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只迷你基金何去何从?
公募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2年年中基金产品正式突破1万只。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基金公募总数量为11391只(仅筛选主代码,下同),总份额为26.20万亿份,总净值为27.45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0.83万亿。
在整个市场基金数量和总规模不断上升的同时,迷你基金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最新,共有1277只基金(含526只发起式基金)总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比近11%,其中约有149只基金(含56只发起式基金)规模低于1000万元。
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迷你基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什么基金公司不能舍不得清盘迷你基金?
1.迷你基金数量占比近11%。
受2023年市场行情和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本基金面临份额和净值双重压力。截至2023年12月30日,年内已有260只基金清盘,占目前全市场基金总数的2.259%。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9年清盘基金数量为134只,占市场总量的2.202%;2020年清盘数量为174家,占比2.198%;2021年清算254起,占比2.734%;2022年清算数量为235家,占比2.222%。
从绝对数量上看,近五年基金清盘数量逐年增加,但从比例上看,一直稳定在2.2%,略有波动。
某券商认为,每只基金的运营成本因基金类型而异。对于公司来说,资金清算可以降低资金的运营成本,可以降本增效。
基金清算常态化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环节,但也是一种“心态”上的考量。任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会有优胜劣汰。据统计,2023年部分公众公司清盘数量达到10家。
表:2023年公募平仓排名前几位来源:Wind,界面新闻整理。
从产品类型来看,2023年股票型基金清盘数量占比近一半,其中灵活配置型基金仍是清盘主力。
此外,清盘基金中还有很多指数基金。2022年和2023年,被动指数基金清盘数量接近50只。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清盘的指数基金以行业主题为主。
另一方面,随着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创出新高,基金产品不断迭代,近年来迷你基金加速离场的同时,市场上迷你基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277只基金总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基金总数的近11%,其中规模低于1000万元的基金约149只(含发起式基金56只)。
20只以上的公募有9只,多为头部公募,规模大,产品多,布局广。上海某公募人士表示,为了满足不同渠道的场外指数投资需求,各家公司提前布局,2023年就有多只指数基金发起连接基金成立。
表格:基金公司公募迷你基金数量排名来源:Wind、界面新闻整理注:包含ETF挂钩基金,不排除发起式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定比例的指数基金清盘类似,ETF产品规模呈现两极化特征。在近几年ETF快速发展的车轮下,留下了很多迷你ETF。在1200多只迷你基金中,约有100只迷你ETF,占整个市场881只非商品ETF的11%以上。2023年作为一个ETF年,157只新发行的ETF中有9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以基金成立日计算)。
二、为什么说清楚,为什么说不清楚?
在已清算的基金中,半数以上基金的清算公告显示,清算类型为“持有人大会表决”。根据基金合同,基金清算的直接原因是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最低限额或持有人数量低于200人。
业内普遍认为,业绩是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有基金运作、渠道销售、市场风格等诸多影响因素。尤其是2023年,基金赚钱效应普遍较差,基金面临净值下跌和份额赎回的双重压力,加剧了规模压力,导致部分基金规模或数量达不到基金存续的要求。
一位头部公募人士表示,近几年小微产品清盘加速。目前市场瞬息万变,偏主题或者一些传统行业的基金确实没有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目前处于基金销售的“寒冬”,增量规模有限。一位券商渠道人士表示,目前基金销售仍因股市波动而尴尬,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但除了亏损严重,也有一些优秀的基金会难逃清盘的命运。
“有的年内业绩突出,想上规模,但投资人关注的是长期业绩,资金还没到位,规模暂时上不来。”一位中小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目前,同一赛道上有大量基金产品和众多竞品。除了业绩,还要争取渠道,一些机构的渠道话语权相对较弱。
此外,众多迷你ETF中,有一部分是主题指数中的“孤儿”。上海一位公募人士表示,这类“火种”产品可能受到目前市场行情不佳、渠道机会不足的影响,但并不代表基金产品设计不够优秀。
还有一家银行的公募,说公司有些产品是战略布局需要建立的产品。虽然后续效益不好,资金大量流出,但是产品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想先占领赛道,等待时机。
对于股票迷你基金,上述银行是公募,总体态度是维持运营。首先,基金产品从新开发到运营都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不愿意去浪费;其次,产品清盘对投资者利益有一定影响,基金公司也希望减少清盘以更好地维护投资者关系和利益;再者,由于近几年行业发展较快,产品数量增长较快,后续新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可能会有所下调,政策也注重运营好现有产品。
从2023年上涨的相关标的来看,随着年内金价的走强,一度站在平仓线边缘的黄金主题基金,在收益和规模上也迎来了双升。还有年内收益喜人的跨境指数基金,也经历了小微时期。这让很多公司对自己的“种子”抱有希望,不愿意直接清算。
至于股票迷你ETF,某知名指数基金经理表示,ETF领域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比如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结构不均衡等,这些问题未来可能会得到解决,尤其是ETF投资者的群体规模大大增加空。
有效需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对ETF认知的演变,ETF与传统的主动管理基金有很大不同,是适应投资者主观看法的配置工具。在产品布局日益拥挤的情况下,如何盘活现有产品,吸引新的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关键在于逐步改变基金经理、销售机构、媒体、投资者对ETF的认识。
该基金经理认为,随着优胜劣汰和“产能出清”,供给结构会逐渐趋于平衡。与此同时,市场上对供给侧的指数化投资仍有一定需求。需要产品提供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填补相应的空缺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加需求。
上面提到的上海某公募人士也表示,市场会自动优化。
跟踪同一指数的不同ETF产品差异小,同质性高,更大更具流动性的产品会形成虹吸效应。因为指数的市场容量是有一定上限的,只有市场容量较大的指数才更容易出现多个产品“碎片化”的市场格局。一般来说,市场效率的优化会促使ETF规模向单一产品集中,小微产品规模会不断萎缩直至清盘。
未来基金公司要深入思考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更加细致合理的布局。