上海新房日均成交量比4月多,但比3月少。
期待政策一步到位。
上述房企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系列新政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有很大的好处。能释放多少福利,取决于地方细则的力度。不同的实施努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央行将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15%,并不意味着所有城市都会跟随下限。比如上海、深圳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20%,广州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15%。
方杰认为,降低首付的意义相对较小。首付下降,意味着利息成本增加,月供压力增大。从最近两个月的销售情况来看,大部分购房者的首付比例并不低。
方杰认为,取消利率下限,降低公积金利率,对楼市影响较大。“利率下降对买家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成本降低。如果他们付不起月供,也许能达到,这些人可能会买房子。”
某民营房企区域营销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每一次楼市新政都会带动一定的市场成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购房者缺乏信心和预期,虽然政策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效果却在逐渐降低。
2023年9月,北京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带来一波交易量,表现在二手房市场。2023年9月至今,仍是成交高峰;2024年3月北京五环外限购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市场成交比2023年9月要少。
“5·17”新政从不同维度松绑了原有的楼市调控政策,但大部分城市的成交都不如今年3月和去年9月。
在区域营销负责人看来,面对目前购房者预期和信心不足的现实,地方政府应该一次性将政策落实到位。“同样的政策,去年8月份出来的时候可能会稳定市场,但今年出来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目标了。”
该区域营销负责人认为,“5·17”新政可能会阶段性稳定市场。“只要保持成交,价格就能稳定下来,但现在说房价已经见底还为时过早,还需要继续观察。”
在他看来,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根本原因是需求不足。除了出台相关刺激政策,还需要想办法增加市民的收入,从而增强购房者的预期和信心。“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谁不想过得更好?”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洋、方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